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882 篇文章
题图:稻盛和夫(摄影:菅野胜男)。
作者:高琳,“有意思教练”平台 CEO,曾任摩托罗拉亚太区高管,著有畅销书《职得》、《故事力》。本文来自:有意思教练(ID:EmpowerLeaders)。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稻盛和夫先生 8 月 24 日在家中去世,终年 90 岁。
他一生将普通人的逆袭演绎得淋漓尽致,拿到一手烂牌,却成了世界上少有的创立了两家世界 500 强企业的人。
就连马云、任正非也曾多次登门拜访,请教经营管理经验。
但也有人质疑,认为他不过就是“鸡汤大师”,就比如他在《干法》里讲到:
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即使你讨厌工作,但又不得不努力工作,那么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脆弱的心灵就能得到锤炼,你的人格就能得到提升,你就能抓住幸福人生的契机。
所以,无论如何,必须得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有人觉得他这些认为工作是“万病良药”的看法堪比“996 是福报”。
那么,稻盛和夫的话,到底是资本家的鸡汤,还是打工人的幸福哲学呢?
一、是哲理还是鸡汤?
回答这个问题,我先分享稻盛和夫在《活法》里写的一个故事:

稻盛刚开始创业的时候, 在一次演讲中听到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谈到了著名的“水库式经营”。
“水库式经营”的意思是,企业在景气时要为萧条期做好储备,经营应该留有余裕。
听松下先生这么讲,下面几百名中小企业家开始发牢骚:
“说什么呢?正因为没有余裕,所以大家才每天挥汗如雨、恶战苦斗,如果有余裕,谁愿意如此辛苦呢?”
一位男士站起来,表达了这种不满:
“如能实现水库式经营,当然很理想,但现实是做不到。怎样才能做到,如果不教我们具体的方法,说这些有什么用呢?”
听到这个问题,松下先生温和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沉默片刻,他便自言自语道:
“那方法我也不知道,尽管不知道,但必须要建水库,你必须得这么想。”
听松下如此回答,全场一片哗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松下先生答非所问。
然而,稻盛非但没有失望,反而感到受到了莫大的冲击,犹如电流通过全身。
“你必须得这么想”——松下先生自言自语说出的这句话,传递了一个真理:“首先得想”这很重要。
造水库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存在千篇一律的办法可教。
但是,首先得有建造水库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是一切事情的开始。
松下先生想表述的肯定是:如果你内心不予呼唤,方法也不会来,成功也不会来。
故事讲完了。
同样的一个演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这中间差的是什么?是心智模式。
就像我们平时做培训,有些学员一味追求所谓干货、技巧,甚至窍门,恨不得把食物切碎了嚼烂了喂到嘴里才行,就这也有人连嚼都懒得嚼。
这些人学了干货之后真的用了吗?并没有。
而有些学员则更愿意主动思考“为什么”,主动问老师您讲的话背后的道理是什么?这些人反而是学完后会回去举一反三应用的。 
这就是“无道有术止于术,有道无术术可求”。
所以,哲学还是鸡汤?我想就如季羡林先生对于稻盛和夫的评价一样:
“他讲他成功的历程,讲他对人生的看法,讲许多与他的本行陶瓷业有关或无关的问题,到处洋溢着表面浅显、实则深刻的哲学思维,说来头头是道,娓娓动听。”
二、为什么道理都懂,但就做不到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修行还不够。

修什么呢?修心。
对企业来说,比起科学技术和经营战略等要素,人心才是最根本的问题。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由“心”开始,到“心”终结。要带着一颗比出生时还要稍稍善良、稍稍美丽的心灵离开人世。
他在 1996 年就被诊断为胃癌,手术之后的 1997 年,他在京都圆福寺剃度出家。
当时,寺里主持跟他说:
“僧人修行再深,也难以对现实社会做出贡献。你经过修行之后应回归世俗,为社会再做贡献,这才是佛道。”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不必脱离俗世,真正的修行要在世俗中修,也就是所谓的“实修”。
而工作现场就是最好的磨炼意志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
在稻盛和夫看来,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
他认为“愚直地、认真地、专业地、诚实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长此以往,人就能很自然地抑制自身的欲望。
而“极度”认真地工作甚至能扭转人生。
在《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让我非常有触动:
最早京瓷是一家位置偏僻、毫不起眼的街道工厂,几乎没有任何知名度,那时候能从松下集团得到订单,就已经算是赚到了。
但是,无论在交期还是品质方面,松下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每年还有苛刻的降价要求。
当时,其他供应商都愤愤不平,抱怨松下“欺负供应商”。
而稻盛想到的则是:“松下先生”每年都能照常给我们下订单,即便苛刻的要求接二连三,但只要对“松下先生”有利,也都二话不说,照单全收。
为此他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挤出利润。
此后不久,京瓷进入美国市场。这时候,京瓷的产品同当地同行相比,不仅品质远远超越,而且价格特别低廉,因此获得了很多美国的订单。
而当时同行中那些一味发牢骚、愤愤不平的企业,很多都已经消失了。
为他人着想,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利他人也就是利自己。
如果能够修心修到此番程度,不成功都很难吧!
三、修心的六个方向
那么我们要如何修心呢?
在他的收宫之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中,稻盛先生从他的切身经验里总结出了六个修心的方向,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精进。
1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全身心投入工作,精益求精,从中获得乐趣,就能抑制怠惰之心。
同时,聚精会神,专注于工作,私心杂念自然就会消退。这是最有效的修行。”
2
要谦虚,不要骄傲
“努力工作获得了成就,特别是掌握权力以后,人就会傲慢起来,这简直是历史规律,连伟人也很难免俗。
因此,抑制傲慢心、保持谦虚就是一项很重要的修行。”
3
要每天反省
“即使很勤奋,但人有时还是会偷懒;即使告诫自己要谦虚,但因为有小人奉承,人还是禁不住傲慢,有时还会发脾气。

坚持每天反省,就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坏。这条修行必不可缺。”
4
活着,就要感谢
“人若认真反省,意识到自己的成就和进步得益于周围人的支持与帮助,就会生出感谢之心。
另外,如果把挫折和灾难看成磨炼心志、增益能耐的机会,因而由衷地说一声‘谢谢’并更加努力的话,就是非常卓越的修行。”
5
积善行,思利他
“这项修行中要注意的是,‘大善似无情,小善是大恶’。分清大善和小善,真正为他人好,真正利他,才是有效的修行。”
6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实践上述五项,烦恼就会大大减少。但人毕竟是烦恼的动物,特别是遭遇失败、打击和委屈时,难免痛苦烦恼。
这时候,以理性抑制烦恼,把精力投向新的工作,就是很好的修行。”
写在最后
正如稻盛先生所说:在人生中,提升心志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实践并不简单。
我们经常说的“开悟”就是心志提升到了头,要想实现只有两种办法——“顿悟”和“渐修”。
像佛祖就属于“顿悟”,菩提树下坐七天七夜就能顿悟,而我等俗人就算是坐七十七天也悟不出来什么所以然。
但没关系啊,我们可以靠“渐修”——在每一份关系、每一个工作、每一刻生活中渐渐修炼自己。
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稻盛先生写了《心法》《干法》《活法》,但唯独没写《想法》。
因为想法最不值钱的,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想法。缺的是把想法变成现实的人。
就好像我创业之前,每天都坐在那儿琢磨这,琢磨那,最后很多都是想想而已。
而创业之后才发现从想到做,从知道到做到,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所以创业于我而言就是我的修炼。
那些看完这些名人故事、金句之后只有想法没有任何实践的人,到头来一定会说,“这玩意儿没用啊,就是鸡汤”。
只有那些把这些想法变成现实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哲理,让自己过好这一生。 
诺言深读会第 5 期——《少有人走的路》21 天共读营已经开启。
如果你也想要突破自我,创造人生新的可能,欢迎你和我们一起踏上少有人走的路。
本期共读营特邀《少有人走的路》译者金振豹老师芬兰自然与环境教育学院院长金穆兰老师国际同理心教练左芳老师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华章老师,每周日晚 8 点,在腾讯会议为大家答疑分享。
《少有人走的路》21 天共读营,原价 ¥399 ,早鸟价仅需 ¥299(诺言会员可在社区用言值兑换优惠券)
开营时间:9月4日-25日。扫下方海报二维码了解详情↓
-  END  -
推荐阅读
向上社交,高手不会告诉你的 7 个秘诀
拿命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
历经十年,我终于活出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