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它会成为今年口碑最好、最不容错过的国产片。
开播至今一个多月,零热度,零宣传,播到大结局才迎来一波又一波的自来水...
只有看过这部剧的人,才懂得接头暗语“得得得”的威力有多猛!
2016年,北京高校毕业季。
黄文秀,一个从广西贫困山区考到北师大的研究生,最近却有点迷茫...
明明已经拿下了国家电网的offer,但她并不开心。
这些年来,从大山走出的她,心里始终惦记着贫穷的家乡...
男同乡劝她:用脚想都知道留在北京,你自己家还是贫困户呢,你一个人回去又能改变什么呢?!
朋友也说:人往高处走,水才往低处流啊,好不容易熬出头了,回去不是功亏一篑吗?
文秀当然知道,这些年考出来不容易,做人要现实一点...
回乡还是留城,这个问题在她心中盘桓许久…
最后,文秀做了一个让同学都觉得“傻”的决定。
她要回广西扶贫!
以上故事片段,出自今年首部豆瓣开分高达9.1的国产剧:《大山的女儿》
该剧由雷献禾执导,杨蓉、刘奕君领衔主演,讲述了以黄文秀为代表的扶贫第一书记,在农村“从新手到熟路”的扶贫成长历程,并客观呈现了国家扶贫政策下的乡村巨变。
老实说,主旋律题材一不小心就会拍得假大空、伟光正,要是导演编剧偷懒一点,直接把主角简单地英雄化,那一定会很尬。
但花两天追完这部剧,我可以拍胸脯保证,这部片不仅没有这些硬伤,而且还拍得很走心,不少细节非常农村化。
比如,跟人谈生意,村里人觉得有钱赚心里高兴,在桌底下暗暗掰手指算起账来...
比如,电视遥控器没电了,家里老人还是舍不得换新电池,敲一敲再多用两天...
就连台词也写得很接地气:当官,手里又有实权,现在钱又那么咬人...
钱和权总是绑在一起,农村人是穷,但可不傻...
关于这部片的农村群像塑造,既扎实又写实。
人物身上的土、俗、真集于一体,为了各自的利益纠缠往来,互相通气。
虽然有些剧情剪辑略生硬粗暴,但总体不影响观感,是一部真实反映脱贫艰辛历程的好剧。
近几年,关于“扶贫”的新闻不少,但扶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这项政策背后又发生了什么,少有人知。
而这部剧不仅还原了扶贫政策的具体事项,还让我们看到了一群为了带领村民脱贫,不懈奋斗的第一书记。
《大山的女儿》根据真实事件创作,人物原型黄文秀,一路从大山考到北京。
最后却放弃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回乡到最穷最难搞的百坭村当扶贫第一书记。
百坭村的村委会,全是一堆老烟枪,除了妇女主任,谁也没瞧得上文秀这个女娃娃。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文秀一来办公室就禁烟,搞得职场关系有点僵。
当她挨家挨户去走访的时候,一连吃了好几个闭门羹,村里人不是躲着她,就是防着她。
村民们觉得她不过是下乡来镀金,两年期满拍拍屁股走人。
文秀当然也觉得委屈,她本着一片真心而来,却不被人理解接受...
但她没有因此气馁,敲一次门不开,她就去两次、三次,即使周末也不休息,照样去...
百坭村住户较为分散,为了全面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情况,她花了两个月时间走访了所有贫困户...
她的日记里,画满了村里每一里地,每一户人家,这些都是什么百度地图上没有的,是她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她还跑去村里的老支书家取经,跟着村民一起下地干农活、聊家常...
农村是个熟人社会,为了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她愣是用半年时间学会了当地方言...
她在扶贫日记里记录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我的方言进步了,可以和贫困户用桂柳话交流了。”
“贫困户住房和饮用水问题都达标了,十分开心。”
她的真诚和用心,全村人都看在眼里,连村干部都自愧不如。
文秀与他们非亲非故,却把他们当成家里人对待,甚至比村里人更像村里人。
她定期给村里的孤寡老人洗头,得知老人家好久没吃猪肉,自己掏钱买猪肉送给老人家...
村里的懒汉,家里脏得像个垃圾堆,文秀就把自己买的洗衣粉拿来,帮他把家收拾干净...
她明白,人如果苦太久,日子过得脏兮兮也就没有任何耻感了。
可能在有些人看来,这是无足轻重的小事。
但对于穷了太久,苦了太久的人来说,这样的关心实在是太少太少了,以至于他们觉得自己被这个世界遗忘,甚至不敢轻易发出求助的声音...
剧中,有一对聋哑夫妇,他们连结婚证,孩子的出生证,医保啥的都没有。
整天躲在山沟沟里,连腿瘸了都是搞几根树枝绑住,没钱,也不敢上医院看病。
因为这对夫妇是外乡人,村干部也不想多理,多一个贫困户就多一个任务,谁会自己找罪受。
但在文秀眼里,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难道要因为一个穷字,一辈子烂在山沟里不成?
“平凡的人生,就像一粒泥土,承受着践踏,碾压和无视。当它渺小到不能再渺小的时候,也许会化为灰尘升腾,可有谁会在意,你是被踩在脚下,还是漂浮在空中,直到有一天,你落到了他眼里,那一刻,他才注意到你的存在。”
正是因为文秀的出现,聋哑夫妻才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才知道自己的存在也可以是有价值的...
才敢开始想象自己的孩子,也能够走出大山,和正常孩子一样去上学...
在黄文秀驻村扶贫之前,村委会的干部给贫困户建档立卡,定时按手印,把脱贫变成了完成指标的程序...
但在文秀看来,这些工作绝不是走过场,更不只是数据上的达标。
正因为文秀知道人应该过有尊严的生活,所以她更心切地想着这穷得连根拔起,不能再返贫。
在她的带领下,百坭村砂糖橘的产量,从6万斤,提升到50万斤;
村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到2.71%,88户418人顺利脱贫。
村委会有些干部,刚开始只是应个差事,但后来也被文秀的干劲和坚持所感染。
“黄书记做的事,我以前都可以做但却没有做,现在想起来蛮惭愧的。”
大家不是做不到,而是穷了太多年,眼界有限,谁不想过上好日子呢?
在驻村满一年那天,文秀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她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她把扶贫看作是“新时代的长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她立下誓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令人惋惜的是,2019年6月17日凌晨,文秀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她生前的电脑桌面,是一张洪水淹没玉米地的照片,她的心里,始终装着百坭村...
而直到她去世之后,人们才知道原来她家刚脱贫不久,家里盖好的房子还没来及装修。
当干部到黄文秀家中慰问时,父亲黄忠杰却谢绝了慰问金。
他说:我们不能给党和国家添麻烦。这些钱,村里的扶贫工作用得上。
在本片拍摄之前,演员还去探望了黄文秀的父亲。
演员问黄爸爸,“您对我们的作品有什么建议?”
黄文秀的父亲说:要是上映了一定要通知我,我一定会看。
然而,2022年2月24日,文秀的父亲因病逝世,他没能等到电视剧开播的那天,就永远离开了...
文秀的心中,有着传统知识分子最朴素的理想:她希望把百坭村建成一个幼有所教,壮有所为,老有所养的地方。
村支书第一次听到时,笑她“书读多了,就是爱发梦”。
但如今,她的梦实现了...
2020年底,百坭村脱贫摘帽,所有的蓝旗贫困户都插上了象征脱贫胜利的红旗。
百坭村里不仅都铺上了水泥路,新建的村级幼儿园也迎来了入园的孩子们,村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有奔头。
曾有村民问文秀:为什么要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偏偏回到贫穷的家乡?
她说: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
小时候,谁都做过改变世界的英雄梦,长大后才知道,不被这个世界改变已经很难了...
文秀没有选择北京的柏油路,她放弃了大多数人眼中的正确,坚定地走上了广西崎岖的山路。
她用生命谱写了一曲青春赞歌,是她看到了村民的存在,尊重他们的生命价值。
因为她明白,穷人要的很简单,无非就是公平。
一位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说过,一个国家的落后在于精英的落后,而精英的落后在于嘲笑民众的落后。
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的乡村做题家,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自我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当年念书只为走出穷山恶水,现在回乡只为建设绿水青山。”
文秀跟着百坭村一起成长,她的生命记忆根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与村民们深深联结在一起...
在百坭村的“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去向牌”上,原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今日去向情况被标注为“请假”。
村委主任班智华解释说:村民与村干部觉得她并没有离开,所以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怀念她。
剧组到广西拍戏的时候,有些村民特意开车两三个小时过来,只为了看看演员演得像不像黄书记...
虽然文秀不在了,但在这条长征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黄文秀”继续接棒...
他们有的说:脱贫攻坚路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我真的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石子。其实走到最后,走到今天,虽然有苦,还是甜多。
有的说:不为钱来,不为利往,农民才能信你,才能听你。
有的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真正来地里面写,那才叫真本事。
他们怀着满腔热血,将这辈子最宝贵的青春献给脚底下这片热爱的土地。
当某些城市资源咖在嘲讽小镇做题家的时候,他们早已转身投入到建设家乡轰轰烈烈的征途中,甚至连生命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很多默默专注做事的人没有时间去在意他们的宣传,他们的信念就是努力去实现自己那微小的价值。这就是很多人觉得渺小,但却伟大的价值。
后台回复大山的女儿
即可观看
按保存今日份推荐
- 每天遇见一部好片 -
点亮
这才是该上热搜的国产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