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系统相比,人就是很渺小,不舒服也没办法。
各位好,刚刚发生了一些事情,然后你应该看到,昨天的那篇稿子已经没了,我自己删的。
也是因为这些不便,本来今天写了篇新稿子,八千字,但我想了想,还是缓缓再发——我这个人其实挺不喜欢吵架的。
还是因为同样的缘故,近期不想再写很碰时事的话题了,所以昨天有朋友在后台留言,让我说说这个或那个最近很热的话题,原谅我暂时确实不能写。其实这些事也说不出什么特别有特色的判断,对这些事,作为中国人,我和您基本观点完全一样。
本来想今天就这样鸽掉算了。但晚上的时候,有朋友给我转一位名叫“押沙龙”的微信公众号前辈写的新文章,文中重点谈了我之前《请别抢了他们苦等的面包,还笑他们是“小镇做题家”》这稿子。
然后朋友问我,怎么看他的这个观点。
押沙龙老师(我们比较老的读者都爱叫他押司)是我还没开始写公众号时就关注的作者,三观方面跟我也大体一致,我之前也推荐过他的文章。他的号前段时间停了能有半年左右吧,知道他能复更我还挺开心的。
也很感谢押司能专门辟出一篇文章来跟我探讨这个话题。
当然,更感谢他言辞没有那么激烈。感觉他还是用商榷的口气在说事。
说实话,如今公众号写的比较大的作者同仁当中,我很少遇到这样说话这么客气的人了。很多作者都是原本开个窗就能解决的事儿,就吆喝着要把门拆掉的主儿。
想来,这其实也算是微信公众号写手的一种职业病吧,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情绪相较内容跑的更快的平台,话说的不绝对一点,稿子很容易没人看。
所以我比较感谢押司没有直接开骂——当然,他若是骂,我也不是不能理解。
说正经的。
押司在文章中提的主要观点,就是他觉得工作,哪怕是我们常说的公职,也不应该是一种需要排队分配的资源、福利,而应该是一种相反的东西。工作者不应该是排队领面包的人,而应该是开面包房的人。
借用他的话说,他提的这个观点,我倒也不反对。只是我觉得,他说的是“应然”,而我说的是“实然”。
在理论中,你确实可以说,工作者应该是开面包房的人,排队比喻让你不舒服。可是在实际生活中,现实就是这样——我们都不说公务员、事业编这种超级抢手的职业,你就是去看看如今很多私企中比较好的岗位,无论录用还是升迁,很多时候也是给人非常强烈的“排队感”的,如果哪个同事或者竞争者用裙带关系什么的超到了你的前面,很多私企员工第一反应肯定也是“他怎么加塞儿啊?
所以这个道理在哪儿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别不舒服的地方。
当然,押司说这个感觉让他不舒服,这当然,正常人都不舒服,这是我们基因里的本能。
人生来向往自由,不想被系统约束。认为人可以用自己一双手和一个大脑就能养活好自己,这是正常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渴望。它来源于我们上古的荒蛮时代,那会儿人有手有脚、能上山打猎能下水摸鱼,就能活的挺自在。
可是文明越到后来,社会协作分工体系越精细,完备,想靠自己的力量单开一家面包店,就越不那么容易。因为在大协作的背景下,你的能力和价值,很多时候是要先把你放到那个岗位上才体现出来的,你没有哪个岗位,你就发挥不出那个能力。
比如我是个写文章的,如果当年考不上文字岗,我的文字可能永远变不了铅字,我现在是个写公号的,如果明天我这个号没了,换个小号、名字发我的文章,阅读、打赏什么一定都会大打折扣。
就像某些发篇文章就十万加的写手,我觉得他们的文字未必比我好到哪里去,不过入行比我早很多、号一直存着,粉丝积累足够多罢了。
同样的,我看到很多文章的作者,很多文字也很有灵性,可目前的阅读总只有一两百,因为他们刚开始写,或者号炸了,重新白手起家。
这是什么?这其实也是排队。干我们这行,或多或少,其实也在排队。
所以排队无处不在,你我都是队中人——社会协作规模越大、工种越细分、技术越发达、人个体的能力就显得越渺小,而“岗位”的作用就越强,各行各业都会有排队感,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总趋势,而且会愈演愈烈,我们不舒服也没办法。
所以我们唯一能在乎和,只是要有次序,不要突然被击倒队位,阶层沦落,也尽量不要有人“插队”。
你看,碰见个张文远那样乱插队(插足)的人,好脾气的押司也得怒。
甚至这种队列的极致是什么?我举个例子。
尤瓦尔·赫拉利在他的《未来简史》中就说了他的一个观察。
他说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未来可能都会变成“无用阶层”。因为过去,机器主要是在原始的身体能力方面和人类竞争,而人类则在智力方面享有巨大优势。从现在开始到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已经能在越来越多的认知能力上超过人类。它不只是能够推理和判断,通过大数据和算法,它能理解人类情感和欲望,代替人类作出选择和决策。
而一旦技术真的走到那一步,很多现在觉得不可替代、很高端、貌似是自己在“开面包店”的职业、银行经理、律师、投行操盘手、甚至医生、作家、作曲家都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大部分人工作的实际意义都消失了。
工作到时候会更像什么呢?
对,就是更像一份社会福利,一份需要排队等待、更注重排队公平性的社会。
当然,这是一个很遥远的未来,但绝不是危言耸听。法国的“国家工厂”已经开了很多年了。英美等国也有很多人在讨论“救济性工作”的事情。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工作,也是福利,福利性工作,它让人不舒服,但也许未来大多数人不得不依靠这玩意儿。
如果尤瓦尔·赫拉利所预言的那种大多数人沦为“无用阶层”的未来真的到来。那我们只能希望,有一个更加讲规矩的没有人随便加塞的队列,这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大众的幸福。
当然,这样的未来让人很不舒服,我很希望赫拉利只是说着玩儿的。
由此想到了另一本书,《21世纪资本论》。
皮凯蒂在这本书里讨论了半天(当然我基本不赞同他的观点),其实也就说了这么个意思——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凭空消失了十几万个工作岗位,人类的下一场经济危机可能会消失更多。
随着技术越来越进步,协作越来越庞大,人就是越来越依赖系统——就像我的生活需要依赖我在公众号上的写作一样,我需要通过这个无数人维护的网络与我的读者建立连接,没有它我什么都不是,我就是个无用之人。
所以我觉得押司不用不舒服,您比我年长那么多,您应该知道咱一直就是这么过来的。
押司喜欢写《水浒》,《水浒》里的宋江当年在郓城县当小吏,甚至在江州城写潜伏爪牙忍受的时候,他一定也觉得自己在排队——或者在案牍前排队等升迁,或者在牢房里排队等大赦。等到真上了梁山,算是自己开起面包店了,他又向往以前排队磨勘的日子,一心想着被诏安——因为他知道系统的强大。
多说一句,磨勘是唐宋官员考核、升迁的制度,这个词儿我觉得特别形象,就是那种慢慢磨、慢慢排队的那种感觉。
照此说来,宋江从当小吏,到上梁山,再到受招安,其实也就是一个从排队到出队、再到插回去的过程,水浒折腾了一整本书,最终意义也就是让宋江加了个塞儿,然后书名加上“忠义”两字,告诉你好汉再折腾,也终究离不开那个体系,必须忠义。
工作的机会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排出来,就是一个需要你辛苦等待才能得来的机会。
这一点,从圣经里的押沙龙,到水浒里的宋押司,从水浒里的宋押司,再到现实里的押司,几千年了,不都这么过来了?
不舒服吗?当然不舒服。
但习惯了就能好些,忍着吧。
全文完
本文3200字,感谢读完,押司以一篇温和的文章评我,我以一篇温和的文章回他,我觉得这样挺好,就像我昨天说的,我真的挺喜欢哔哩哔哩那个倡议——我们一起抵制网络暴力,有话好好说。
希望这是个大趋势
结尾再提个小请求,读了押司这么长时间文章了,一直没有他的私人微信号,挺想加他一下的。若他看到这篇文章,不知可否加我,我们可以多交流。
这好像也是个插队般的请求,如不妥,就算了。
如前文所述,昨天的文章没了,很抱歉,我也很心疼。
一篇主旨说不要网暴的文章能被暴成这个样子,也挺无奈的,这稿子写的看来没啥用。
但我还是希望,有什么分歧,大家都能像押司对我一样有话好好好说。
如果不能有话好好说,那就您自己说吧,我不说了。
也请喜欢我的朋友一定关注上我的几个公众号,网上现在这风气挺不好的,大家都珍重,别走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