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最愁的真是学习成绩么?
又到年底,大人孩子压力都大,还都皮了累了,突然就发现,光抓学习,越抓娃越不听话。
最近我一个朋友的真实故事,她因为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僵,不得不托人找到一个很厉害,一小时收费小一万的咨询师进行咨询。
没想到,聊完收获最大的就是咨询师推荐的几个小游戏,试过以后,还真见效了,母女关系明显好转。
她和我分享完,倒是提醒我了,年底又是特殊时期,咱们真的学习可以不抓,亲子关系,家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不抓啊。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4个心理学小游戏,不需要任何道具,没有场地限制,不仅有趣,而且真有那么点“敲开心门”的意思。
01
破冰游戏——最熟悉的陌生人
父母和娃之间,还要破冰? 
要的啊,有时候往往是最亲最近最熟悉的人,彼此之间的心门关得最紧,
事实是,每一个一肚子憋屈的大人,都是从孩子长成的,我们在每一天的成长中,都一点点把心思憋了起来,每个孩子肚子里,也都憋着一些话,不能不想或者不知道怎么对父母说。
更重要的是,父母们,未必做好了敞开心扉,全盘接受娃的准备,所以破冰游戏,虽然非常简单,甚至看似幼稚,但是投入去玩,一定有很好的效果。
0
1
游戏1:学动物叫 —— 父母就得“没个父母的样子”
这个游戏超级简单,就是父母和娃轮流学动物叫。
如果还想顺便做点“启蒙”,那我们可以用英文字母排排队,从abc一直排到z,妈妈先说出一个a开头的动物名称,例如,alpaca羊驼(著名网红草泥马)然后学它叫。
娃就得找个b开头的动物,比如,bee蜜蜂,然后学它叫。
就这么轮流下去,玩起来。
英语太麻烦,也可以用拼音排序,拼音太麻烦,还可以随口说,妈妈说,猫,娃就学猫叫;娃说猫头鹰,妈妈就学猫头鹰叫;
游戏一点难度都没有,关键就是,做家长的一定要放下架子“玩得起”。
要学咱就认真学,要叫就拼命叫,真让你学个驴子,那就应该又滑稽又可笑。
这就是一个,让孩子觉得,我妈真好玩,我爸真好玩的游戏。
也是让我们放掉“父母该有的样子”,回到,真我,真玩儿状态的游戏。
当然啦,破冰这件事,不可能第一次就做到,当了父母,我们也不可能第一次就完全卸下“架子”,这事可以循序渐进,每次玩到突破自己一点点的地步。
关键就是这个“我愿意往前多走半步”,对于主动发起游戏的父母,我们心里要知道,我这次就想往前半步,留意去感受,我到这里就不好意思了,那么在这里,我往前半步看看。
破冰阶段,可以很长,也可以反复,破冰完成的标志是,对父母来说,玩这个游戏已经能完全释放了,全情投入了,可以玩high了。
达到这个状态的时候,我们再来观察孩子,会发现,他们已经笑倒了, 敞开了。
0
2
游戏2:大风吹 —— 我在你眼里是啥样,我在自己心里是啥样
这是个常常在公司团建时被用到的游戏,通常适合多人一起玩,我们可以邀请爸爸一起参加,或者改良成两人游戏。
过程很简单。
妈妈说:大风吹。
娃和爸爸问:吹什么?
妈妈说:吹“笑起来最好看的人”。
此刻,娃和爸爸,谁觉得自己“笑起来”好看,谁就做个被大风吹倒了的姿势,说:吹的就是我。
假如只有妈妈和娃两个人玩儿,那妈妈说“笑起来最好看的人”,娃可以回答:吹的就是我,或者,这可吹不到我。
然后交换,爸爸或者娃接着吹下一阵大风。
“笑起来最好看的人”可以换成“脚最臭的人”、“跳绳最厉害的人”、“做饭最好吃的人”、“放屁最大声的人”、“睡觉最晚的人”……等等等等。
大家一定发现了,这其实就是在互相描述“特点”,我认为娃有这个特点,娃自己是不是也认同;娃认为妈妈有这个特点,妈妈自己知道么?
给大家一点建议,破冰游戏,要从夸奖开始,所以,前面一定要把彩虹屁吹起来,互相夸到心花怒放了,再慢慢引入一些“争议性”问题。
比如,大风吹,“吹我家脾气最不好的人”、“最急性子的人”、“最说话不算话的人”……
当然,还是那句话,想破冰就要玩得起,要是真有娃盯着妈妈说“吹我家最凶的人”,可不要翻脸。另外,“认识不一致”的时候,其实往往是最有价值的。
比如,妈妈认为,娃是很勇敢的人,但娃自己不这么认为,那妈妈就可以打开心里的小本本,记一笔,改天生活里遇到类似问题,可以注意复盘。
千万要记住,任何争议,或者父母的任何感受,不要当场发作,当场讨论,留着自己消化好了,再找机会谈。
02
破门游戏——我哪有这么倔?
破冰游戏,是放下父母的架子,也放下娃“父母又要来教育我了”的防备心态,我们一起调整出松弛感。
找到了这份松弛感,我们就能继续下一阶段的“破门游戏”,开始走进心门了。具体松弛到什么程度才算到位,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心理感受不同,但假如到位了,自己立马就会感受到。
所以,你内心感到准备好了,就是准备好了。
0
3
游戏3:是的,但是 —— 我们的“弱点”有多“强硬”
妈妈:多吃蔬菜对身体好!
娃:是的,但我不爱吃蔬菜……
妈妈:不吃你拉屎都拉不出来
娃:是的,但吃了我现在就想吐
妈妈:你要是不吃蔬菜,西兰花超人会难过的
娃:是的,但要是我吃了西兰花,没吃番茄,没吃菠菜,没吃巧克力,没吃蛋糕,那么番茄超人,菠菜超人,巧克力超人和蛋糕超人也会难过的啊……
如果对话到这里,你还没有疯掉,没有直接发飙,恨不得把西兰花硬塞进娃嘴里,那你已经是非常非常厉害的妈妈了。
“说一句顶一句,说一句顶一句”这是当妈的噩梦啊,但其实,不仅是娃这样,我们自己也是这样的。
运动有益健康
是的,但我上班就够累了,下班只想葛优瘫……
发脾气没用,还会让自己变丑
是的,但我忍不住啊……
出门随手关灯,节约用电是美德
是的,但我老忘,我也没办法……
发现没,我们每天抱怨娃的顶嘴,说了就是不听,其实每天自己也都在干。
“是的,但是”这个游戏,就是帮助大家换换位置,并且激活一下脑细胞。
游戏规则是,两人轮流先说一句话,对方只能回答,是的,但是。
也就是必须先认同这句话,然后再想一个解释。
好玩的地方在于,把事情都反着说。
比如,娃先说,妈妈你是个男生。
明明很荒谬,妈妈却必须说,是的,然后再说但是,想办法把这句话圆回来。
妈妈是个男生。
是的,但是男生不能生宝宝,为了生你,妈妈只好变成女生了。
宝宝最爱吃的是苦瓜。
是的,但是苦瓜迷路了,最后看见它的人是巧克力,所以我必须先把巧克力吃进肚子里,让它带我去找苦瓜……
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让一个讨厌做数学题的孩子说,是的我喜欢做数学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练习,哪怕只是反向的说说,也能有一种促进作用。
此外,要把话圆回来,解释清楚,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创造力,大开脑洞的练习。
这里最想提醒大家的,要换位,说说反话的不仅是孩子,其实更多是我们家长。
孩子指定我们说的那些反话,可能会透露很多信号,其中会藏着许多的秘密,不妨耐心地倾听,用心记下来,回头好好想想。
0
4
游戏4:是的,而且 —— 硬逼你站在娃一边的时候,你就真的能站过去了
好啦,上面的游戏是“转折”关系,下面这个则是“递进关系”。
大家应该猜到怎么玩了。
游戏一方,先任意说一句话,例如,
妈妈今天要给我买100个冰淇淋吃。
妈妈必须先回答,是的,后面再说“而且”,而且这100个冰淇淋还让你一口就全吞进去了……
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游戏3是强制同意,然后用幽默的方式去化解,实质上还是“不同意”。
游戏4则是,强制你同意了,而且强制你进一步同意。
有了游戏3的练习,亲子双方之间,会放松“对错、好坏、同意和反对”之间的界限,心底里“是非标准”松动之后,我们才能试着去“无条件地同意对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我们在生活中,往往是“即便只是嘴上”,也不想让步。尤其是当了父母以后,无论孩子说点什么,哪怕明知道是开玩笑,我们也想加几句教育的话。
娃说,我真希望每天都是星期天啊,不用上学就好了。
父母大概会说,你都不用上学,妈妈爸爸都不用上班,世界上谁都不用做事,那全人类都饿死了。
其实回过头想想,娃说那句话,也并不是真就想从此啥都不干了。
为什么我们就是连嘴上都无法接纳娃的情绪呢,明明这些情绪,我们自己也有啊!(不想上班,不想陪娃,不想管娃写不写作业)。
当然,不是只有父母要无条件同意娃,这个游戏里,孩子也需要无条件支持父母,甚至帮助我们更进一步。
不要小看“光是嘴上说说”这种练习,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和眼睛比起来,语言离“思维”更近。
多说些玩笑话,多用玩笑游戏的状态说话,我们的情绪和思维,都会慢慢放松下来。
今天分享的这4个心理学小游戏,都非常简单,其中关键在于,“愿意+觉察”。
首先是我们愿意去做一些事促进亲子理解,我们真心愿意打开自己,来陪孩子玩一些看似幼稚无聊的游戏,我们愿意投入,认真地来玩儿。
当有了“愿意”,我们就能从中“觉察”到一些,正经八百的时候觉察不到的事。
正在团
大J叨叨叨
当时朋友和我分享完,一连好几次感叹,这真是今年花得最值的一笔钱啊。突然意识到,真的马上到年末了,你们今年花得最值的钱是什么啊?
我想了想还有挺多的呢,比如小D去新疆和云南的活动营,我给自己还有家人同事买的体检,家里重新装修安装了地暖、洗碗机和烘干机,好多好多。
但凡让自己健康、舒心、更好的事情,都是我现在觉得值得花钱的
去年入手的很多疫情居家学习好帮手也是我觉得花的很值的东西,最近不少朋友在问,咱们下周四会返场,千万别错过啦。
觉得文章有启发
记得点赞鼓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