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超长假期大家不能出门玩乐,只有老老实实在家听(长)话(胖)了。不管孩子还是大人,在家恐怕少不了同一个状态——零食不撒手、糖果嘴里有。


就算没有专门吃各种糖果巧克力,但给大家泼盆冷水吧,很多食物里的“隐形糖”也一样不少。

(咸味、辣味的零食,做菜的调味酱甚至酱油里,也都悄悄地加着“隐形糖”,而且在配料表中的位置还不低呢)


而且,让我掐指一算,零食嘛,对很多朋友来说,“就吃一点点”那是不可能的,不是嘲笑你缺乏自控力,而是跟某些“天敌”斗(比如馋虫什么的),我们人类还嫩了点儿!


就拿“吃糖”这件事来说吧,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吃糖会感到快乐。但糖吃得越多,我们就越想吃,这可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活动,更多的是一种生理反应。因为甜味会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分泌多巴胺,让人感到快乐。然后大脑会主动去要这个糖,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馋”。有很多研究表明,此时糖对大脑的诱惑,和可卡因对大脑的诱惑程度是相当的(甚至更大)


吸毒有多容易上瘾,吃糖就有多容易上瘾。你会因为孩子放假、又出不了门的,就给孩子吸毒吗?所以,我们也不应该给孩子开这个染上“糖瘾”的头。


而且,糖这东西是真真正正甜蜜的负担。3岁可能还看不出来什么,但如果敢肆无忌惮吃下去,等到17岁你再看?

 (这个17岁少年的一口烂牙背后,藏着一个用糖行业的大秘密,后面讲)


之前常爸给大家科普过糖吃多了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

(戳图片,查看详情)


文章旨在改变大人观念,这次,有人以身试法,亲自演示给我们看吃这么多糖会有什么变化。这么直观的例子,岂能错过?常爸今天就来好好介绍一下。


以身试法的这个人叫达蒙•加诺,原本是一个“抗糖者”,几年来一直坚持食用无糖食品。但是现在他要成人父,眼瞅着孩子即将面对如山一般的糖,怎么抵挡得了这些甜蜜的诱惑?


于是达蒙做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实验,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他每天吃40茶匙(约等于160g),这段时间里,会有多位专家帮他监控、记录两个月间的身体各项指标。然后,他把实验过程记录下来,结合其他资料,拍成了纪录片——《一部关于糖的电影》。


我们一起来看看达蒙的实验吧。


我们每天的摄糖量到底有多惊人?

达蒙每天要吃160g糖,得有一小碗这么多,想想都觉得齁嗓子,谁一天能吃这么多糖,这不是在闹着玩嘛?但其实,160g糖只是一个普通澳州人正常吃饭时的标准摄糖量,只包括加工食品中添加的隐形糖,不包括土豆、面包这些食物中自带的糖,也不包括糖果、巧克力、冰激凌这些特意吃的精制糖。


只要在吃加工食品,哪怕饮食观念再健康,也逃不过隐形糖的渗透。货架上的食品,80%都悄悄加了隐形糖。


是不是完全想象不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糖已经泛滥到这个程度了?我们怕是每天都浸泡在了糖的海洋里吧……


说回实验。为了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在实验里,达蒙也不吃精制糖和垃圾食品,只是吃我们一日三餐中常吃的食物,甚至还保持着运动,一周2次跑步和每天10分钟的锻炼。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咋吃的?


第一天早晨, 2杯半的麦片+一杯酸奶+400ml的果汁,看起来好像很健康的样子,而且这点东西常爸都吃不饱。但算下来含糖足足80g!一下子达成了每日目标的一半。


接下来,为了更直观看到这些隐形糖有多少,达蒙来了一个更刺激的挑战:一天吃真正的40茶匙糖,把所有食物中的隐形糖量化出来。


早餐:谷物饼干+酸奶,其实就是谷物饼干+10勺糖。拎起糖袋子我倒倒倒……


上午零食:一份冻酸奶,11勺糖。再次拿起糖袋子一勺一勺一勺往外舀……


午餐:吃鸡肉健康,可是没味道,放半袋鸡肉调味料吧。4勺糖,哗啦啦,一层白糖洒满鸡肉。


吃完饭喝瓶饮料,8勺糖,哗啦啦我倒……


下午茶:不敢多吃,我就吃一个蔓越莓饼干。7勺糖,倒出来看着比饼干还多。


毫无疑问,每日的摄糖目标轻松达标,当然大量的糖对身体的腐蚀也来得迅速而猛烈。



12天,身上多了3.2kg肥肉,目测主要长在了肚子上;


18天,开始出现脂肪肝;


接下来,天天疲劳,昏昏沉沉,注意力下降,甚至开始燥郁;


30天,体重增长了5.2kg,腰围增长了7cm;


35天,运动无法坚持了,跑不动,开始长痘,这意味着肝脏出现问题;


60天,体重增长了8.5kg,腰围增长了7cm;开始出现脂肪肝、糖尿病的现象,有得心脏病的风险。



仅仅2个月的时间,达蒙的身体就有点扛不住了,他从最健康的20%的人群变成了最不健康的10%的人群。一个成年人面对糖带来的影响毫无还手之力,那么孩子呢?青少年呢?


一瓶可乐毁一嘴牙,一点都不夸张

在美国的肯塔基州,最受欢迎的饮料是百事公司的激浪。1瓶1.25L的激浪约等于37勺,也就是148g糖。


糖份如此高,家长们却毫不在意,把激浪当水一样看,装在奶瓶里从2-3岁就开始喂孩子喝,一天平均6-7瓶。糖吃这么多刷牙频率却没跟上,牙齿天天泡在糖里,结果很多孩子门牙牙龈都有棕色的腐烂,这里的牙医统称这种牙齿为“激浪牙齿”。


帅气的17岁小伙子拉里就是这样长大的小孩,他是激浪的狂热粉,不管去哪里都会带上一瓶饮料。他和同龄人一样爱酷酷的纹身,穿酷酷的T恤。


和同龄人不一样的是,他有一口烂烂的“激浪牙”。


(画面可能会引起不适)


这口烂牙使拉里备受同学们嘲笑,于是他决定在18岁生日前,拔掉所有牙齿,装上一副假牙。


但是治疗过程太痛苦了,所有的牙齿都已经被感染,麻醉基本上没有起任何作用,最后拉里实在受不住疼,推迟了治疗。


按道理说,遭受如此巨大的痛苦,拉里应该悬崖勒马,发誓再也不喝饮料才对。但是这一口烂牙齿并没有给拉里敲响警钟,他说:“我特别喜欢激浪,之后还会继续喝。”


可怜的拉里一定不知道,他的上瘾,其实对饮料制造商来说正是“上套”。如何让尽可能多的人对一瓶小小的碳酸饮料上瘾,可是人家花成百上千万美元砸出来的商业机密。


制造商为了让我们产生依赖性,到底做了什么?

一种新口味饮料受欢迎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是它的甜度!如果太甜的话,大家喝起来会觉得腻,不够甜的话,喝起来又没有什么满足感。


为了找到最合适的甜度,制造商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选用几十甚至上百种的甜味剂,然后在全国范围内让成千上万的人进行品尝,收集大量的数据,找出最佳值。


在行业内,制造商把最受欢迎的甜度,也就是最适合的糖量称为“满足点”。一旦找到了“满足点”,小小一瓶饮料就会让人欲罢不能,慢慢上瘾。


这个瘾有多大?跟毒品可卡因比起来,糖更容易让人上瘾。有研究发现,在糖果和可卡因之间,老鼠会为了糖果而更加努力工作。对食品饮料制造商来说,我们就像的那群小白鼠,努力工作再把挣的钱上交人家,动力就是糖。


广义上来说,不止是饮料,所有的食物都有“满足点”。但是当孩子吃越来越多的糖,他们对别的食物的满足点就会慢慢混淆,甚至会觉得所有的食物应该是甜的一旦到这个地步,那事情就开始失去控制了,孩子就会觉得蔬菜、水果不够甜,接下来觉得做的饭不够甜,一场无止境的恶性循环就这么开始了。


人们变胖总以为是自己吃得多、运动少,总怪自己太贪心、太懒惰。可是,如果每天不知不觉吃这么多糖,得特意流多少汗运动才能消耗得完呢?运动,治标不治本啊。根本方法是,不要再被食品业牵着鼻子走,少吃加工食品,摆脱被糖控制,戒糖。


少吃一点糖,我们的生活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如果想看完整视频的话,可以直接去哔哩哔哩上搜索《一部关于糖的电影》: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12053?bsource=baidu_aladdin 


想提醒给身边人,欢迎转发朋友圈,或点个“在看”,在外戴口罩,在家也要戒糖才行啊!


1

END

1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优质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