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加坡家办加速专业化转型,金融专业从业者人数大幅增加
2. 持续增加私募股权投资
文:承家家办丨ID:wealthmfo
字数:1975字,阅读时间:4分钟
图:AFP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因素的影响,新加坡作为财富避风港吸引了大量世界各地的高净值人群在当地开设家族办公室。新加坡家办的数量在2017-2019年间翻了5倍,2020年底至2021年底从大约400家增长到了约700家,其中就包括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在2020年设立的家族办公室
在家办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新加坡家办行业在过去几个月里还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家办开始从主流金融机构聘请专业人士管理投资组合,其中包括来自全球顶级投资银行的金融从业者。
据报道,一些大型家办为这些专业人士提供的薪资水平堪比私人银行高级财富管理人员的薪资水平。过去,家办通常倾向于聘用家族成员担任重要职务,无论他们此前是否有资产管理经验。但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这种格局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新加坡家办加速专业化转型
今年4月18日,新加坡金融监管局(MAS)正式推出一项在本地税务津贴计划下设立家族办公室的新规定,要求在所得税法令的13O计划下,家办聘用至少2位投资专业人士(此前为至少一名);13U计划下,家办需要聘用至少3位投资专业人士,其中至少1人是非家族成员(此前3人均可以是家族成员)。新规的出台是过去几个月新加坡家办加速从各大资管机构和私人银行招兵买马的重要背景。
金管局发言人表示,“随着新加坡家办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成熟,我们希望提高新加坡家办专业人士的职业水平,并让新加坡经济进一步受惠。” 该发言人还补充道,金管局希望创造一个有利于家办发展的运作环境,包括审查适用的条例、政策和激励制度等。
新加坡另类投资管理协会亚洲主管Kher Sheng Lee表示,当前越来越多的家办从顶级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招聘人才,且寻找的大多是“具有特定投资重点和专业知识的人。” 承家家办也于2022年在新加坡开设办公室,组建专业团队为当地家办客户提供投资建议,寻找投资机会,根据家族的需求,为家族基金定制全球资产配置。
一位美国金融机构驻新加坡的投行业务主管也表示,该公司的一些专业人士被家办挖走了,他了解的其他几家银行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且“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人带着整个团队离开。”
据报道,疫情暴发后,在新加坡开设的来自中国大陆的家族办公室数量激增,这些家办在过去一段时间吸引了数千名金融专业从业者。
早在2020年7月29日,新加坡银行与金融学院(IBF)就联合金管局,面向新加坡家办咨询顾问的从业者推出了家办顾问的专业技能蓝图,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新加坡不断增长的家办生态系统。蓝图列出了家办专业顾问应具备的技能,包括财富规划管理和公司治理等。
在2022年9月26日举办的首届全球-亚洲家族办公室联合峰会上,新加坡财管学院CEO胡美霞表示,自2020年发布技能蓝图以来,共有1200名相关从业人员报名参加课程。新加坡财管学院力争在2025年招收5000名家办相关从业人员,从而为新加坡家办生态系统输送更多杰出人才。
持续扩大私募股权投资
除了对专业从业者人数提出了要求,上述新规还提高了家办的设立门槛,只有符合要求的家办才有资格申请基金收入免缴公司税。
根据新规,在所得税法令的13O计划下申请设立家办,资产管理规模需要至少达到1000万新币,且需承诺在两年内提高至2000万新币在13U计划下申请家办,资产管理规模门槛保持在5000万新币。
此外,金管局还要求家办将至少10%的资金或1000万新币(以较低数额为准)投资到新加坡本地市场,包括新加坡交易所挂牌的股票、合格债券、本地基金公司发行的基金和本地非上市公司的私募投资。
税务公司Dhruva Advisors新加坡主管Vishal Singh表示,与本地投资相关的规定将帮助新加坡公司通过家族办公室获得更广泛的投资者基础,从而对新加坡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根据花旗私人银行的一项调查,由于公开市场持续波动,以及利率上升导致宏观不确定性加剧,过去一年家办对私募投资的兴趣持续上升,包括私募股权、私募信贷,以及B轮和pre-IPO轮投资。202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s)在投资组合中占比超过25%的家办占比达44%,其中亚太地区家办接近62%,拉美、欧洲和北美家办分别占45%、42%和39%。这表明亚太地区家办更青睐直接投资。
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随着家族重新评估其业务的未来前景和遗产问题,与整合和继承相关的并购活动预计将增加。处于扩张模式的家族企业将寻求通过收购实现增长,以利用当前估值较低的机会,而其他一些受到疫情冲击和不景气的家族企业则可能考虑退出,并将财富重新转向投资和慈善事业。
此外,家办还关注基本面强劲、商业模式成熟、能够产生正现金流的传统行业,比如医疗保健和房地产。同时,越来越多的家办希望增加ESG和影响力投资,以便将可持续性和影响力融入家族企业、投资组合和慈善活动。
参考资料
1.Financial Times, Booming Chinese family offices recruit top bankers in Singapore
2.Citywire, MAS: Family office rule overhaul will increase ‘professionalism’
3.Citywire, MAS tightens family office tax breaks to force sector to up its game

4.The Business Times, Singapore family office scene set to soar in sophistication

5.IBF and MAS Launch Skills Map to Enhance Capabilities of Family Office Advisors

6.承家家办, 新加坡推出家办准则

7.承家家办,桥水进军新加坡
【免责声明】
海投全球及旗下各自媒体账号对所分享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且无投资指导意义。本声明适用于海投全球全部原创与转载文章,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归海投全球所有。谢谢!
相关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研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