1
如很多老读者所知,我原先的本职工作就是广告(最近十二年里且从事的是数字营销),但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将本职和写作这个业余兴趣截然分开——我的绝大多数同事不知道我就是“维舟”,而我的公众号也一直拒绝广告,因为我把这看作是一块自留地。
自从今年2月初真正开始写这个公众号以来,承很多人推荐、转发,它的关注数在九个月里已增加了3万多(截至昨天是33634人)。虽然我自己还是把它看作自留地,但我那么多年的职业本能也告诉我,
任何一个平台,只要看的人足够多了,它就自然带上了公共属性,具备了媒体价值和广告价值

所以,写了没两个月,4月里就已陆续开始有人联系我,问我是不是接广告。我还记得最初找我的一位是要打白酒广告——从受众分析来说,这是对的,我写的主要是时评,当时62%的读者是男性(现在也仍占56%)。

在那之后,做教育(特别是英语教学)、图书、旅游等等都有找过我,当然,更多人只是发条消息说“商务合作”,我没问,也就不清楚他们到底要找我合作什么。半年下来,粗算下,大概没有一百次,也有七八十次。除此之外,还有人问我是不是需要推广(承诺“快速涨粉”),甚至居然还有两次,有人问我这个号是否出售——虽然我很好奇它值多少钱,但还是克制住了自己没去搭讪。
长久以来,我没指望靠写公众号赚钱,因为……它也赚不了什么钱。上个月一共发了25篇,其中20篇开通赞赏,收获的赞赏总数是2456.22元。这差不多是我写给媒体一篇稿子的稿费。就常理而论,如果我真想写作养活自己,那应该多给媒体写稿才是。
2
我之前曾说过,公众号现在有三种创作者的收入模式:打赏、付费阅读、广告分成。
公众号相当于将近代的稿费收入模式重新演进了一遍:起初是作为社交功能的补充,但这不利于保护知识产权;而保护了产权,又缺乏激励机制,于是有了赞赏,现在的付费阅读,则相当于买报刊。内容创作带来了流量,平台自然有了巨额广告收入,于是有了分成制度。
公众号本身的广告分成,不过聊胜于无——我上个月是722.56元,好像已经是几个月来最高的了。
老实说,自己接广告的收入要可观得多,几个月前就有人找我说,发一条广告(但得是头条)开价5000元。照这样,只要我愿意,似乎都不用出去找工作了。但我还是拒绝了。
夏天时,曾有一个读者留言问我,是不是开始接广告了,他以为文章底部腾讯自动嵌入的广告就是。后来他解释说,其实如果你接广告,那也是好事,因为
这相当于广告主代读者们付费了

他那番话还是多少有点触动我了,虽然我当时还没打算接广告,但自此并不拒绝谈谈看。我也算是新闻传播系广告学的科班出身,大学里就听老师常说起那句名言:“
广告是媒体的血液。
”不管怎样,广告对于一个媒体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必要的,即便是自媒体,关键只是在于怎么用它。

3
据说在腾讯内部,每次有人提出在QQ和微信多开一些广告位的时候,马化腾一句话就打回来了:“不要影响用户体验。
现在接广告,我也很自然地想起业内流传已久的这个故事。我自己暂定几个原则:

  • 广告仅限次条,不发头条;
  • 每周限1条广告;
  • 品牌以图书、教育等相关性较高的品类优先;
  • 对品牌或平台资质有审核。

不发头条,是因为我自己就对那种装扮成文章的头条广告很厌烦,会有取关的冲动——虽然从之前谈的报价看,一般次条的报价仅相当于头条的30%-40%。
另外需要解释的是,现在的广告一般有三类:1)展示类,即按广告位报价;2)效果类,按后续产出来获得收益;3)定制化软文,比如前两年连岳给SKII写的一篇,我问过业内做口碑营销多年的朋友,得到的估价是“这种一般至少20万”。
现在第一次推的,是一家图书平台上的陈寅恪著作。他们两个多月前就找我了,谈了多次(他们居然没烦)。文案不是我写的,但我对陈先生素所景仰,从其著作中也获益良多,加之今年又是他130周年诞辰,如果能让更多人读到他的书,也是好事。
这次推广属于效果类,所以如果没兴趣的,不必去点击它,这不会帮我多获得收益。因为效果类是看后续转化的,在这里是按下单售书来和我分成——我猜想不会多,能卖出30部也许就很不错了。之前同意尝试一下,原因之一也是我有点好奇最终能有多大效果产出。
最后,如果有读者因为我开始接广告了而取消关注,虽然这不免遗憾,但我完全理解并尊重这个选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