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腾讯成长守护(ID:WeTeam001
鲁稚的阳台  编辑
灯把黑夜
烫了一个洞
上面这首短诗叫《灯》,是00后诗人姜二嫚6岁多时的作品。她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十佳诗人,目前已出版3本诗集,似乎是个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
这次成长守护携手腾讯视频为同学们打造的专属节目《少年烦恼研究所》,我们特别邀请了姜二嫚作为少年议事员参加。在和二嫚的沟通中,小叶子发现她具有特别强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清晰落落大方,分分钟被圈粉!
而如此优秀的二嫚,对于自己的爸爸,毫不犹豫给出了“满分”,他们家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二嫚爸爸会限制她玩手机,要求她多看书吗?来看看二嫚家的故事吧!
大家好,我叫姜二嫚,是一位05后诗人。可能很多小伙伴对于诗人的印象就是沉浸在书本与自我的精神世界,但其实我6岁就有了自己的手机,因为我觉得它也是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会使用电脑查资料、看新闻。在我拥有自己的手机后,因为方便随身携带,我就开始用手机记录灵感、写诗,可以说我的成长与互联网和手机密不可分。
为了和同龄人更有话题,我曾经试过玩手机游戏,但越玩越觉得,游戏不太能吸引我。我的生活里有更多可玩的事情,比如看书、画画、照顾小动物等等,慢慢我就放下游戏继续做自己真心感兴趣的事情了。
在我众多的爱好中,看书可以算得上是第一名。因为我爸爸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喜欢看书的人,我们在外面吃饭、散步、甚至去动物园玩的时候,我爸手上都会有一本书。在他的影响下,我几乎也是书不离手。
爸爸带着姜二嫚和姐姐一起读书
有时候我去签售会,有的家长会让我在书上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其实觉得挺好笑的,不是跟孩子喊喊口号,他就会读书了。如果家长自己天天玩手机都不看书,却一味要求孩子看,那孩子肯定觉得,你凭什么说我?
家长自己有优秀的阅读习惯,家庭有看书的氛围,自然就会有喜爱阅读的孩子。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是因为有了手机,孩子才不看书了。我不太认同。我认为看书多少和玩手机其实没什么直接关联,就我的亲身经历来说,手机让我了解了更多世界的真实样貌。如果将所有不良信息都妖魔化,那么我们青少年看见的世界就会是残缺的。
手机和书本一样都只是工具是因为不同的使用方式所以才给生活带来了或好或坏的影响。拿着手机的孩子,有学好了的;拿着书本的孩子,也有学坏了的。
虽然我爸经常说,你看上网的,也有学习好的。但是互联网确实是很嘈杂的,有太多好的坏的声音。
所以我看很多家长会监控孩子游戏时间、游戏账号,有的还会监控游戏社交、查看聊天记录。很多时候这些行为是因为父母们认为孩子没有自控力,或者是想保护孩子。
但是如果这些家长换位思考被同样监管,其实他们是难以忍受的。这种“强势”的、“双标”的家庭沟通,就会带来家庭矛盾。
这次参加《少年烦恼研究所》,我听说有的家长会在孩子房间安装监控。我当时就想问这个家长,你让不让孩子在你的房间安装监控呢?如果你也允许孩子监控你,那你也可以监控孩子,这就是很简单一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双标”地对待孩子。
这种情况在我们家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比如我妈妈不喜欢别人翻她的东西,她就也不会未经我们许可,随便进我们房间翻找或者移动东西。我爸已经60岁了,也从来都不会居高临下地对我进行说教,因为他自己也不喜欢被人说教。
他们会充分聆听的我的想法,尊重我的意见,同时也说出他们的想法,告诉我,他们也需要我的聆听。双方相互尊重的聆听,是家庭沟通的基础。
他还会想办法挤出时间,带我们四处旅行,鼓励我用自己的双眼、用心去观察这个世界,自己去判断、去定义。
我们家的旅行从来不是“打卡式”走马观花地逛景点,比起旅游,我们更像是去生活。我们会选择住在当地的小巷子、民宿里,去受本地居民欢迎的菜市场买菜、楼下小店吃饭、去跳广场舞的地方和大家一起聊天、遛弯。

所以我对城市的认识不是网红景点,而是来自和街头巷尾的居民的接触。
他从不会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连“生命”、“死亡”这样一般人觉得比较沉重的话题,我们也从不回避,甚至会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谈话中。
因为我从小就很喜欢小动物,家里也养过很多小动物,所以死亡是难免的事,也是必修的课题。当小动物离世了,有些家长会不让孩子看,骗孩子说小动物睡着了,或者跑丢了。
但我爸爸会选择陪我真实地去接触,我清楚地记得每一只小动物离开的原因,或者是生病、或者是吃错东西,或者单纯是年纪大了...我郑重地埋葬了每一只,每年还去扫墓,去探望它们。
我的生死观,不来源于书本、不来源于其他人的描述,而是来源于一次次真实经历:照顾新生小狗时的喜悦、送走去世小动物的悲伤,这些亲身实践带来的体悟,远比灌输的思想要更加深刻,更能让我明白生命和生活的意义。
姜二嫚养的虎皮鹦鹉“阿蓝姐”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我爸爸太“放养”了,但是我很感谢这种教育方式。正是这种“放养”,让我能用真实的、“诗意”的眼光去看世界,自由描绘我眼中的世界。
从《灯》被大家注意到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8年多。刚开始的时候有人说我的诗不能说是诗,现在又有人说我的诗变了。
我迷茫过,是不是他们说的是真的?随着年龄增长,文字注定会失去童趣吗?但是后来我明白了:如果我的诗歌逐渐成熟了,也不能说是变了,只能说是我长大了。
除了自我怀疑,我还怀疑过自己与世界的相处方式。我曾经非常努力地交朋友,聊她们喜欢的八卦,做她们喜欢的游戏,但是“装作”喜欢终归不是真的喜欢,太累了。
所以后来我开始寻找自己,并且学着找到更多认识世界的途径,我养了很多小动物,学着用他们的眼光去看世界;我发展了很多爱好,学着用不同方式去感受世界。现在的我很充实,不用费力交朋友、讨好别人,我还是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成长真的很慢,也很辛苦。但我真的想给现在的自己打满分。
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接纳真实的自己,不用过度在意旁人的眼光。我想我就算到老了,也依旧会热爱写诗,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依然愿意探索世界、对世界充满好奇。希望大家都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模样!
和姜爸爸的Q&A:
您是如何培养出这么自律的孩子呢?
我觉得比起要求孩子,更重要的是学会让孩子有自我要求。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在我们家,家庭采购前我会提前告诉孩子我们要去超市,哪怕我知道她要买文具,我也不会直接提,而是让她们自己去做计划。
慢慢地,她们就会考虑得愈发周全我想要做的事情我得先有个计划,接下来我需要完成哪些步骤能让计划顺利推进。
孩子们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制定计划的习惯了。
孩子觉得您是个满分家长,您觉得自己哪些点做的比较好?
第一是我尽力给予我的孩子陪伴和帮助。
我常常会陪着他们去翻山越岭,四处旅行,给他们提供各种可能。

第二是我从不用常规的“分数”去判断孩子们的学习价值。我觉得把大把的时间消耗在将“80分”提升到“90分”、“100分”的价值并没有那么大。我鼓励她们参加各种活动,培养各种爱好。
第三是尊重和平等沟通。我们一直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隐私。相互尊重让我们在任何事上的沟通,都是“讲道理”,而不是言辞激烈地互相攻击。
小叶子的话 ✦
 Yezi's Talk 
由于二嫚的爸爸的尊重与理解,二嫚从小就有机会不断探索、尝试,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就算拥有“手机自由”,也只是把它当做一个探索世界、提高效率的工具,不会沉迷其中。
青少年到底该不该拥有手机自由呢?《少年烦恼研究所》第二期中家长和孩子就此进行了一番精彩的battle。其实就连成年人也无法拥有绝对的手机自由,所有的自由都是相对的。
▍往期回顾
姜二嫚 ‖ 灯把黑夜 烫了一个洞 ‖ 人间有诗

看更多文章

请点击下方名片加关注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