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是甲方,要收篇稿,需要在两个乙方之间做出选择。
第一个乙方告诉你:我们有着精湛的Chatgpt使用技巧。第二个乙方则宣称他有着百人编辑团队。
你更愿意选择哪个?
那个百人编辑团队也许就是个派单群。成本价字25块钱还得被中介抽走一半油水。
但是没有甲方能控制住自己不去选择后者。没办法这个系统就是这么运转的。
在豆瓣稿费银行最辉煌的时候,标准行情是千字50块上下。贵的也不过千字七八十。其交易量几乎承担了营销号内容输出的半壁江山,不论是公众号,还是抖音营销号视频的文案,大多数都出自这里。
在更低端的写手群,千字两元三元的是常态。创造互联网垃圾这个工作,从来都既不缺人也不缺活,从一开始就是无限增殖的机械体力劳动。就像是打螺丝一样,没有人需要在乎螺丝能不能用完,大不了卖便宜点就是了。为这种体力劳动赋予所谓“新媒体价值”的往往是运营、大数据和各种各样的冲量。
甚至层层外包都可能为这份工作赋予远超于写手的价值。
至少在甲方眼里,他要的是被“被服务的感觉”。甚至可能更多时候,劳动力本身就没比ai贵到哪里去。
最没有意义的讨论就是人写的东西和Ai写的东西到底哪个更好。我第一次听说Chat GPT是在去年的十二月,我的好朋友阿楚给我看一张截图,里面是他训练ChatGPT学习某个国内的知名的媒体人说话,他告诉我“学得惟妙惟肖”。
我仔细看了一下,表示嗤之以鼻,并且建议,你得教他用“老胡觉得”替代掉“我认为”。
阿楚告诉我,“这不重要,我要挣到大钱了。”
从此之后,他沉迷于每天用ai生成水贴水热榜,然后他说“把这个号养好了就能带货了。”
两个月过去了,他一共用ai写作两万多字,收获阅读量5千多。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真的赚到钱了。
我问他凭什么?
“数据做好看点就行了。”
某篇用ChatGPT所创作回答的数据——“我这个号还在赚钱呢,你用图片的时候谨慎点”
它(ChatGpt)主要被拿来写没人看的东西。”
作业、口水文、营销号,它们不需要精彩,只需要像是那么回事儿就行了。
传说中互联网95%是由各种各样的信息垃圾构成,那些毫无意义的话语构成了互联网的价值所在。
(点击查看原文,了解我们六个月前的观点)
六个月前公路商店就曾经在《你每天看的推文可能是AI写的》里讨论过关于AI技术被成批的拿来制造互联网垃圾的现象。
几天后,我在朋友圈里看见那几个给“千人写手群”派单的哥们发了篇广告“学习Ai写作,实现财富自由。”
课程200块钱,通篇在告诉你,生产互联网垃圾是个多么重要充满意义的工作。
当时我就很好奇了,ai写作真那么好用,他为什么还要派单呢?
几个月过去了,ChatGPT横空出世。关于ai写作教程的广告商也不再告诉你生产互联网垃圾是一个多么价值的工作。相反的“赋能”、“打法”的互联网黑话被印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仿佛这是成为互联网时代弄潮儿的最快捷径。
这种变化只是简单的从量变到了质变。Ai写得越来越好了,越来越能够取代单价更高的写手。具体到多少,能够让人们产生恐慌情绪呢?或者能够让人发现,这是一个真正在创造前所未有的价值的技术。
如果用数字划分那条分界线的话,我相信它就是你的五险一金。
这也是千字三元写手和新媒体小编之间的分界线。事实是没有什么不能取代的,因为大多数人的工作本身就没有意义。
T从Highfashion刚刚转行来到大厂新媒体部门的时候,曾经不解自己为什么拿着20+的工资,却每天要做着最底层最无聊的排版,大促海报,纠错,这些超市门口文印店一样的工作,甚至还听不见超市老板的一句:“姑娘这个字体真漂亮。”
上级得意地告诉他,“因为我可以。”
——“每个亚文化编辑都有一个大厂梦”
技术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各种层面上的。
甚至连文学也不例外,如果新媒体和营销号也称得上文学的话。
也许没有Ai,互联网的写作也会变成现在的样子。我们海量的人口聚集在互联网上,当一个热点出现,数以千计的账号都在讨论着这同一个问题,混乱蜂群意识早就像是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每条道路选择的方向是随机的,但是正确的结果是有限的。
也许七八年前我们还能看见可以被称作“个性”的意义。
但是这个过程高频率地重复是十几年。如今互联网的叙述风格早就变成一个经过无限试错、优胜劣汰后的最优解。
例如关于ChatGPT,我分别抓了一个互联网商业评论号、一个传统亚文化号、和一个技术向账号的文章,这三篇文章发布时间接近绝对没有互相洗稿。看着它们的词频图,你能认出来谁是谁吗?
提示一下:废话比较多的
往好的一方面说,只要人够多,我们也能取代ai的工作。
ChatGPT命中注定要淘汰掉码农、小编、做表格的、文案。但是也许这些工作本来不应该出现呢?或者它们只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呢?
人们都知道自己在为了维持着一个庞大系统的运转而精疲力竭,但是这个系统究竟是为了什么,却没有人告诉你。
我能怎么办呢?“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使不得啊。“
信息来源: 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iFinD金融终端
公众号、抖音、B站、知乎、微博所有的内容作者,甚至包括在写作着这篇的文章我自己,曾经都是在真诚地分享、把“有趣”引导向了“无趣”,像是一条庞大的运河。终于曾经我们输出的终点,由词语和信息汇成了一条巨大的湖泊。
当全世界只有一个人、一家媒体在做探店的时候,每一家店铺都是独一无二的,当全世界有几万人在探店的时候,全世界都是网红店。
这个世界注定变成一模一样的有趣。失去了高低差运河的运转也终将变得举步维艰。
黄仁宇在自己的书里面说,京杭大运河到了晚期基本上得靠着漕工把船从杭州楞拽到通州,路上随便一个闸口就能耗上十天半个月的。
而工人们听到“大海”的时候终究眼睛里面是带着恐惧的。在自己奋斗一生的工作其实毫无意义的震撼中,终究缓不过神来,难以相信。唯独在不服气和不甘心之中,很少有人会在意到,兴许自己也可以去做一个海员。
ChatGPT也像大海一样。它没有改变什么,也没有取代什么人的工作。只是因为它的存在,人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的事实。
撰文三F王编辑三F王设计Jaz
本平台采用作者征稿制度
如有任何交流需求
我们向你开放作者联系方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