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月
来源:五月三姜(ID:mayandginger)
前几天,有位朋友来家里做客。
楼下门铃坏了,我让大姜下去接她。
上来时,我正在厨房切水果,大姜见我正忙,主动陪她聊了会儿天。
水果端上来时,三姜和二姜在玩球,三姜不小心把球扔脱了手,砸到了我的胳膊,三姜赶快跑了过来,对着我的胳膊呼呼吹气,又轻轻揉了几下:妈妈,还疼吗?
二姜看我端水果,自觉给大家拿了碟子、叉子,又端了水杯,倒了水……
朋友还没孩子,看这一切很新鲜,好奇地问:
“也没见你多严厉,孩子们怎么这么乖?”
最近一两年,不时有朋友觉得三个姜“好沟通”、“通情达理”,向我请教“怎么管教孩子?”
老实说,对于这个问题,早几年的我也很迷茫……
大姜小时候,三不五时,我就要自我怀疑一次:
我是不是个很失败的妈妈?

为什么我的话他都不听?
无力、搞不定、吃力不讨好的感受,天天要轮流体会好几遍。
从力不从心,到游刃有余,也就是近几年的事。
这段经历,说起来,就是一部“女汉子当妈进化史”……

而在这长长的进化史中,最大的经验总结,就是:

想让孩子“听话”,松弛的“沟通方式”最重要。
01
被一个要求严格的妈妈养大,我年轻时性格很“硬”,不会撒娇,不会“说软话”,更不擅长夸人。
大姜这个“小倒霉蛋”,不幸就成了我这个“新手妈妈”的练手对象。
在这个阶段,我就是个典型的虎妈:紧绷、严肃、说话硬邦邦、还很爱讲大道理……
跟大姜说话,经常以反问句、诘问句开局:
你怎么连这点事都做不好?

房间怎么又这么乱?
这一个小时都干了点什么?
没看见妈妈拿了一堆东西吗?
现在回头看,这些话都很窒息、很压抑,但当时的我根本意识不到,还总觉得:
他怎么就这么倔?

为什么还梗着个脖子不服软?
我都快气死了,他还一脸不服气?
大姜从小就主意大,我的“训斥”,他要么梗着脖子默默抗议,要么嘴上答应了,之后却阳奉阴违,经常让我无语问青天。
我总觉得这一切都是大姜的错: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从没想过:问题是不是也可能出在我身上?
02
大姜三四岁的时候,我们搬了家,认识了德国邻居安娜一家。
安娜有两个孩子,儿子大卫5岁,女儿艾琳3岁。
每天下午,我带大姜在楼下的沙坑玩,都会碰到安娜带着两个孩子,时间长了,慢慢建立了“组团带娃”的革命友情。
天天观察安娜和孩子相处,逐渐让我开始反思:
“我的沟通方式是不是有问题?”
有一次,大卫在地上推玩具火车,冲得太快,一下子撞到了安娜,我以为安娜会训他:
跑那么快干什么?

撞到我了看见没?
你怎么这么调皮?
以后不许这么横冲直撞了!
谁知道,安娜只是轻皱眉毛,娇呼了一声痛:“啊哇”。
一般来说,德国女生一般要比中国女生更“女汉子”,日常生活很少见到德国女性向他们的男朋友老公撒娇,所以看到一个妈妈对儿子“娇声呼痛”,我当时就惊了......
大卫抬头,立刻道歉:“对不起,妈妈!”
他用小手轻轻地揉安娜被撞到的地方,轻声问:妈妈,还疼吗?
安娜点头,柔声说:还有一点,没事,可能马上就好了。
缓了一会后,安娜和大卫商量:你推得这么快,很容易撞到人,被撞的人就像妈妈一样,也会感到很疼,所以你可以慢点吗?
大卫立刻点头:嗯,妈妈,我会的。
旁观的我,又被大卫的“好沟通”震惊了。
不禁羡慕地想:“看看人家的孩子,怎么就这么暖心、这么听话?”
那天晚上,我仔细地回顾了整件事,才逐渐意识到:
大卫表现出的“通情达理”,其实只是妈妈安娜有效沟通的必然结果。
03
大卫撞到了安娜,安娜没有训斥,而是像撒娇一样示弱:啊,好疼呀。
没有被劈头盖脸地训斥,大卫不需要立刻进入“防守”模式,紧张地思考“我怎样度过这一场训”。
所以他的内心不紧绷、不恐惧,才会有余力真诚地关心妈妈:妈妈,很疼吗?
在妈妈以己度人,告诉他“太快了会撞到人”时,他也能发自内心地产生共情:“别人也会像妈妈一样感到疼,所以我应该小心一点。”
一个真正“讲道理”的人,必然有“能对他人感受产生共情”的能力。
而这种共情能力,只有长期生活在较为松弛、温和的环境中,经常被“温柔对待”的人才会有。
如果一个孩子,整天被训斥、被吆来喝去、被挑三拣四,得到的温柔、理解极少,怎么可能期待他对别人的感受温柔以待?
孩子的内心,就像一个杯子一样,只有接受足够的爱和温柔,先把自己的杯子装满,才有余地倒出来,对别人温柔以待、付出爱意。
04
从这天起,我对大姜的沟通“软”了下来。
1. 我学会了示弱。
大姜小时候闹着要东西,气急了还会打人。
以前遇上这种情况,我是遇刚则刚,比他态度更强硬:还打人?打人就更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了!
后来,我学会了带着点夸张地呼痛:好疼啊!
然后跟他“撒娇”:又不是妈妈的错,你为什么要打妈妈?你看,胳膊这一片都红了!要宝宝吹一下才会好。
他带着内疚和心疼来安慰我时,我再跟他细细分析:
我知道你想要这个东西,可你仔细看一下,家里是不是有个很类似的?

买两个这么像的玩具,多浪费呀!
下次你看到更好更喜欢的玩具时,会不会后悔:哎呀,我要是没买之前那个就好了……
没被训斥、妈妈的话好像“也挺有道理”,大姜就变成了一只顺毛小猫咪。
2. 我学会了“求助”。
大姜五、六岁之前,我对他的事大包大揽。
替他做好所有事,然后看着他“没眼色”地傻站在那儿,什么都不做,自己又气不打一处来……
忍不住半训斥地命令他:
去,把垃圾倒了。

你房间成猪窝了,再不收拾,我就把你的玩具全扔了。
没看见妈妈正忙吗?去把桌子擦了!
他做得不情不愿,我也满肚子不开心。
说起来都是泪……
后来,我不仅放开手,让他变得更独立,还学会了用“求助”的方式,轻轻松松地“使唤”他。
家里的油用完了,可妈妈在炒菜,你能帮妈妈去超市买瓶油吗?

上次你切的黄瓜很好,你也要当今天的“主刀”吗?
家里是不是有点乱,这么多妈妈收拾不完,你负责客厅、我负责厨房好不好?

妈妈今天有点累,你帮妈妈好不好?
大部分小孩,尤其是男孩,都会对“我能帮到妈妈”、“我为家里做出了贡献”这类事感到非常自豪。
只要沟通得当,很多孩子都会愿意承担部分家务。
用“求助”的方式,引导孩子多承担责任,让他体会“做贡献”的成就感,积年累月下来,他自然而然会变得更加“有责任”、“有担当”、“办事利索”……
3. 我学会了“难得糊涂”。
大姜小时候,我经常揪着他的一个小错,喋喋不休地训上半天,好像他犯了天塌下来一样的大错。
导致他在外人面前,尤其是老师等“权威”角色面前,态度拘谨,神情畏缩,生怕自己犯了错挨批。
在外有要求不敢提,回家又窝里横……
简直活成了儿童版的“苏大强”……
看到在安娜温和的教育下,5岁的大卫不卑不亢、温和有礼,我也开始反思:
有必要为了一点小事,把孩子训成这样吗?
渐渐地,我学会了有的放矢:一般的小失误,我就权当没看见;真犯了原则性错误,可以批评,但也要讲究方式。
在一个“不会随时被挑错、犯点小错也没事”的宽松环境下,大姜的心态逐渐变得松弛,在外能更自如地展示自己、更好地替自己争取权益,在内对家人态度更温和、更关心。
05
今天,之所以把这部“女汉子进化史”写出来,也是想用这段经历,分享我当妈十几年的最大心得:

和孩子沟通,“松弛”的氛围是关键。
硬邦邦的斥责、命令、威胁,效果往往还没有“撒娇”、“示弱”、“求助”、“难得糊涂”、“温和地分析”好。
年轻时,虽然听说过“撒娇的女人最好命”,但当惯了“女汉子”,从未有机会点亮这个技能点。
有了孩子后,不知不觉地,却把“说软话”这个技能练得如火纯青——随时随地、面不改色地撒娇、示弱、求助、撒出一大串彩虹屁……
通过多年实践,发现这些“软话”、“示弱”也确实非常有效。
因为,所有的孩子,都是真心想爱护妈妈,更真心想被妈妈爱护。
只要我们用真诚、松弛、有爱的方式和他们沟通,就很可能会收获一个“讲道理”、“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好孩子。
-END-
热文推荐
来源:五月三姜(ID:mayandginger),作者:五月,定居柏林的经济学博士,携手德国高管队友姜爸,和三个男娃斗智斗勇多年,用最鲜活的例子,讲最实用的育儿理念。
本期编辑:栗子
点击【在看】,跟所长保持联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