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2023年杂志订单,发现每年订杂志的时候,科普类都特别受欢迎。
想想也是,现在是科学的时代,谁都知道科学重要,谁都知道科学创造未来,科学创造财富。
娃从小就接触科普,培养科学素养特别重要,但这事比较“难”,好多留言反馈说,科普杂志买了,但我家娃看不懂,是不是不够聪明,智商不够高啊?我们大人也不知道怎么引导,怎么办?
看不懂科普杂志,真的跟智商有关系么?
其实无论我们自己还是娃,都远远没到拼智商的那一步,真要学好科学,变得更聪明,有几个“必杀绝招”和“秘密武器”
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到科普杂志里找找看,认准它们,娃的科学之路,绝对差不了。
01
局部和整体
科学学习,其实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科学知识”,一个是“科学思维”
知识很容易理解,就是我们小时候老背诵的各种“知识点”,但思维就比较难了,大概类似我们小时候老说的“解题思路”,用科学的知识,怎么解决问题。
那我们直接看下图,找找,知识点和解题思路,都是什么?
图片来自《点击世界》杂志2022年9月刊
上面这种可可爱爱的分解图,儿童科普读物上经常能见到吧!
牙齿从上到下,由牙冠、牙髓、牙根组成。
好,娃们现在涨知识了,开始意识到,原来一颗小小的牙齿,也是由很多不同部分组成的。
这个“各种东西都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的意识,就是一种“科学思维”的萌芽。
当然,光告诉娃这几个名词,那还只是背诵知识,要锻炼思维,更重要的是帮助娃去理解,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特征”和“功能”。
从哪里入手呢?从看得见、摸得着、能体会到的感觉入手:
牙冠之所以叫“冠”,是最上面的,我们能直接用眼睛看到的部分,叫冠,还因为是最“硬”的冠军;
牙冠上面覆盖着人体最坚硬的物质——牙釉质;
来,我们摸摸,硬不硬,一咬牙嘎嘣响,能咬碎肉、坚果、很硬的饼干。
牙髓之所以叫髓,是因为在核心,且有血管和神经,是牙齿能正常生长的保证;骨头里也有骨髓,就上次吃大棒骨的时候,妈妈让你用吸管猛吸的那个……
牙根之所以叫根,跟植物的根系一样,要扎进土壤牙龈里……
这些名词和知识,互联网上,书上,哪哪都有,父母需要记住的关键就是——“特征”和“功能”是需要用孩子能看到、摸到、碰到、感受到的东西去做类比。
好“局部”我们学习到了,那还有呢?还有“整体”。
图片来自《点击世界》杂志2022年9月刊
认识了一颗牙齿,接下来很自然就能引导娃想想,我们人能用一颗牙齿吃东西么?
当然不行的,牙齿分成四类,有不同的作用,单独的一颗牙没有任何功能,但合成一副牙齿,却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生存工具。
看,对于“牙齿”的认识,杂志带领我们引入了认识“局部和整体”的方法,其实对学习和了解所有的事物,我们都可以这样入手,这就是我们提到的“解题思路”之一。
这个“武器”不仅能认识手边这些摸得着的东西,即便到了更“远”一些的科普,例如,对光的认识,也一样可以用。
图片来自《好奇号》杂志2022年10月刊
可见光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对,从红色到紫色的7种不同波长的光波组成了可见光。
可见光又是“谁”的一部分呢?是电磁波中的一部分,是人眼能够感知的部分。还有人眼感知不到的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等等等。
光的组成,是知识点,但意识到,光也是由不同的成分组成的,这种从“局部和整理”出发来认识事物的“解题思路”,是一件很厉害的“武器”,就是认知心理学说的,思维的“分析与综合”过程。
掌握了分析与综合这件武器,我们就能帮助娃从局部和整体入手,来认知世界。
02
不同和相同
上面说了牙,这里咱们就说说舌头:
图片来自《点击世界》杂志2022年9月刊
看,同样是“舌头”,有长的、短的,能伸缩的;
有肉粉色的、蓝色的;有长得像吸管的,长得像弹射器的,还有长满了肉刺的……
带娃一起做比较,就像是带娃一起玩大家来找茬。
找到差异,其实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会进一步去引导,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样子的舌头呢?
因为不同样子的舌头,有不同的作用,蝴蝶和蛾子吸花蜜吃,所以长着吸管一样的舌头;
猫咪要用舌头清理毛,所以舌头上有小倒刺,就像一把把小梳子;
青蛙和变色龙是弹射舌,长舌头可以弹出去,用粘液粘住虫子——哎,你看,都是吃虫子哟!
猜猜看,我们通过这组比较,引入了哪一个重要的“科学意识”?
那就是,不同的“样子”往往有不同的“作用”,结构影响功能。
找完不同呢?那当然是找找相同咯:
图片来自《好奇号》2022年10月刊
非常小的娃,就能按形状、颜色、大小等一目了然的特征来给物品分类。不要小看分类,光“分类”这件事,可能就是一门很厉害的学问。
把所有黑色的花归为一类,下一步就是探索“黑色的花”有什么共性呢?目前的研究成果是,它们都会在夜里辐射出能量,吸引夜间行动的昆虫。
每一类的“相同”,都可能引导向一个“共同特性”,找不同和相同,就是认知心理学所说的,思维的第二件武器“比较和分类”。
给大家一道简单有趣的练习题:
苹果、梨、香蕉,找出一个不一样的。
分类标准不同,答案也就不同;爸爸妈妈先来试试吧,你能想出几种“标准”?
03
抽象和概括
前面说到可见光,现在来说说颜色:我们把红、黄、蓝、白、黑等几百种不同的视觉感受,叫做“颜色”,这其实是找到了一种“抽象”。
图片来自《好奇号》杂志2021年12月刊
图中关于配色的例子,我们平常都会头疼,搭配衣服到底怎么配颜色,其实配色的“套路”就图上这几种,很经典地展示了我们为啥需要“抽象”。
首先,颜色这个概念是抽象得到的,将颜色构成色环,这个色环也是抽象而成的。
在色环中,又有互补色、近似色、三等分色、补色、矩形配色、方形配色。这些是“抽象”和“抽象”的叠加。
那我们为什么要抽象呢?因为只有用了这些概念,我们才能说清楚,为什么这几个颜色配起来好看,而另外几个颜色配起来就不好看。
从“好看”这个感觉出发,最终找到为什么好看的“规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科学探索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鼓励娃去接触这些“抽象”的概念,不要仅仅等待老师和教材在课堂上教。
说完抽象,就要说概括了。
我们回到牙齿的例子里,在给娃介绍“牙冠、牙髓、牙根”这些概念的时候,就提示过大家,其实“冠、髓、根”这三个字,本身就是一种有概括意味的名字。
告诉了孩子,牙冠是牙齿最顶上的部分,自然下次看见树冠,就知道指的是树木最顶上的部分。
髓一定与“核心、生长、控制”有关。牙髓学到了,骨髓也是一个道理。
凡是叫根的东西,也都能概括出共同的特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学科学也同样是在学大语文——因为抽象也好、概括也好,我们最后要用语言来描述一切。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小时候学语文,老师说了,汉字有本义、引申义、转借义、比喻义……
现在结合“科学思维”的角度去理解一下语文的知识点。
一个字之所以会产生引申、转借、比喻这些意义,会不会是因为,我们人在认识世界的时候,用上了“分析与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这些武器,对事物产生了新的认识,就需要扩展文字的意义,用来描述这些新发现。
这是我们在科普杂志里找到的第三组思维武器“抽象和概括”。
04
系统化和具体化
今天我们举例《点击世界》杂志中,给孩子们介绍牙齿和舌头,是放在一个大主题下的,这个大主题是“味道”。
牙齿、舌头和大脑都是“人的味觉感觉系统”的一部分。
同样《好奇号》杂志在介绍色彩时,除了引入色环这个抽象系统,还介绍了生物系统中的颜色。
我们常常会说,我教娃这个知识,根本没用。那其实就是没有把这个知识点,放到一个系统中去,就像是没有把一个螺丝钉放到一个机器上来运作的时候,螺丝钉就是没用的。
任何东西,都要在一个系统中发生作用,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反过来,我们明白了“这是消化系统”,对我们认识嘴巴、舌头、胃、肠等等,有什么作用呢?
图片来自科普翻翻书《揭秘身体》
例如,我们要教娃,“肠”是什么?
我们大概会说,“肠”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可以分为小肠、大肠、直肠等部分。
这些认识就是基于“人体”这个系统来说的。再往深入,可以把肠作为消化系统的一部分来认识,同样也可以做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来认识,作为能量代谢系统的一部分来认识,等等等等。
创新和突破这类东西,往往是不能只盯着一个系统,要想到换个系统试试。
比如跟肠长得比较近的“阑尾”这个器官,大家可能都听说过阑尾是没用的废弃器官这个说法。
那就是早些年,我们只从“消化系统”的角度来看待肠和肠的邻居阑尾,就总觉得,阑尾不参与消化,没啥用。
而当科学认识到,肠也是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时,才发现阑尾这一小段连接在盲肠上的死胡同,可能是储存免疫细胞的场所,尤其在儿童期,是有免疫作用的。
以上是我们今天在科学书籍里找到的第四组武器,“系统化和具体化”。
好了,今天在“科普书籍”找到的四组武器,已经一一介绍给大家了。
下次带娃读科普杂志、科普书,稍稍留意一下,一定能找到它们。引导娃去记科学知识点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反复陪娃练习一下“解题思路”。
科学启蒙最核心的,就是把科学的武器交给孩子们,让他们意识到,不管想要去学习什么,都能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武器来见招拆招。
只要意识到,武器和“解题思路”很重要,开始用起来,慢慢就熟练起来了,也就会变成众人眼中,越来越聪明的孩子。
千万不要忘记,正是这些我们每天每天都用着的“简单方法”,解决了世界上一切最最难的问题。
大J叨叨叨
昨天推荐了一个写字的线上课👉《写字到底怎么练?我找到了既省钱又省事的方法!》,买的人特别多。虽然说就两杯咖啡的价格,就能管孩子一学期的练字,而且咱们团队使用过的,不管大人和孩子都觉得特别受益,讲解很清晰。
但我这里还是要劝退一下,昨天文章也写了,写字这件事就是“和时间做朋友”,这个线上课程特别好的优势,就是每天花个十几分钟,细水长流地把写好字解决了。
但是低幼孩子一定需要父母陪伴着的,不可能有速成。而且这个课程设计不漂亮,就特别朴素。这些大家都要了解清楚再下单。
推荐课程本质是希望提供大家一些缓解焦虑的好工具,但特别不希望使用不当,反而增加了自己的焦虑,那我就是好心办坏事了。

对了,最近蛮多朋友来问,2023年的杂志还能补订吗?我和出版社协调了一下,重新上架,需要的朋友点下面的小程序链接,即可购买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