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5
8
···
·

一个时代的落幕

衡水系或将退出历史舞台 ?

衡水第一中学改名衡水泰华中学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的《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提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学校要么转为公办,要么转为纯民办,要么终止办学,而转为民办的学校不得继续使用公办学校校名或校名简称。

近日,网上有消息称衡水第一中学改名泰华中学,从衡水系剥离后,泰华中学将独立管理、独立招生、独立财务、独立教学、独立校区。

消息并非空穴来风,企查查显示,衡水第一中学于2022年2月11日更名——衡水泰华中学。在这个节点,衡水第一中学为什么要改名?改名的背后又意味着什么?
01
衡水中学与衡水一中的关系
衡中系指的是以衡中为首四所高中统称:衡水中学、衡水第一中学、衡水中学实验学校、衡水滏阳中学。其中,衡水中学是省级示范性高中,为公办性质的学校。另外三所衡水第一中学、衡水中学实验学校、滏阳中学则为民办学校,由衡水中学统一参与管理。
也就是,衡水中学和衡水一中是两所学校,一个是公办,一个是民办。但从建立之初,衡水一中和衡水中学就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2013年2月,衡水中学与衡水当地的著名企业、河北泰华锦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投资9亿余元,投建衡水第一中学。
自2014年开始,衡水一中成为衡中着力打造的民校,衡中校长同时担任两校负责人,两校的管理团队也基本一致,衡中的资源向衡水一中全面敞开,就如同当年的滏阳中学一样。
衡水中学负责本地生源,衡水一中负责跨地区招生,两校总是一起统计高考成绩,包括考上清北的人数。他们共同“霸榜”河北高考的局面从此开始。
概括起来一句话:衡水中学负责出品牌、出资源,其他中学负责招生,全省掐尖,成果相加,对外宣传。
最后,河北省的重点中学都是这个路数,有衡水中学系,还有衡二系,还有石二系等等。最近几年,全国不少超级中学都往这个方向上走,毕竟掐尖是最容易的方法。
02
为什么会改名?
衡水第一中学更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策的影响。
2021年5月14日国务院出台《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民促法》)。《民促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严禁利用公办教育资源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教育。同时也规定了公办学校不得转为民办,也不得参与举办具有盈利性质的民办学校,公办学校更不得以输出品牌的方式进行民办办学。
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符合“六独立”要求(即独立法人资格、校园校舍及设备、专任教师队伍、财会核算、招生、毕业证发放)的,可继续举办民办学校,但应在履行财务清算等程序,并对民办学校及相关单位、企业等使用公办学校校名或校名简称进行清理后,公办学校逐步退出;经协商一致且条件成熟的,也可转为公办学校。不符合“六独立”要求的,地方政府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可视情况将其转为公办学校或终止办学。各地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教职工经济补偿的标准和资金来源,做好安置工作。
而这次的《民促法》对义务阶段“公参民”学校的限制,可谓是史上之最。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学校要么转为公办,要么转为纯民办,要么终止办学,而转为民办的学校不得继续使用公办学校校名或校名简称。
而衡水系中学,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超级中学,也曾创造过公参民学校的典范,在这个时期,改名收场也是意料之中。衡水第一中学办学虽不涉及义务教育阶段,但符合公参民学校的特征。这次衡水第一中学彻底改成了泰华中学,说明有关部门希望衡水中学跟民办校要彻底切割,不让民办学校蹭公办学校的招牌。
03
衡水第一中学改名背后的“深思考”
实际上,杨东平教授就教育新政对“公参民”办学的清理、衡水中学等话题,多次发表过深度观点。
来源丨教育思想网   作者丨杨东平

一、关于“公参民”的前世今生

对课外培训机构的强力整治,使得资本、市场化、商业化成为千夫所指的万恶之源。然而,很多人也许不清楚,“教育产业化”在早期主要是公办学校实施的,是经由政府/权力之手而形成它现在的面貌和品性的。

在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产业化”导致的乱象,一是“小升初”择校竞争,一是“名校办民校”,一是课外培训热。1997年之后,由于小学升初中取消考试,实行电脑派位,但现实中初中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差距过大,家长就各显神通,千方百计地择那些重点学校而入,“小升初”择校竞争愈演愈烈。它向下衍生为“幼升小”的择校竞争,衍生出“学区房”的竞争。
当时小升初择校的几个主要路径,一是“条子生”、“共建生”、“特长生”等,属于“拼爹”的性质;二是缴费生,拼钱的性质;三是凭借奥数成绩、学科竞赛等被点招的学生,属于“拼娃”的类型。
重点中学的“择校费”由起初小规模的、私下的收费行为,逐渐发展为大规模的、名正言顺的高收费制度,有两个政策源头。
一是公办中小学“转制学校”的改革,一批公办学校(以初中为主)摇身一变为民办学校,实行高收费的“民营机制”,而学校的校园、物业、师资等仍然是公办的,这就是现在要清理的“公参民”学校,民间称之为“假民办”。
二是国家规范示范性高中收费,规定高中招收择校生实行“三限”政策(限人数、限钱数、限分数)。如北京市规定择校生不得超过招生数的10%,高中三年的收费不得高于3万元,录取分数不得低于录取线20分。但各地学校往往大幅度突破这一规范,并将收费政策沿用到小学、初中。许多普通学校也设置了各种“寻租”的条件和门槛,通常是设置一条录取分数线,低于分数线的实行分段收费,分数越低收费越高。
教育高收费、乱收费的风气大开,使用金钱购买学位得以合法化、制度化,突破了入学机会上权利的平等,以及“分数面前的平等”。享受“优质教育”逐渐成为家长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竞争。公办大学举办“民营机制”的“独立学院”,可以说是中小学“改制学校”的高教版。
二、关于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
来源丨教育思想网   作者丨杨东平

教育新政对“公参民”办学的清理,就是践行公办学校非营利性的具体措施。应当通过全面地清理和规范,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非营利机构”这样新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制度。
1、开展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
有“PISA之父”之称的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的意见令人警醒,他认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首要症结“不是公平和质量,也不是教育经费或资源的低效使用,而是学校系统组织方式的落后!” 这既是指形成于一二百年之前、被诟病为“教育工厂”的学校教学模式,也是指在科层化结构中教育官僚远离现场、自上而下的集权式管理模式。这一切都极不适应信息社会和学习化社会的现实。
我国小学和初中阶段炽烈的升学竞争,主要原因是义务教育学校差距过大。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制度性问题并未触及,这一目标尚未真正实现。根本问题,就是改变直至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等级化的学校制度”,取消制造“名校”的制度安排。
这就需要按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取消将义务教育学校分为三六九等的区别对待,取消“重点学校”的招生特权以及人财物等各方面的特权,取消义务教育学校的部属、省属、市直、区重点等标签,实行属地化的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示范性高中“指标下放”、校长教师流动等政策,才能真正收到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实效。 
此外,是通过向地方和学校赋权,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加教育活力、形成多样化的办学特色,满足不同的教育需求。
在西方国家的教育变革中,公立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一直处于十分优先的地位。由于他们义务教育的供给充足,公立学校之间几乎没有竞争,导致学校的平庸化和缺乏活力。政府激活公办学校的主要措施,是通过权力下放,向社区和学校赋权,实行学校自治,提升教育质量。
2、民办教育价值的再认识
在民办教育快速发展了20多年、公办-民办格局发生逆转的新形势下,仍然需要重视民办教育在扩大资源方面的重要价值;同时,也需要对民办教育的核心价值和功能重新定位,确定相应的准则。
纵观世界,在基础教育阶段,民办教育都不是作为公办教育的对立物而出现的,其功能和价值主要是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私立学校都定位为非营利组织,提供的主要是基于移民、种族、宗教和文化差异的多样化教育,并获得大量政府资助。
德国、法国等国的私立教育在欧陆具有普遍性。目前,德国14%的中小学是私立学校,学生占比为9.3%(2011/12年度),州政府提供最高超过80%的办学经费。
德国的私立小学往往是教会学校、自由瓦尔多夫学校或寄宿学校等。初中、高中阶段的私立学校分为两类,一类是能替代公办学校实行义务教育的“替代性学校”,学校设立必须经过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另一类是能够开设公办学校不提供的职业领域课程的“补充性学校”,只需报备。
法国约有17%的学生在私立学校就读,多为教会学校,其中98%的学生在与政府签署“协作合同”的“签约私校”就读。“签约私校”与公立学校基本一样,教师工资和运行经费由政府拨款,学校按照政府制定的教学大纲实施教学,部分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
美国的私立学校有两类,一部分是高收费、追求卓越的“精英学校”,但大多数是基于社区的教会学校,其学费高于公办学校而大大低于私立学校,办学条件、教师待遇等不占优,但重视品德教育,学校风气好,被视为是平民的“私立学校”。
增加教育的丰富性和选择性是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民办教育存在的理由。
例如,在珠三角和中部农村地区存在大量为外来务工子女服务的寄宿制民办学校,在大城市边缘出现为白领阶层子女提供创新教育的“另类学校”,在大城市出现的提供“精英教育”、高收费的私立学校,满足的正是这种差异化需求。此外,值得探索和重视的,是对具有异禀的资优生以及对“问题学生”、智障儿童所提供的特殊类型的教育。
多年来我国发展民办教育的动机,主要着眼于“拾遗补缺”,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这在普及教育阶段自然十分重要,是重中之重;但这也造成了管理者的某种“政策盲区”和民办教育的某种“基因缺陷”:将发展民办教育视同“招商引资”,办教育如同办企业,重视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热衷于圈钱圈地、兴建大规模的超级学校,缺乏对差异化办学、创新性教育的关注。
一二百年之前欧洲工业化阶段出现的规模化的学校教育,往往被诟病为“教育工厂”,已经是亟需改变和淘汰的陈旧模式。“小班小校”是国外中小学的基本面貌,因为只有在小班小校,才能看见每一个学生,才有可能实行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这也是在少子化时代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变革的基本方向。
三、“衡水中学是素质教育吗?”
摘自文章《杨东平丨衡水中学实行的素质教育吗?》
来源丨教育思想网   作者丨杨东平

为什么说衡水中学是一种极端应试的教育模式,我想它有一些特点。
1.高竞争、强控制
第一,我们将其归纳为高竞争、强控制。在应试训练方面它用一年以上的时间备考刷题。有人说它是用整个高三,有的认为还不止如此,高二就开始进行备考刷题了。这个做法严重违反了教育部规定的高中课程计划。另外衡水中学高一高二每两周休息一天,高三一个月休息一天,甚至只有小半天,这是对师生的休息权的一种侵犯。
学校的训练模式就是采取日测、周试、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等频繁频密地刷题训练。有一张衡水高三毕业女生的照片,她跟高中三年的试卷合影,试卷厚度甚至超过了她的身高。
2.准军事化管理
另外,就是实行一种准军事化的管理,也被称为量化管理。实际上就是管理每一分钟,每一个行为,包括成绩、纪律、卫生、跑操,这是考核的四大指标,也事关班主任的奖金。起床吃饭的时间都被压缩到最短。在校园里面学生通常只能跑步,这是衡中的一个奇观。
我觉得它现在做得比较好的是保证了学生的8小时睡眠,但此后又是十几个小时的学习。
那么这种高竞争严控制的后果,首先就是对学生身体健康严重的伤害。有人说胃病、神经衰弱已经成为衡中的“校病”,女生的月经不调也非常普遍。
有一篇流行的网文,是一位衡中女生写的,《我在衡水中学的三年》,她说这三年是从头病到脚,吃饭吃得非常快,胃病就来了,各种胃药怎么吃都不好,痛经很厉害,然后腰肌劳损发展为椎间盘突出,还有各种低烧等等,影响最大的还是神经衰弱,晚上不容易睡着,早上5:30又必须要起床,所以非常焦虑,也非常在乎别人的评价,有很强的负罪感,经常做噩梦,一直到现在离开衡中几年以后还是做噩梦,梦见又回到了衡中复读。然后她在大学期间因为各种原因又得了抑郁症,休学。
这个学生当然是个案,但是她的情况有相当普遍性,因为郑也夫在北大社会学系做过一个调查,是他们衡中毕业的学生自己做的一个社会调查。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她高中三年就没有脱过衣服睡觉,冬天就是盖着羽绒服,因为早上没有时间叠被子。她说这样子的情况在衡中不是少数。
说老实话,我看到这个学生的说法,就感到非常沉痛。一个青春期的高中女生三年没有脱过衣服睡觉,你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
不光是学生,衡中老师的工作压力及其对健康的损害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他要比学生到得更早,离得更晚。频密的考试、测试老师都要及时反馈,所以他的工作量非常大。有人说衡中基本上没有40岁以上的老师在第一线,可见这种教育模式也是以牺牲教师的健康为代价的。
3.严密的精神控制
与此同时,衡中对学生实行严密的精神控制,严格约束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形成一种高密度半封闭的高压环境。学生的每一分钟都要集中到考试这个中心题目上,不准提出异议,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提示学生要认真学习,学校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学习就是生命”,“学习就是一切”的思想深入人心。
在这个过程当中,班主任具有很大的权威,学生必须绝对服从。学生的学生会、社团等都不是学生自主管理的,也没有选修课,网上的选修课大多是做样子的,就是给别人看的。同时,学校对学生有非常苛刻的清规戒律,比如说上课不能转笔,不能靠墙,不能回头,不能看窗外,不能走神,不能咬笔,不能总是跑厕所,不能顶撞老师,不能心情不好,不能慢,不能笑,不能和同学说太多话,不能退步,不能生病,很多的不能。
动辄给你一个负面的评价,稍微严重一点就要请家长。凡是与考试无关的书都不准带入学校,凡是与课本不同的观点都不准提出,否则按违规处理,甚至要求学生不能吃某些水果,以免拉肚子影响学习。甚至还有要求学生在冬天的时候不要洗头,以免受凉影响学习。
可见,学校的管理确实是把学生的生长和生活全部扔在一边,为了考试、为了成绩,其他都是不重要的,甚至还严重存在着体罚学生的现象。
从江苏去衡中考察的教师发现,几乎每个班都有6~9个学生,被罚站一节课,站在教室后面学习。其实他们的犯规无非就是上课讲话或者借东西,早操迟到了几秒钟,作业未按规定提交等一些极其轻微的过失。
4.缺少交往和沟通
在这种高竞争、严控制的管理模式中,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即学生没有时间交往和闲聊。有个学生写道,即便是一个宿舍的同学平时说话的机会也不多,因为回宿舍就是为了休息,还有午晚休的纪律也规定不能说话,如此其就造成了一种秩序,即你不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别人也不会影响你的学习。
所有的生活只有一个词,就是学习,就是不断地压缩自己,完全忽略和取消刷题之外一切的人生内容和教育功能。
而对于青春期的学生,其社会化学习、交往和沟通是极其重要的,远胜于学业成就的一种技能,但在这样的模式当中,将它们全部取消了。因此它不仅不是素质教育,而且是反教育的。
来源 |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综合整理自教育思想网,ischooledu,中小学老师参考、教育之窗

【留美学子】近发表
热文:如能选择, 你想生活在哪个时代
雕像被移: 无论曾多伟大·当今评判都有“错”
内卷时代-父母如何匹配儿女未来(精彩演讲)
喜欢就点“赞”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