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学园”微信学习群已经度过了2年多的时光,目前已进入海德格尔哲学的学习。微信公号“哲学门”同步“雅典学园”群的学习内容,精选紧扣学习内容的文章发布。
点击以下图片关注“哲学门”
系统性学习哲学防失联
存在不是什么
梦海

作者简介: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 吉林 长春 130031
人大复印:《外国哲学》2002 年 08 期
原发期刊:《社会科学》2002 年第 03 期 第 38-41,37 页
关键词:海德格尔/ 存在/ 否定存在论/
摘要:“存在”问题贯穿在海德格尔思维之路的始与终,但与传统形而上学不同,海德格尔 的存在之思属于“存在不是什么”的否定存在论。本文围绕海德格尔的前后期著作,着 重探讨了海德格尔否定存在论的具体内涵。
众所周知,“存在”(Sein)问题贯穿在M.海德格尔思维之路的始与终。在早期著作《 存在与时间》(1927)中,海德格尔从人的此在的基础存在论人手,试图在“时间性”中 把存在从存在者中烘托起来。自《哲学论文集》(1936-1938)以后,海德格尔转向荷尔 德林及其古希腊悲剧精神,试图通过对语言的诗意本质的解释,实现“存在的澄明”。海德格尔几十年潜心于存在之思,不断以新的视角(此在、事件、痕迹、语言、技术等) 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寻根溯源式的研究。但是,一旦我们面对海德格尔的众多著作,试图 概观其研究结果,寻求关于存在的某种解答,我们就必然陷入不知所云、无所适从的窘 境。尽管海德格尔各个时期的著述中不乏关于存在问题的各种解释,但仔细盘点起来皆 不过是“存在不是什么”(was das Sein nicht ist)而已。
从语义学上看,所谓“存在不是什么”有两层含义。其一,此话本质上业已超出了“ 对存在什么也不说”(ein Nichtsagen des Seins)的范围。因为“存在不是什么”一语 ,意味着不仅仅是有存在者,而是有存在。其二,“它是什么”(was es sei)只能通过 “它不是什么”(was es nicht sei)来予以解答。海德格尔一味用“它不是什么”来回 答存在问题,但这样一种存在之思必然导致一种类似“否定神学”(Negative Theologi e)的“否定存在论”(Negaive Ontologie)。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迥异其趣,海德格尔 对存在问题只限于作出各种否定性判断。试举这类命题如下:
(1)存在不是存在者。
(2)存在不是神。
(3)存在不是人。
(4)存在不是人的创造,也不是纯粹主观的东西。
(5)存在不是站在人面前(Gegen-stand)的东西,也不是“按其自身存在的东西”。
(6)存在不是一点也不“接近”人的、与人“毫不相干”的对象(Gegenstand),亦即存 在不是客观的东西。
从语义学上看,所谓“存在不是什么”有两层含义。其一,此话本质上业已超出了对 存在“什么也不说”(Nichtsagen)的范围。因为“存在不是什么”一语意味着不仅仅是 有存在者,而是有存在。其二,“它是什么”(was es sei)只能通过“它不是什么”(w as es nich sei)来予以解答。海德格尔一味用“它不是什么”来回答存在的问题,这 样一种存在之思必然导致一种类似“否定神学”(Negative Theologie)的“否定存在论 ”(Negative Ontologie)。
在上述诸命题中,命题(1)(2)(3)可视为基本立论,其他命题则可视为命题(3)的延伸 或补充。下面,我们重点考察前三个命题。
1.存在不是存在者
海德格尔认为,全部西方哲学史都把“存在”想成为最一般的东西,从而使任何深入 的分析都无从谈起,甚至把“存在”总是只想成存在者的“先天的东西”,而毫不思考 “存在”与“存在者”(das Seiende)之间的存在论差别。
海德格尔首先指出,“存在不是存在者”,因为存在与存在者之间有着根本区别。一 切存在者都存在,但是,存在并不是存在者的“抽象普遍性”,而是存在者的存在方式 。
这种存在方式可从两方面来解释。其一,这种存在不是什么“实体性”的东西,不是 指存在者的“什么”(Was),而是指存在者“怎样”(Wie);其二,这种存在方式不仅是 指某种现成存在的方式,而且更指可能存在的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存在者只有 在它的存在中,也就是在它的存在方式中才能得到领会,存在是存在者得以可能的条件 。
存在绝对不是存在者。那么,存在是什么?海德格尔认为,存在应被视为“没有任何存 在者的无”,从而首先应被视为“无”,并且作为“没有任何存在者的东西”能够掠过 “无”的某一核心。按照海德格尔的解释,柏拉图以后的西欧形而上学的基本机制是“ 存在论-神学-逻辑学”。换言之,传统形而上学一开始就不是思考作为存在的存在,而 是思考作为存在者的存在者,以致存在被解释为一切存在者的最后根据即最高存在者。因此,传统形而上学“存在之被遗忘状态乃是存在与存在者之差异的被遗忘状态”(注 :M.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374页。)。
2.存在不是神
传统神学把神看作一种存在者,确切地说,把神看作一种最确实的存在者(das Seiend ste)。但是,“神”不是海德格尔所寻求的存在。存在仅仅是“它自身”,并且仅仅思 考它自身。由此可见,海德格尔的存在是有别于任何存在者的“它自身”(es selbst) 。
存在即“它自身”。乍听起来,这是一种肯定的回答,但实质上是同语反复式的否定 存在论。所谓“它自身”一开始就根除了把某一存在者(包括神)等同于存在的可能性。不过,“存在不是神”这一命题并不意味着“神不在”这一命题。因为托马斯·阿奎那 就曾断言:“作为万物之形象的神的存在”。
存在不是存在者,但存在又不能离开存在者而存在。由于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相互性 和循环性,人不仅能够发现存在者,也能发现存在。然而,海德格尔认为,此时的存在 绝不能被视为神或神性。因为一方面,存在作为存在者的存在方式,其作用是内在的、 有限的;另一方面,作为现象的根据,存在并不是实在论意义上的根源性存在,更不是 最高存在或创造者意义上的存在。所以,海德格尔拒斥了“惟一神”这一基督教传统概 念。
海德格尔的存在自身不同于黑格尔所谓“神之定义”的存在,因为他的存在是通过诸 如人类一样的有限者表现出来的具有有限特色的东西;海德格尔的存在自身也不同于萨 特无神论意义上的现实化的“自由”,因为他的存在自身仅仅断言其有限性和时间性。这就是说,海德格尔并不知道神之路,但也没有断绝通向神之路,即没有拒斥哲学理性 失败后恢复“神”的可能性。
总之,海德格尔的神观根源于他的存在论。在他那里,存在不是神,由于存在囿于时 间性和有限性,它仅仅涉及人的存在和可能经验,故无法到达本真的形而上学。因此, 从总体上看,海德格尔的神之思并未超出康德的思维范围:即纯粹反省思维既不能达到 对神的肯定,也不能否定神,因此,与其说神是哲学的问题,不如说神是宗教体验的对 象。
3.存在不是人
早期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乃是此在之存在论分析,“因而其它一切存在论所源出的 基础存在论,必须在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中来寻找”(注:M.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3、255-260页。)。这样,存在依赖于存在理解。存在的 历史无非是“人的存在理解史”,是关于存在者的“各种理解方法”,是历史地展开的 存在论的“问题意识”。
对于存在论而言,重要的不是存在,而是对人的存在理解,因此,“此在”(Dasein) 便成为存在论的前提和条件。例如,《存在与时间》中就写道:“只有此在存在,也就 是说,只有当存在之领悟在存在者状态上的可能性存在,才‘有’存在。当此在不存在 的时候,那时‘独立性’也就不‘在’,自在也就不‘在’。”(注:M.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3、255-260页。)于是,询问一般存在意义的 问题首先也就成了追问此在的存在,即生存意义的问题。
“存在”与“此在”究竟谁占优先地位?显然,早期海德格尔把此在放在优先地位。那 么,他是否据此认为存在处于人的控制之下,或者干脆说存在即是人呢?非也。
海德格尔惟恐人们把存在等同于人,因而在后期著作中多次对早期那些招人非议的命 题作出了“自我修正”或“自我解释”。在后期著作中,海德格尔特用Ek-sistenz(出 现、出窍)标明人的生存(Existenz),从而标明了人并非本质性东西,而作为生存的出 窍状态这一度的“存在”才是本质性东西。
后期海德格尔断言,“人在存在的谋划命运中生存”,纵使这命运发生在人之中,那 也不能把它等同于人。这样,我们便获得否定存在论的又一新命题:存在不是人。在《 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此书信被认为是阐明了存在理解的“历史命运”)中,他写道:“‘只有当此在还在的时候,才有存在’了吗?正是。这意思是说:只有当存在的澄明 还没出现的时候,存在才转移到人身上去。但这个此,这个澄明作为存在本身的真理而 出现,这件事本身就是存在本身的天命。”(注: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 1946),载于《海德格尔选集》(上),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80、381页。)一句话 ,存在不是人的产物。
存在不在人的控制之下,人反倒在存在的控制之下。究其根源,诸如“存在遗忘”、 “沉沦于存在者”、存在理解、存在记忆的“困境”等均源自存在的“暮件”(Ereigni s)特征和“谋划的命运”特征。“存在在出窍的谋划中对人恬然澄明。然而此谋划并不 创造存在。再说这个谋划在本质上却是抛的谋划。在谋划中的抛者不是人,而是把人打 发到作为他的本质的此在的生存中去的那个存在本身。”(注:海德格尔:《关于人道 主义的书信》(1946),载于《海德格尔选集》(上),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80、3 81页。)所谓存在的澄明就是“被抛的谋划”(ein geworfener Entwurf)。存在乃是被 抛的谋划中的抛者,那么这一事实是否就是关于存在的某种肯定陈述呢?非也。因为这 句话仅仅表明人的谋划是“非-人的”谋划而已。不是人而是存在每每规定存在者的真 理。正是从这一存在的规定中展现出谋划的领域,即人们的总体谋划方向。
因此,海德格尔的谋划不能被误解为柏拉图意义上的呈现,即存在者如何对主体呈现( 注:参见W.比梅尔《海德格尔》,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12页。)。在海德格尔看来 ,存在本身绝不是对象性的东西,它是不能作为对象被把握的。存在不是存在者,而是 使我们从根本上理解和把握存在者的东西。我们之所以能够把握存在者,仅仅是因为我 们作为此在站在敞亮之中并沐浴着澄明的光辉。人作为此在,他注定要站在或进入澄明 中,而且被澄明用作它的保管人。于是,人的此在就从早期(《存在与时间》)“无”的 保管人的地位中走出来,并且在存在的澄明中成为存在的“看护者”。
纵观海德格尔哲学,前期重点在于此在,后期则倾向于存在本身的优先地位。尽管海 德格尔哲学中存在这一“思的转向”,但他的否定存在论的两个基本论点始终如一:(1 )存在不是人;(2)存在并非与人毫不相干。
如前所述,在后期海德格尔那里,主体的情况经历过一次变化。但是,后期神秘主义 的“存在”哲学所肯定的东西并没有使此在的存在论以前所肯定的东西完全消失。恰恰 相反,海德格尔的神秘主义的“存在”(假上帝)惟独需要人来作看守者和看护者。因此 ,后期海德格尔的“自生的存在”还不能断定为一种“自在的存在”的超然之在。
存在多半通过“澄明”和“发生”来凸显自身,但它却不是实实在在在那里。那么, 存在使自身澄明到何处去呢?“发生”是什么意思呢?“只要在发生中有存在和时间,发 生就具有这样一种标准,即把人本身带到它的本真之境,只要人站在本真的时间中,他 就能审听存在。通过这一发生,人就被归属到事件(Ereignis)中了。”(注:M.海德格 尔:《时间与存在》(1962),载于《论思维的事业》,图宾根,1969年版,第24页。) 人和“存在”就以这种相依为命的方式紧密地联系起来。没有存在就没有出现(Ek-sist enz),没有出现就没有“存在”的发生。人与存在密不可分,二者若无相互关系,就一 事无成。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一直把“存在”确定为事物的本质。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 形式以及近代哲学家的许多尝试都把存在等同于存在者的总体和整体。然而在海德格尔 看来,这种哲学形而上学的“存在”从未离开过存在者的范围,故永远体会不到“存在 ”的本质。海德格尔一再强调,“存在”是同迄今为止形而上学对“存在”的理解所描 述出来的内容“完全不同的东西”。可是,这“完全不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事实上 ,在他那里,这个“存在”始终没有一个固定的意义。质言之,他始终否认有一个有正 面确定性的可知的存在。相比之下,K.雅斯贝尔斯曾在康德的意义上理解“存在”,把 存在称之为“大全”(Umgreifende)(注:参见K.雅斯贝尔斯《理性与生存》(1935),慕 尼黑,R.Piper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35-57页。)。可是,在海德格尔说来,诸如此 类的思维之路依然没有跳出“旧形而上学的框框”,故得不出较准确的“存在”的含义 来。
为了跳出“旧形而上学的圈子”,扭转形而上学的任务,道出“存在”中那个不可名 状的东西,后期海德格尔自觉逃遁到上古时期神话学的思维中去,并努力回溯古代哲学 神秘主义的传统。
从理论本质上看,海德格尔的否定存在论与古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哲学神秘主义思想很 接近。我们知道,新柏拉图学派普罗提诺在《九章集》中就曾断言,宇宙的顶端是个“ 原始的太一”,这是真正不可说的,因为它“既不是一个东西,也不是性质,也不是数 量,也不是心智,也不是灵魂,也不运动,也不静止,也不在空间中,也不在时间中, 而是绝对只有一个形式的东西,或者无形式的东西,先于一切形式,先于运动,先于静 止”(注:普罗提诺:《九章集》,载于《西方哲学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第214页。)。中世纪库萨的尼古拉进一步发展了新柏拉图学派的否定的神学观点,认 为对于神不能用任何特殊的概念和名词予以肯定的规定。神不是圣父,不是圣子,不是 圣灵,而是无限,也就是绝对的极大。这绝对极大既是一,又是一切。
海德格尔认为,这条从普罗提诺开始的存在之思,经过中世纪的神秘主义(J.艾克哈特 、库萨的尼古拉、J.伯麦)在谢林那里达到了顶峰。在谢林那里,“存在”概念在最高 统一即“绝对”中被消除了一切存在论的差别,成为“完全的无差别和绝对的不可说的 东西”(注:M.海德格尔:《谢林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文》(1809),图宾根,1971年版, 第191页以下。)。如果说谢林把这个先于一切根据凭空思考的“绝对者”说成是“无根 据”,那么后期海德格尔则把这个用形而上学语言所表达不出来的“存在”说成是“自 生的存在”。
对于海德格尔而言,这个“自生的存在”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名状的极其神秘的东西。于是,他另辟蹊径,沿着否定神学的思维之路,找到了存在的本性。一如否定神学中神 的概念被升华为概念和名词所不可表述的东西,在海德格尔那里,存在概念也被升华为 形而上学语言所不可表述的东西。按照否定神学的理论,对于神,我们只能知道神不是 什么,而不能用任何肯定的判断来说明神的存在和本性。同理,按照否定存在论,我们 也不能用任何肯定的判断来说明存在的存在和本性。因为我们不知道存在是什么,所以 我们只能用存在不是什么的否定判断来对存在的存在和本性加以证明。
与否定神学相比较,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是一种典型的“否定存在论”。应该说,他的 存在之思借助于“反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进入了某种“神秘存在论”(Mystische Ont ologle)的前庭。康德早已指出,人类知性因其固有的限度,无法解答人类知性以前的 “存在”问题,对“存在”的任何肯定都不能对于所肯定的那个东西之概念有任何帮助 (注:参见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433页。)。“存在不是存 在者,也不是神,也不是人”,海德格尔的这一否定存在论难道不是对康德所设定的那 个形而上学“所予”的最好诠释吗?
收稿日期:2002-01-16
“雅典学园”微信学习群已经度过了2年多的时光,目前已进入海德格尔哲学的学习。微信公号“哲学门”同步“雅典学园”群的学习内容,精选紧扣学习内容的文章发布。
点击以下图片关注“哲学门”
系统性学习哲学防失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