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风味|本地攻略|人情味小店|餐厅指南
在中国美食纪录片宇宙,陈晓卿导演像是一座里程碑,执导皆是精品,部部高分。
· 《舌尖》是大多数人的敲门砖,后劲大到听李立宏老师讲话都觉得“饿了”。
· 《风味》系列则是阿球最偏爱的纪录片。作为忠实粉丝,一集不落全部吞下,还从里面挖出许多值得专门跑去吃一趟的小城。
@《风味人间2》
陈晓卿导演拍纪录片很神。总是通过镜头传递美食抚慰人心的力量,哪怕隔空观看依然能带来味蕾的满足。
他的美食纪录片之于我,像是湿冷难熬的冬日里一抹温暖治愈。
今年冬天的治愈,如约到来。
陈晓卿担任总导演的作品期待许久的大IP——《风味人间4·谷物星球》登场!
11月24日晚开播,评分直接飙至9.2!阿球只能说不愧是经典回归。
当天把第一集刷完,意犹未尽。
原班人马!超高清的镜头、诱惑味蕾的食物、大快朵颐的场面、绵延丰富的长镜头……看得阿球两眼发光,直吞口水。
给你们来点动图感受食物的质感,每一帧都很诱人,听着熟悉的旁白看饿了。
对了,新一季《风味人间4》除了寻找国内美食,还把镜头架到了欧洲、美洲、西亚等地,我可太期待了!
观看平台:腾讯视频
观看时间:每周四晚20点更新,共6集,每集约1h
延续前三季经典
《风味人间4》还有很多创新

阿球为什么对《风味人间4》赋予如此高的期待?
很简单。前三部都是佳作,斩获豆瓣高分,对纪录片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它。
我们重点说说第四季。主题是“谷物星球”,正中阿球这个碳水脑袋的喜好。
谷物是人类手里的一部烹饪简史,我们从中得到数不清的美味,也见证它们和人类相互塑造的传奇。
它向来是丰收的象征,带给人平和、安定、丰足和温暖的暗示。
这次的拍摄主打真实、自然。显微摄影下的谷物变得亲切又奇妙。
我们看小麦发芽,看青藏高原的青稞收割,看北大西洋初秋的海风吹过,看风吹麦浪,看常见又亲切的谷物在人类手里玩转、做出花样美食。
镜头一路穿过全国乃至全球。
以春夏秋冬为题,拍摄种子经过四季变为谷物,“顺带”带我们见各地四季风景更迭。整个过程满满治愈,巨解压。
阿球觉得,《风味人间4》已经不只是美食纪录片,选景甚至不输旅行大片啊。
今天介绍一下第一集,明天更新第二期,大家可以往下看。
第一集:《麦浪涌万年》
最常见的食物,拥有无与伦比的珍贵
开篇先讲我们熟知的小麦。
起源于西亚
的小麦,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到的谷物之一,为数十亿人提供美味。

第一幕,纪录片就带我们追根溯源,去到巴勒斯坦的田间。
位于
戈兰高地的“野生二粒小麦”,保持被驯化前的野性,野蛮生长在杂草中。
4月底,在约旦河西岸的小麦还未成熟就将迎来一轮采摘。
彼时的麦子饱满紧箍在叶轴上,需经过猛火炙烤。“火燎青麦”是这片动荡土地中被彼此共同热爱的风味。
汁水充盈的青麦烤后非但不干巴,反而附上烟火色泽,更添一番风味。
谷壳焦脆的青麦双手揉搓即可脱粒,泛青绿色,成为“翡麦”。
阿拉伯地区普通人的吃法,大多需要在肉汤里炖烂,加入坚果鸡肉点缀。吃起来弹韧还有轻微的爆浆。
“土豪”吃法是和羊肉混合,塞进一整只鸡里。每一粒翡麦都裹上羊肉,被鸡肉分泌的油脂浸透。
拥有中国胃的阿球,还是更偏爱来自澳门的竹升面。
小麦磨成粉,鸡蛋鸭蛋一起和面,靠一根竹竿和自身的力量,反复揉压成干爽细直的竹升面,哪怕放在指尖扯都不会断。
猪骨鲮鱼熬成浓汤煮面,过冷水(也就是冷河),再迅速回到沸腾的汤中。
煮好的面淋一勺汤汁,浇酱油、猪油,在漏勺里持续翻腾沥干水分……一碗爽利的澳门街头虾子捞面就大功告成。

吃完传统手艺竹升面,特殊的澳门还有葡萄牙与小麦的故事。
曾经是海员的山度士,40年前来到澳门后在当地开了一家葡萄牙餐厅。
招牌家常菜花园小鱼,要用莱豆拍干面粉,裹鸡蛋面糊炸至金黄,酥脆内软。
地大物博的中国人还研究出了特别的吃法——面筋。
浙江富阳,将面团入水反复揉搓,留下的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组成弹性的麸质便是面筋。
肉末、野笋干、胡萝卜做馅料,小米椒韭菜提味,揪一团面筋包入馅料。
简单过油炸便成型,牙齿轻轻一咬就能感受面筋的弹性,再一头扎进馅料的鲜香里。
而揉面团剩下的淀粉水,在广州人手里则演变成了澄面团。
刀腹抹猪油切开擀平,每张0.2毫米的厚度,包入馅料。旺火蒸熟,面皮爽滑细腻。
半透明的质感是经典粤式点心基础绿茵兔仔饺、虾饺、烧麦……粗犷的小麦在这里尽显细腻。
纪录片还带阿球认识了山西朔州莜麦,长在长城脚下。这是中国特有的裸燕麦。
从播种到成熟只需要三个月的莜麦,适应了当地艰苦的生存条件
。憨厚能干的当地人,割莜麦都要哼着歌。

莜麦需要经过三重高温
才能食用。

一熟炒麦,防止油脂腐败;二熟烫面,滚水和面淀粉烫熟,增加面团延展力;三熟上锅,这时的莜麦才能最终定型。
莜面擀成面皮,加油麦菜、胡萝卜、土豆丝简单调味,随后卷起切块,叠好放锅里蒸。
面菜一同蒸熟,便是莜面墩墩,掀盖还能闻到类似坚果烘焙的清澈香气呢。
在这里,你还能看到莜面窝窝的诞生,面团在巧手一捏便成型。
菜下油锅翻炒,加水焖熟,窝窝放汤里一蘸,挂满亮晶晶的汤汁,既裹腹又美味。
大麦是麦子里最坚韧顽强的代表。江西抚州人却用它做麦芽糖。
发芽大麦捣碎和糯米混合,架大锅上压实出水,大火翻滚、搅拌变浓…
扯糖、配料,芝麻和剁碎的糖霜金桔是最受欢迎的口味。
这是最早的麦芽糖来源,让一代代人甘之如饴。
扯成丝的糖丝成缕,每根不超过0.05毫米
,扯断成卷,蘸料成藕丝糖。入嘴秒化无形,是邻里小孩的最爱。

麦芽糖还是广东叉烧的点睛之笔。
烤制后的猪肩胛肉浇厚厚一层麦芽糖,不仅甜度柔和,还有诱人光泽能感受到它柔韧耐嚼的肌理。
而高海拔低气温的西藏日喀则江孜县,盛产只在青藏高原生长的青稞(也是大麦的一种)
这是藏族人刻入生命的谷物。
炒熟的青稞研磨成粉,藏语叫糌粑
是做玛森糕的原料。
用打酥油剩下的乳清水把糌粑揉成面团,加入细腻的酥油和香甜的红糖,最后用奶渣装点,混合浓郁的乳香和青稞麦香。
一口下去口感扎实,在高原可以补充能量,又不失味美。
让阿球没想到的是,《风味人间》甚至带我们去看了远在苏格兰西南部的艾雷岛。
这座偏远小岛靠海却盛产大麦,苏格兰人用它酿威士忌。
糖水、淀粉加上当地气候,是威士忌成功的关键。
吹过海风的大麦灵魂
,在酒液和香气里延续,谷物香醇酒精沸腾,足以被全世界喜爱。

想看到最原始的酿酒术,还得来青藏高原。
青稞经过一周酿造,糖化和发酵相继发生,淀粉分解,便成为让人兴奋释放自我的酒饮。
不需过多工艺,传统原始的青稞酒配点上酥油的酒壶和杯口,甘甜柔和,清冽微酸,逢年过节都能看到它。
能和西藏人民比上一比的,还有内蒙古赤峰的阿鲁科尔沁旗。
游牧民族日常爱吃肉,还琢磨出了谷物和羊肉的最佳搭配:羊排饺子。
小麦面粉擀皮,包上大块羊肋排,捏成超大一只。蒸熟的饺子体型敦厚、馅料扎实。
筷子轻轻一挑,汁水充盈的羊肉就溢出汤汁来。诱人。
饺子和麦的缘分也很深,馅料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土耳其饺子、意大利方形饺……几乎是欧亚大陆共同喜好。
整部纪录片最吸引我的,除了近乎完美的镜头。
还有人和人、不同民族国家之间因为美食产生的联系,可爱又动人。
阿球还看了下第二集预告《稻香阡陌里》,让我们重新认识稻子。依旧是每一帧都诱人流口水,看预告就好吃到想“舔屏”
还好还好,再熬一天就能看了!
快扫描下图二维码
添加阿球为好友,加入社群和天南海北的“吃货”一起谈论吃喝~

-👇动动手指,关注我们 👇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