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研究历史的乐趣的是什么,我说最初的乐趣是“破案”
历史研究有点像刑警破案,通过种种珠丝马迹,深入发掘拓展,找到更多的线索,运用逻辑分析和推理,把所有能够掌握到的历史碎片串连拼合起来,最后组成一张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图,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发生的经过情形如何以及原因何在等等,从而揭示一个过去不为人所知或被人误读的历史秘密。我刚开始从事这项工作时,每完成一篇论文,就都会有这样一种成功“破案”的满足感。
但是,随着自己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多,和读者、学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直接,我就越发感到仅仅满足于这样一种职业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
我经常和同学们讲“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经常提醒年轻的历史研究者要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就是基于我自身和当今史学研究的某种危机感出发的。
我们还在1990年代初就己经清楚地发现,现今的历史研究由于社会学、人类学方法的介入,变得越来越重视微观,重视下层。许多学生,甚至是学者的研究题目,恐怕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研究出来以后对这个社会有什么用处。
我们那个时候做过粗略的统计,不要说大量地方杂志上发表的史学论文,仅以北京当时最好的《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上发表的论文来说,其中许多文章发表后,除了作者自己用来评职称需要和极少数几个因为要写相关论文的学生会去读一下以外,就成了废纸一堆。
可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又有多少历史问题,或在实际上是必须要通过历史研究来解答的问题,需要有人去研究啊!为什么我们的学者不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他们的聪明才智,针对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和不断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人们关心的问题,去做出比较深入和比较专业的解释来呢?
我的观点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们每个人的时间也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确实是历史研究者的话,我们有什么必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对我们深入了解我们的历史,认识我们的今天,帮助我们的后人更好地把握未来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呢?
而我今天研究历史的最大的乐趣,就是我的每篇文章或每本书,都有相当多的读者,而绝大多数读者都能够因为读了我的文章和书而对历史或现实有所反思和警悟。
中国社会许多制度上的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固疾,其实上千年来并无多少改变。即使改革开放前后相比,好像变化剧烈,但影响左右我们生活乃至命运的许多东西也依旧在那里起作用,未必有多少实质性的改变。既然如此,我们又如何知道,过去所发生过的许多情况,今后就一定不会再发生了呢?
对于今天中国的现代史研究者而言,绝不能简单地满足于重现或重构过去本身。不难了解,过去从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到卫星上天、红旗落地,没有什么不是历史,没有什么不可以去重现。问题是,我们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去重现它们中的这一点或那一点的意义何在?
还是那句话,如果要让自己的生命,包括自己花费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有其实际的意义的话,除了要考虑个人的职称评定以外,还是应该尽可能让自己研究的动机更多些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对于我们今天这个始终反反复复在艰难前进之中的社会来说,我们历史学家尤其应当对创建一个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权利与自由、注重人性和人道的文明的人文社会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为此,我们需要做的历史重现和历史解释,以便激发更多人反思和警醒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只靠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多一个人明白“天赋人权”和“人生而平等”的道理,多一个人明白“必要的恶”的逻辑之可怕,就多一份建构中国未来文明社会的力量,中国就会多一分和谐与发展的希望。

“这套书会绝版吗?”
出版社编辑回复:“建议趁早收。”
杨奎松老师有一套书堪称“断货王”,它就是《革命》四部曲。不管你听没听过这套书,都可以简单了解一下,看看它有多牛。
本书的主线,如果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中共以弱胜强的背后,一股重要力量被长期忽视!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最初在嘉兴南湖只有几十名党员;四一二事变中,被国民党杀害5000多人;红军从第五次反围剿时的30万人,到长征结束抵达陕北时仅剩1万多;即使是国共内战初期,也是长期处于国军的围追堵截当中......
可见,从诞生到内战初期,中共一直处于弱势,以弱胜强的背后,一定有一股极为重要的力量被我们长期忽视。
国内关于中国现代史的著作很多,但由于各种原因,视野独特、观点新颖的书却很少,那些千篇一律的“革命”叙事,很少能看清中共成功的真正原因......
然而,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我们只要深入探究一步,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连串问号:
疑问一:国民党北伐的成功与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背后,离不开苏联的枪炮弹药,但是为什么蒋介石却在1927年发动四一二事变与苏联决裂?真的是被英美资本收买了吗?
疑问二: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能够化险为夷的决定性力量,到底来自哪里?
疑问三:为何双十协定墨迹未干,国共内战就突然爆发?到底谁该为内战负责?
疑问四: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之后,中苏为何交恶?真的是因为苏联走了所谓的修正主义路线吗?
看清事实真相,纠正错误史观,正视中国走到今天的路径所在,我们需要一部三观正、有分量、敢于讲真话的作品,重新挖掘被掩埋的真相。
杨奎松老师在八十年代利用档案短暂开放的时机,在中央档案馆枯坐冷板凳多年,收集了大量不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以一位历史学家的良知,重写被迷雾扭曲的中国现代史,最终他完成了这套《革命四书》。
这套书问世后,很快成为研究中国现代史无法绕开的重要著作。书中的历史事实,颠覆认知又合情合理,让今天的我们恍然大悟,又深感叹息。
杨天石:“这是4本讲真话的书,没有假话,没有废话,没有套话,揭开了许多历史真相。杨奎松收集到的资料,让长期研究中共党史的学者都惊叹。读他的书,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我们看不到的资料,许多历史事实我们也闻所未闻。”
陈永发:“《革命四书》是一套能直面中国革命逻辑的佳作。杨奎松是这一领域内最有成就的学者。”
丁东:“杨奎松的这部书是传世之作。
杨奎松《革命四书》(精装典藏版)在装帧设计上,选用最好的材料和制作工艺,质感布面书脊,烫银字体,呈现特有光泽,内文纸张是特为本书研制的75克纯纸,阅读与珍藏皆宜。
更难得的是,杨奎松老师尽管远在泰国,身隔万里,但感念书友们的深情厚谊,特别联合先知书店,经过来回跨国寄送与运输,奉上亲笔签名版《革命四书》。数量不多,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