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本文看点
如果我们都固执己见,又怎么能指望别人改变想法?
——亚当·格兰特
(《重新思考——知所不知的力量》)
 周一
视野 🌏
全文共3550字,阅读时间8分钟
🌿🎨🌏
01 一次失败的提议
最近全国各地高温,上海这两天连续超过40度,都打破历史记录了。
社会心理学家说过,炎热是让人产生攻击性的重要因素。的确,天热让人容易火气大,再加上最近各种负面消息不断,人们情绪普遍不稳定,稍微有点争执就容易炸毛。
这两天,贝尔爸爸就跟孩子他妈发生了一场争论:
“老婆,我看中一套桌游,想买给贝尔玩。”
“多少钱?”
“大概500多元。”
“这么贵?!最近开销本来就紧张,你买这么贵的桌游干嘛?”
“一共包含六套呢!我给贝尔看过了,她还挺想玩的;最近天热一直待在家,也可以让她有点事情做;其中有几套是策略游戏,咱们不是一直担心贝尔太单纯,上学后应付不了复杂的社交环境嘛。”
“你没看我之前也买过桌游啊,贝尔每次刚开始玩个新鲜,很快就不玩了;你说她没事做,之前买的线上课程,好多都还没上,先把这些课上了啊;你就知道浪费钱!”
“我怎么是浪费钱呢,我平时也不太给小孩买东西啊!好不容易选一个,你怎么随随便便就否定呢?”
“对啊,你平时不买,也不关心,偶尔看到一篇公众号的团购就来劲了,但是你根本不知道怎么买,也不知道行情!”
“好了好了,你总是否定我。就你懂,我啥都不懂,行了吧!”
仅仅看文字,你还无法切身感受到贝尔妈妈那激烈的情绪,以及对我的“怒其不争”。
咱俩的争论不欢而散,我的目的当然也没达到。
唉,在每个妈妈眼中,爸爸都是不懂育儿,只知道大手大脚花钱的。
02 从说服到认同
难道我的提议,真的就不值一驳吗?冷静下来想想,其实并不是啊,我也是做过功课的,也有合理的依据,但是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本沃顿商学院教授写的书,给了我一些启发。
亚当·格兰特(AdamGrant)是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位居“全球25位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之列。他去年的一本著作《重新思考》(Think Again:The Power of Knowing What You Don't Know)探讨了如何打开封闭思维,重新思考的话题。
虽然亚当的著作大多都是偏商业和管理的,但很多结论应用到家庭和教育上,同样具有价值。比如书中探讨了一种辩论和谈判的“打开方式”。
普通人倾向于把辩论当成一场战斗,目的就是驳倒对方。就像两口子发生了争论,不是我听你的,就是你听我的。但其实,辩论和谈判的本质都是为了让对方认同你,从而使双方拥有共同的想法。注意,这个跟谁听谁的不一样哦。
格兰特用跳舞做了比喻:这就像没有事先排练的跳舞。你想让舞伴跟你做同样的动作,但是她可能会抗拒你,所以你得设法引导她,让她接受你的节奏,达成和谐一致。
相较于竞赛属性的辩论,或者商业领域的谈判,家庭中的争论天然地拥有更大机会达成一致。毕竟,我们最终目的并不是要证明另一半是错误的,而是为了家庭的幸福和子女的成长。
既然我们拥有共同的最高目标,那么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怎么突破人的心理障碍,促使双方重新思考。毕竟最能说服一个人改变想法的人,是他自己。
03具体怎么做
格兰特为我们列举了几个干货。
首先,普通人在开始辩论和谈判前,想得最多的是怎样用论点和论据“武装”自己,很少考虑双方可能在哪里达成一致。而高手上场之前,会先预期一下双方会在什么位置取得一致,谈判计划都是围绕着“求同”进行。
第二,普通人会为自己的论点寻找很多理由,感觉就像在战场上,需要配备更多的武器。但是高手相反,他们只会精挑细选一到两条理由。假设你给很多理由,其中必定有比较弱的一个,对方只要驳倒最弱的那个,就会否定你整个论点。我们要让最有说服力的那个理由发挥力量,就不能让它被其他理由给削弱了。
第三,普通人在辩论中进行大量的“攻防”,要么攻击对方论点,要么为自己辩护。但这样激烈的争执,让双方处于强烈的情绪中,导致无法静下来思考,更无法打开思维。高手尽量避免大量的争执。
第四,在辩论中,高手会更多地向对方提问,因为他始终在寻找双方的共同点。他很好奇对方的立场到底是什么,对方到底是怎么想的,他真诚地向对方问问题。
04如果我可以重来
用这个四个标准来衡量,贝尔爸爸的确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辩论者。
当我向妻子提出方案时,我一门心思只想着用500元买六套桌游,基本没有想过B方案,也没有考虑过怎样找到双方的共同点。
当妻子提出反对后,我急于说服对方,为此抛出一个又一个理由(女儿喜欢;让女儿有事情做;培养策略思维),没想到大部分都被驳倒(前两个),导致我的论证很无力。
面对质疑,我过于在乎维护自己的观点和面子,大脑杏仁核被激活,进入了纯粹的战斗模式:心跳加速、血压上升、头脑发热,基本丧失思考能力,只知道直来直去的争辩。
整个过程中,我并没有询问妻子的顾虑到底是什么,她的完整想法是怎样的,有什么地方是可以调整的。
如果可以重来,我想对话可能会是这样的:
“老婆,我看中一套桌游,想买给贝尔玩。”
“多少钱?”
“500多。”
“这么贵!?最近开销本来就紧张,你买这么贵的桌游干嘛?”
“一共包含六套。我给贝尔看了其中两款策略类的解说视频,她还挺想玩的,咱们不是一直担心贝尔太单纯,以后应付不了小学的社交环境嘛。”(一条说服力强的理由就足够)
“哦,但是价格还是有点高啊。你平时不关心的,偶尔看到一个团购就来劲,别浪费钱!”
“嗯嗯,的确是要合理支出。但是这款桌游还是挺有价值的,难道你不觉得?”(避免无谓争辩,提出问题,寻找共同的想法)
“试倒可以试试。”
“要不先买其中一款,我网上搜过,100块不到。”(双方思维保持开放,从而找到共同认可的方案)
“好吧。”
这几个辩论技巧,让我们摈弃“过度自信”的思维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重新思考”的思维模式。
通过认同对方的部分观点,我们展示了自己谦虚和包容的一面,也促使对方采取同样的态度;
通过强调唯一的、最有力的原因,我们引导对方怀疑自己的观点;
通过真诚地提问,我们启发对方打开封闭的思维。
我们并不总是需要说服对方,有时候只需要引发对方一个念头:有没有可能,我的想法不完全对?
05另一方实在激动怎么办
如果争论时,一方太激动,甚至表现出强烈的对抗,那该怎么办?不仅在社会中,在家庭生活中,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对此,格兰特也有办法。碰到这种情况,你一定要表达出非常想要理解对方的姿态,对方的愤怒和敌意越强烈,你就越是要真诚地表现出,想了解对方为何如此激动。如果对方已经失控了,你的平静就是最强的力量。
我们可以问一个万能的问题:“什么样的证据,才能让你改变想法?”
我说的这些证据你都不信,那你到底要什么样的证据呢?对方不太可能回答说“不管什么证据都不能改变我的想法”,那就真成了彻底不讲理了。如果是夫妻,毕竟要在一个屋檐下过,总会说出点什么,而这样你就帮另一半打开了思路。
06说出感受,而非施加判断
如果这些方法全部用完了,还是没有效果,怎么办?
没办法,毕竟不是所有争论都能谈出个结果的。这种情况发生在夫妻之间也很正常,但是我们尽量不要用判断性的言语去结束对话(就像我说的:“你总是否定我”),否则观点冲突就升级成了关系冲突。
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说过,当别人给你的反馈是他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对你的判断,这样的反馈会更容易接受。
格兰特也给出了类似建议:可以谈一谈自己对整个争论过程的感受。
比如,面对另一半,你可以这么说:
我精心做了准备,没想到被你全盘否定,我很失望。
我们聊了那么久,一点结果都没有,你觉得沮丧吗?
我已经提供了各种依据,但是你的反应让我感到很困惑。难道你认为我的话中,哪怕一句你同意的都没有吗?
难道我们的共同追求不是家庭幸福吗?我们不都是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吗?
如果你认为我说的这些都没意义,你为啥还跟我谈呢?
这样一番话,会再度引导另一方去重新思考。
好了,本文的内容基本上说完了。其实,我并不是要帮你在争论中压对方一头,相反我希望你改变总是要“说服”另一方的心态。
所以,大可放心地把文章转给另一半,当然也可以从自己开始做起。哪怕只有一方采取了以上的办法和态度,也能启发对方采用同样的思维方式,并显著改善双方的对话结果。
甚至,我们还可以在和孩子的对话中试一试。最后,说不定是孩子启发父母重新思考呢。
(完)
参考文献:
  • 亚当·格兰特(AdamGrant)《重新思考——知所不知的力量》(Think Again:The Power of Knowing What You Don't Know)
  • 艾略特•阿伦森(Eliot Aronson)《社会性动物》(The Social Animal)第12版
作者 | 贝尔爸爸
影视制片人。
与孩子同行,书写人生故事。
互动话题
你平时会和伴侣发生争论吗?有没有什么方法帮助过你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呢?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