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出车全家念,一人平安全家福。
作者:妈网编辑部
来源:妈妈网育儿(ID:mmwyuer )
“十一”长假,交通安全真的不是老生常谈。
9月28日,这一段车祸视频便冲上热搜,令人痛心疾首!
△事故视频,来源:浙江交警
今年7月17日,母亲冯某因为与一辆白色SUV发生刮擦,所以停车查看车损。
接着母亲打开双闪下了车,查看车损后,也将12岁的女儿也叫下了车。此时,高速隧道内大大小小的车辆呼啸而过,但是她们浑然不知。
在观察后来车辆后,母亲顺势去后备箱,想要拿警示牌。
就在这短短几秒,一辆白色小车从后方快速驶来,正面撞上冯某及黑车车尾,导致冯某当场死亡。
此时,距两车发生刮擦仅过去2分42秒……
惊魂未定的孩子,踉踉跄跄地努力爬起,想要寻找母亲。万幸之中,在旁的女儿逃过一死,只是手部擦伤。
但是很无奈,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母亲倒在血泊之中,崩溃跺脚……
8月2日,肇事司机朱某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从车辆的被破坏程度,可见当时的车祸冲击力是多么的猛烈。
这个惨剧的发生,有一个细节真的非常重要:两方的车子均能正常行驶,但是双方却均未撤离到安全地带 。
一个疏忽,瞬间让这对母女生离死别,可惜可叹!
高速上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波涛汹涌!一定要记住这9个字,能保命!
车靠边
发生轻微事故或故障,车辆还能移动时,第一时间开启双闪,将车移到右侧路边、应急车道等对交通影响最小的位置,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在车后150米处放置三角警示牌,夜间、雨雪雾等恶劣天气下要把距离加大到200米。
人撤离
车上人员立即下车,撤离到护栏外等安全地点,不可在现场逗留、争论。
即报警
立即拨打12122报警电话。
任何时候谨记君子不立危岩之下,世上没有后悔药!
司机们不要心存侥幸,你我后半生,都握在你手中。
每一起交通事故背后,是一个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是一个个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一个个孩子与父母阴阳两隔……
国庆出行,下面这些交通安全提醒,真的不是老生常谈,而是性命攸关!
01
“吃人”的车辆盲区
有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来。
去年国庆前夕,湖北应城某小区内,一对母女在停车场入口转弯处等待孩子的爸爸,并且原地蹲下。


就在这时,一辆越野车开灯驶出,转弯时没有看到蹲着的母女俩,直接碾压了过去。
意识到自己撞人后,司机进行了倒车,对这个2岁的孩子进行了二次碾压。
小区车库一般都建设在地下,驶出车库的时候,上坡需要加速,驶入车库的时候,下坡速度更是不低。
而且车库这样的地方,行人很少司机往往比较懈怠,很有可能就忽视了行人。
就算司机全神贯注,行驶过程中也是有
视觉盲区
的。


★车辆有哪些盲区要注意★
1
车头正前方
对于身高在1米以下的儿童来说,是一个大盲区。坐在车里的司机,可能完全不会看到、甚至也不会意识到已经有小孩跑到了车前。
2
车前侧靠近大灯的位置
国内驾驶位设置在左边,所以车子右侧的盲区比左边多。另一个地方是靠近右侧车身旁边、车子倒后镜往车头延伸的区域。
3
车后方
车子后方因为距离驾驶员较远且中间阻隔多,盲区区域非常大,容易在倒车时候发生意外。当儿童身高低于1.1米时,司机并不能通过车内后视镜观察,转头向后也不能看到。

虽说现在有的车有倒车雷达,但是并不能解决车尾盲区的问题,反而更应该注意。
 来源:深圳交警
大型公交车的盲区会更宽。山东菏泽交警大队曾邀请50名小学生做一次“汽车盲区”实验。
几十个孩子围着车辆密密麻麻地站着,可驾驶员位置的孩子不管从后视镜还是挡风玻璃,都没看到一个人!
所以,一定要让孩子远离车辆,别拿性命做猜想。
02
安全座椅,人类幼崽的保命神器
不少宝爸宝妈开车带孩子出行,选择怀抱孩子,而不坐安全座椅。
我们整理了一些带娃乘车的错误方式,你看完一定会知道安全座椅多么重要:
1、怀抱孩子乘坐前排
遇到事故时,你想用怀抱保护的孩子,可能会变成你的“人肉气囊”,被你压扁。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汽车有安全气囊,孩子不会成为肉垫的。
口说无凭,下面就让这个惊心动魄的实验图告诉你答案。
2、缓慢开车,怀抱孩子乘坐后排
不少家长自认为开得慢点,由其他家庭成员抱着孩子坐在后排没事,但车辆一旦发生碰撞,车内物体会产生加速度,10公斤的宝宝会产生300~500公斤的冲击力!
这时家长的臂膀是保护不了孩子的,孩子多数会冲向前方,甚至被甩出窗外。

3、儿童系成人安全带
成人安全带缝隙太宽根本不适合孩子,系了成人安全带的孩子,遇上车祸时,照样有飞出去的风险,即使没有飞出去,也容易被安全带勒到脖子,造成窒息或者脖子折断。

据《中国儿童道路交通安全蓝皮书(2017)》统计:
我国每年有将近两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事故,而造成儿童死亡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家长行车时未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未安装儿童安全座椅的婴童死亡率是安装的 8 倍,受伤率是 3 倍。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实施,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也首次纳入了全国性的立法,不使用将属于违法行为!
如何为孩子挑选合适的安全座椅?
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给出的建议是:一看年龄,二看体重。
◆ 出生~1岁的宝宝只能使用面朝后的安全座椅或安全提篮。
安全座椅最好安装在驾驶座后方,特殊情况面朝后的安全座椅可以安装在副驾驶座,但必须关闭安全气囊;
◆ 1岁~3岁的宝宝尽可能使用面朝后的安全座椅,身高、体重超过安全座椅上限后更换面朝前的安全座椅;
之所以建议延长面朝后安全座椅的使用时间,是因为3岁前孩子脊椎,大脑、骨骼都没有发育成熟,如果面朝前坐着的话,撞击时宝宝的颈椎会因为头部在惯性下的前倾动作而受到伤害。
而面向后方的儿童安全座椅能更好地支撑婴儿和幼儿的头部,颈部和脊柱,因为它将碰撞力分散到整个身体上。

◆ 4岁~7岁的儿童应使用面朝前的安全座椅,直到身高或体重达到安全座椅品牌规定的上限后更换增高垫

◆ 8岁~12岁的儿童如果身高体重达到标准,可以使用汽车自带的安全带。
另外,家长们在购买儿童安全座椅时,不应贪图便宜,而应该注意选择具有一定品质的产品。
首先要认准座椅上的3C认证,这个也是挑选过程中最基本的步骤;
其次,要尽可能地选择口碑比较好的品牌;
最后,尽量不要选择二手安全座椅

03
带孩子过马路,千万别任性!
我们总说:过马路要牵手,其实是错的!
过马路别牵手,要牵手腕。
过马路最怕的,就是孩子突然挣脱大人的手。过马路的1个动作,差别几厘米,往往决定孩子的生死瞬间。
孩子好动,很容易就到处乱跑。说到牵手,我们下意识地总是牵手掌,这是不对的!
❎错误做法❎
正确应该是:牵手腕。
正确做法
孩子手掌小,且容易出汗,抓不紧,稍微使点力就能挣脱。
所以,牵孩子的时候抓住孩子的手腕,才能牢牢抓住孩子,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没有侥幸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事有必然的。
太多人心存侥幸,钻规则的空子。不是每次都会换来血的代价,可一旦发生,就是多少后悔都无法弥补的痛。
今年1月,车来车往的人行道上,一位老人和穿着红色衣服的女孩站在斑马线中间。
此时还是红灯,可老人如视无物地向前走。身后的女孩拉着他的手劝阻爷爷不要闯红灯。
一个小女孩都知道的道理,老人却不管不顾,继续向前走。
女孩再次拉住他,可惜,孩子的力量拉不过大人,他强拉着孙女往前走,刚走几步,悲剧就发生了。
一辆黑色汽车呼啸而来,直直地撞飞了这一老一小。老人倒地不起,老人送医救治第6天不治身亡。
有时候,生死就在这一念之间。
带孩子过马路是最危险的,一旦没牵住,或是没跟上孩子,都容易出事故。
没有意外的时候,孩子就是最大的“意外”。
跑得快,力气大,老人的体力和速度跟不上,很容易被孩子挣脱,尤其是在过马路时,如果牵不住孩子,乱跑的小孩对司机来说就是“鬼探头”,避不开。
有的老人可能明知规则而不遵守,也有些乡下过来带娃的老人,根本不知道红绿灯的规则
其实,红绿灯的顺口溜日常过马路时一定多念叨:红灯停,绿灯行
红灯不能过🈲,绿灯可以走🉑。宁停3分不抢1秒,1秒就可以家破人亡。
👇🏻👇🏻
绿灯(绿色的小人)闪烁变快,或者有急促的“嘟嘟嘟”声时,都不要通过🈲。
👇🏻👇🏻
黄色用来标志注意和警告,黄灯亮起时,行人和车辆应停止通行🈲。特殊情况:如果只闪黄灯,那通行时就要观察周围车辆行驶情况小心通过⚠
👇🏻👇🏻
每次发生交通惨剧后,我们总会听到“后悔”的声音:
“如果当时系了安全带......”
“如果当时没有喝酒......”
“如果当时看好红绿灯......”
可是,生命中没有如果!智者以教训制止流血,愚者以流血换取教训。
交通规则不是摆设,是用来保命的,不仅保住自己,更是保他人的命!
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心中常亮红绿灯、平安才能伴一生。

为了亲人孩子,请一定要转发出去。
国庆出游,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快快乐乐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END
热 文顶流男星被封杀3天后,又解除封禁!太乱了,他到底得罪了谁?!
作者:妈网编辑部。关注妈妈网育儿(ID:mmwyuer),500万妈妈都在看的母婴公众号,每天分享实用的育儿知识,让你成为更好的妈妈。转载请联系妈妈网育儿(ID:mmwyuer)。
部分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期编辑:栗子
点击在看、分享
提醒身边所有人:注意交通安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