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跟我一样的经历,在打字说这个带着不同点数的六面体时,看到输入法给你了这样的提示:
然后就开始思考起人生来:原来下面这东西不叫“shǎi子”吗?
前段时间我们录一些桌游的试玩或者介绍时,也经常提到这个。所以也有读者问,到底这个应该读shǎi 子还是tóu 子啊?写成“色子”是不是错了啊?
扩展阅读:
按照最近流行的风气,这个时候,又要大骂教育主管机构乱改读音了,或者说又出现了什么平行时空事件。不过过了这么多年我还是学不会这种赚流量的方式。于是我们还是走认真研究的路线,举证和探讨一下,到底这个词应该怎么读,以及为什么有现在的这种纠结?
首先请大家先帮我们做个调查 ——  你认为用来扔随机数的六面体,也就是英文中的dice,它正式名称的写法和读法分别是什么?
(注:“正式”是以目前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或《新华字典》为标准)
答案是:B(色 shǎi 。根据目前的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有“色(shǎi )子和“骰(tóu)子”两个词条,但“骰子”的词条后有一个<方>,而“色子”没有,并且说明了“有的地区叫骰子”。也就是说,骰子被认为是方言中叫法,色子才是目前的正式名称。在第12版《新华字典》中“骰”的释义中,也说明了“一般叫色(shǎi )子”。
《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官方App截图
所以它的正式名字,是色(shǎi )子
这也不是什么很奇怪的事情,在伊朗发现的最早的色(骰子已经是公元前2800年的产物了,而中国从秦汉年间算起,也有了2000年玩色子的历史,并且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唐代的中国人基于色子发明了扑克,而宋代则基于色子发明了多米诺骨牌(牌九)。
最普遍的色子样式,是一个正六面体的六个面上,有1到6不同的颜点数,然后
掷看结果。色是样式,投是动作,而最早的材质基本都是轻便又坚固的骨头,所以,自然就演变出了“色子”(也叫色数),以及“骰子”这两种叫法。

由于在历史上,“色”和“骰”一直都存在,比如元代关汉卿的杂剧《钱大尹智宠谢天香》中,用来扔的叫做“色子”、“色数”,而扔色子的盆,则叫做“骰盆”。
而唐代温庭钧的诗中,也已经有“骰子”的叫法了。
从我在古籍中检索的情况来看,在我国古代,色子、骰子两种写法并存,骰子相对多一些,但两种写法在读音上,是否有区别呢?
我查看了1940年出版的《中国国语大辞典》,“骰”只有一个读音,那就是上声,也就是三声的shai(shae)。
1940年出版的《中国国语大辞典》
在1947年出版的《国语辞典》(《现代汉语词典》的前身)中,“骰”也只有shǎi 这一个读音,并没有tóu的音。
1947年版《国语辞典》
在建国之后编纂最早的官方字词典,1957年出版的《新华字典》第一版中,“骰”这个字,依然是读作shǎi的。
1957年第一版《新华字典》
所以,“色子”和“骰子”两个词,过去并没有明显的区分读音。
我们也可以拿和古汉语同样有很深渊源的日语来做个旁证。日语中有“赛子”和“骰子”两种汉字的写法,“赛子”可能是“色子”一词传入日文之后的变化,而读音中,无论写成“赛”还是“骰”,都要读“sai”的音,和我们的shai几乎一样。
那什么时候发生变化了呢?我手头能找到的最早将“骰”变为了tóu音的,是1979年的第五版《新华字典》。
1979年第五版《新华字典》
而在1983年的第二版《现代汉语词典》中,骰子也变成了tóu zi。
1983年第二版《现代汉语词典》
在1985年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推出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也说明了“骰”只读作tóu。
但我们可以看到,70-80年代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和之前截图的现在版本一样,也是将“骰(tóu)子”认定为了部分地区的方言,而“色(shǎi )子子”则是正式叫法。
有趣的是,无独有偶,海峡对岸的我国台湾地区,也做了相似的修改,将骰变为了tóu音。但是释义中最后一句话也说明了,台湾同胞看到“骰子”这个词,也常读成shǎi 。
为什么两岸都会将“骰”字的读音改了?因为找不到各自修改的具体说明,所以只能个人大胆猜测一下,可能是因为“骰”字看上去很像“投”。加上字意也是“投+骨”,所以读成tóu比较顺眼,符合汉字读音规范化的目标。
但实际上,这种规范有点矫情了。毕竟“投”字本身也不是个形声字,偏旁“殳”是发shu音,不是tou,意思是一种古代的兵器(用手扔殳就是投掷)。更何况,有“”旁的常用字不少,也都不是tou音,只改一个“骰”字的读音有什么意义呢?有本事把“殿”、“毁”、“毅”、“殺”、“殴”、“段”、“殷”,都改成读“tou”?
这难道是欺负“骰”字用的机会比较少,知道这个字原本读“shǎi ”的人也少,想改就改了?
不管为什么改,这种改动造成了明显的后遗症—— 原本文字中更常见的“骰”只能读成小众方言<方>的tóu 音,但少见的写法“色子”,却继承了更多人平时日常说的读音“shǎi ”。
想继续写习惯的“骰子”,却被告知这是方言,要按方言读成tóu zi ;想继续读习惯的“shǎi zi”,就必须写成别扭的“色子”。
烦不烦人啊。

所以,这和我之前写过的另外一些文字问题,比如“斯人vs是人”,“说服读shuō fú还是shuì fú”这些不同,“骰子”的这个读音混乱问题,的确是“修改”而造成。
当然,作为普通人,也就是吐槽一下,毕竟当初文字改革搞得匆忙,又是个政治任务,所以骰子叫什么,也算不上是个值得兴师问罪的问题了。
我能给出的建议,就是以后看到这个小六面体,叫shǎi 子也好,还是tóu 子也好,都别纠结,都没有错。
甚至看到“骰子”读shǎi 子,也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错误,因为中国人以前就是这么读的,而且后来改变读音,也没什么道理。所以除非是面对语文考试卷子,其他时候,读成tóu或者shǎi,都不是什么问题。
自己说得顺心,对方听得懂,这就够了。历史上,汉字的读音一直都在变化,不同地区的读音也不同,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多音字呢。
汉字是一种表意为主,表音为辅的文字。了解汉字的含义、读音变化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历史,这才是学汉字的目的,而不是谁的读音更官方,更正确。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点击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语文”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既”和“即”,怎么让孩子分清不容易混?
  • 死记硬背还总出错的“笔顺题”,背后是舍本求末的语文教育
  • 从扫盲教育到文化教育,2020之后的语文教育变局
  • 总写错的“舔”和“添”,为什么右下比“小”多一点
  • 语文教材的汉语拼音字母表里有个“v”?该怎么读呢
  • 整合小学语文课与科学课内容,上一堂《夏至》
  • 别用弟子规来绑架国学教育
  • 别用识字卡破坏孩子心中的汉字之美
  • 修改读音没问题,只要高考别再考拼音题
  • 教师节的“教”,不是“孝+文”
  • 汉字启蒙中总被忽视的重要一环:偏旁
  • 为什么幼儿园教识字却不让教拼音?
  • 家长对学拼音的焦虑,源自哪些误解和错误
  • 认字的基础方法,就在“文”和“字”两个字中
  • 天秤座能不能读成 “天píng座”?
  • 如何让孩子分清“三点水”和“两点水”的汉字
  • 今日立春,“草木初生”的“春”字为什么不是草字头【给孩子讲讲汉字】
最近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