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不是写了篇《通胀可能要来了》嘛,不少小伙伴在评论里纠正我说。
现在不是通胀可能要来了,而是已经感受到了。不管是菜价还是水果的价格,都已经开始上涨了。
虽然我不咋买菜,但是看到他们说得价格还是吓一跳。因为有人说自己所在的地方荷兰豆要二十块一斤,橘子十块一斤。
看完大家的说得价格,今天特意去菜场买了点水果感受下。草莓加火龙果都买了一点就九十多块,这个价格确实不低了。
除了聊到物价涨了,很多人还谈到一件事情。那就是貌似物价一直在涨,但是工资上涨速度却很慢,而且似乎增长也越来越难了。
其实如果你熟悉各个国家近代经济发展史的话,会发现这并不是什么我们独有的现象,而是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规律。
通常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GDP增速慢下来以后,多数行业从业者的工资收入增长就会逐渐处于停滞状态。
大家首先可以想一下,如果你在公司上班,那么你的收入是不是从公司利润来的。
也就是说公司的利润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从业者工作能获得多少收入,这个应该多数人都是能理解的。
当一个新兴行业刚刚诞生的时候,往往就是这个行业最好赚钱的时候。因为需求一定的情况下,供给初期是比较少的。
这个时候从业者感受到的是市场需求相对大,但是竞争者却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行业整体获利自然相对容易。
行业赚钱容易的情况下,行业里的公司能获得比较高的利润。这个行业的从业者的收入,自然就是水涨船高。
不过这只是新兴行业高薪的原因之一,之所以新兴行业刚刚兴起的时候薪资能不断抬高,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市场的供需机制起了作用。
大家都知道新兴行业利润率高能赚钱,所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的资本开始涌入。
这些资本涌入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出高价挖一些行业内的熟手,不然面对一个陌生的行业没法上手啊。
也正是因为新兴行业,这个行业内的熟手不多,所以业内的供需是严重失衡的,这个时候行业内的打工人就能获得溢价。
对于多数打工人来说,在哪里打工不是打工呢?多数情况下肯定是哪里给的钱多去哪里。
大量资本涌入+短期业内熟手供给不足,带来的就是从业人员薪资待遇的大幅上涨。
可以说这段资本大量涌入的红利期,是那批早期步入这个新兴行业的从业人员最幸福的时光。
不光薪资待遇节节高升,而且如果说行业宽度和广度足够大,一般都能吃到行业的红利。
因为行业的竞争者都在大把投入开疆拓土,除了薪资待遇以外,上升空间也很大。
等到行业发展几年之后,涌入的竞争者越来越多,整个行业的利润率水平就会出现均值回归。
因为整体需求就那么多,大量的从业者涌入参与竞争,很快会把利润率拉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这时候之前高速增长的新兴行业,就会逐步从之前的群雄混战,逐步变成几个巨头鼎立的状态。
这时候谁能通过技术进步,把自己的成本降低市场扩大,谁就能在群雄混战之中生存下来,成为剩余的幸存者分食行业的利润。
不过行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基本上格局已经定下来了。这个阶段行业的利润率,也不足以吸引资本的大量涌入。
在这种情况下,对行业的从业者来说不管是你的发展空间还是薪资水平,也都会回归均值。
因为公司和行业的利润已经回归均值,也没有资本大量涌入烧钱抢人了,自然就给不了高薪。
从发展的角度看空间也小了很多,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渗透率已经到天花板了。
公司内部没有新的增量,给新人提供上升空间。老的利益划分也已经完成,别人占好的位置也不可能让出来给新人。
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新设的部门和岗位,能给你升职或者说职业发展空间了。
如果从公司的角度看,最近几年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国家的互联网企业。
在2010年之前移动互联网没有爆发的时候,其实多数优秀毕业生不会选择去这类互联网电商企业工作。
那时候大家首选是外企,因为工作环境好接触的人也洋气,而且福利待遇也会更好。
当时选择去互联网企业的,很多都是简历没那么优秀,进不了心仪外企的人。
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大发展,这些人不光吃到了移动互联网爆发的红利,而且职位和薪资节节攀升。
因为当时公司在快速扩张攻城略地,扩张出来的新领域又需要人,所以在公司高速发展的时候升职加薪就很容易。
很多人甚至因为早期加入公司分到了大笔的期权,还通过公司上市拿到了资本市场的红利。
这段红利期从2010年左右开始,差不多持续了七八年时间,现在已经基本到了尾声。
我们看互联网电商行业的渗透率就很明显,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基本都已经渗透完成了。
渗透率差不多达成之后,整个市场增长变得很有限。发展还比较快的领域,基本变成了存量市场的争夺战。
比如拼多多吃掉了部分京东淘宝市场,短视频吃掉了一大块传统图文的市场。
如果你现在进这类公司,相比多数传统行业薪资水平还是不错的,但是上升的空间已经很小了。
毕竟公司里领导年龄也都不大,你和领导年纪也就差个十岁八岁,公司现在增长速度也变得很平稳,自然也不会有太多升职的机会给你。
不光机会变少了,甚至因为扩张速度下来了,有些公司已经开始逐步消减人员配置了。
以前那些为了业务扩张放在各部门的后备冗余员工,现在也在考虑裁掉了。
你把公司或者行业换成是国家,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公司主要看的是业务增速,国家主要看的是GDP增速。

在国家GDP增速很快的时候,意味着各个行业都在热火朝天的搞建设,所以各行各业大家感觉机会都多,发展前景也非常的乐观。
但是就像我们在《问题出在世界分配》里面说的,在人类没有出现突破性技术革命之前,全世界经济增长是有天花板在的。
所以任何经济体的增长速度不可能一直保持很快,到一定体量就会慢下来,这是客观规律。
我们之前写过篇《为啥现在全世界都在陷入内卷化》,其实也聊到过这个事情
当国家的整体经济增速慢下来了之后,也就意味着除了极少数新兴行业,多数行业的利润已经完成了均值回归。
这些之前的新兴行业都已经从早期需求远大于供给的新兴行业,变成了低利润水平的传统行业。
多数人在这个阶段上班工作,都是在这类格局已定的传统行业,而不是少数快速增长的新兴行业。
这些传统行业的利润水平和天花板就决定了,到这个阶段你不可能从里面拿到高薪和快速上升的职业发展。
而且因为行业的增长已经变得有限,可能每年的销售或者利润增长也就几个点,你的工资涨幅能跟上也就不错了。
再加上整个行业都已经开始步入存量博弈,行业里的老人们把该划分的利益和势力范围大家已经划分好了。
你做为一个刚刚进来的新人,是没可能从里面分一杯羹的,所以想获得升职或者职业发展也很难。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已经明白了,为啥从经济学历史规律看,自己所在行业的收入水平很难上涨了,因为天花板已经在那边了。
从统计趋势看,伴随着我们的经济体量逐步增大,GDP增速是3年下滑一个百分点。
当然这两年因为疫情影响,打乱了之前的节奏,但未来大概率是回归到原来的趋势线的。
未来伴随着GDP增速逐步减缓,对多数人来说可能会面临的现象就是,多年工资收入不涨或者微微上涨变成常态。
可能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获得更好的劳动收入和职业发展,更多的需要选择从事新兴行业。
因为只有新兴行业才是那种水大鱼大,对人员需求处在严重不平衡的状态。
虽然过去几年还在快速增长的新兴行业越来越少,但也是客观存在的。
比如人人都在刷的短视频,web3相关的数字货币,人工智能相关的一些领域就算典型的新兴行业
如果你已经从事了传统行业,那么想要快速提高劳动收入难度就比较大了。
因为行业的利润水平和天花板就在那边了,更可行的可能是要做好周期和波动的研究。
通过周期和波动的研究,考虑怎么能够匹配自己的风险偏好,抓住几年一次周期性波动的机会。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过去每隔几年,房产、资本市场和猪肉这些东西都会有一次高低起伏的波动。
只不过有的东西是整体出现波动,有的是结构性出现波动。这每次高低起伏里面,就有可能属于你的机会在。
简单归纳一下就是:要么你是在新兴行业赚趋势的钱,要么在传统行业赚波动的钱,不管研究明白哪一样其实都够了。
没有适合自己能力圈的时间段,要有足够的耐心保存实力,等待下一个击球点的出现。
因为如果不是有特殊能力的话,趋势和波动都想参与,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啥也抓不到。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觉得写的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获取最有用财经信息和投资趣闻,每篇文章都有彩蛋或者惊喜!!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