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 王轶庶 x 杨潇 x 吴琦
我们的 2021
每到年末,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回望这一年——年初立的 flag 完成了吗?这一年收获了什么呢?哪个时刻最难忘?
自己还没有答案,手机相册常常快我们一步,抢先选筛选出年度回忆。
新年的烟火、街边偶遇的流浪猫、菜市场的蔬果、生日的蛋糕……手机已经成为我们器官的延长线,方寸屏幕里的相册记录下的每个瞬间,成了比记忆更靠谱的备忘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展览现场
在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以“人人都是创作者——我们的 2021”为主题的2021 vivo VISION+影像年展现场,播客“螺丝在拧紧”主播吴琦与摄影师王轶庶、作家杨潇一起,提前进入了全球创作者的“手机相册”。
《夜游重庆》,Pa erduo,2021 vivo VISION+手机摄影大赛夜景单元优胜奖作品
在这本“相册”里,王轶庶遇见了重庆夜晚的一艘邮轮。“我看到这张照片就想到了命运感:黑暗的江面上,一艘发光的船,船上还有餐桌,这就是 2021,我们都在未知的水域上孤独地行进。”
《一个秋天的故事》,乔纳斯·本迪克森,使用 vivo X70 Pro+拍摄
吴琦则在一组家庭照片前驻足了许久。那是 2021 VISION+手机摄影大赛评委之一挪威纪实摄影师乔纳斯·本迪克森的作品,记录了一家人在挪威山区度假的休闲时光。其中的轻盈自然,令吴琦觉得熟悉而陌生——那是疫情之下,我们已经许久没有体会过的放松
流连于这个巨大的记忆容器之中,那些逝去的感受和思考都被影像唤醒:时间一晃而过,我们究竟是如何度过了 2021?
摄影师王轶庶用拍摄组成记忆
每年元旦,王轶庶都会在电脑里新建一个文件夹,用来分类存放这一年的创作。而当他回看这些素材,往往会遇到一些陌生的记忆。“我有时候会因为某一件事去找一些照片,然后就突然看到一大堆和这件事相关的照片,我就跑题了,不找那张照片,开始一顿浏览……作为一个摄影师,去过那么多地方,经历过那么多事件,随时可以返身跳回到记忆的海里游一圈,都有照片为证。
 在纪实摄影前,作家杨潇看到的是无法偷走的生活记忆
作家杨潇曾在微博上看到了一条热搜:被疫情偷走的这两年。当他在展览中看到那些腾空的身体、暴雨的形状、秋日的原野,他又有了一点新的想法:“人人都是创作者,每个人都能借助一部手机捕捉一种‘正常生活’,然后把这种记忆收藏起来,这是无法没收,也不能偷走的。”
过去,“按图索骥”似乎是独属于摄影师的浪漫。现在,手机摄影已经成为日常,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拍照、表达自己。“大众传播”消失了,但真正的大众出现了。每个人关于自我和生活的叙述,都由他们自己完成。
这种记录方式,也令杨潇觉得熟悉,就像是一场非虚构写作,运气好时,能遇到极佳的素材,但大部分时候运气一般,还是要靠创作者发挥。
顺着展览的脉络,单读主编吴琦看到了无数人 2021 的故事线索
依次走过展览中“我们”、“成长”、“夜与梦想”、“未来与远方”、“人人都是创作者”五大章节,2021 的无数瞬间就这样从眼前淌过。“ vivo VISION+影像年展,某种意义上是从一台手机的角度——手机背后就是众人的记忆——用强编辑的方式,给出 2021 的故事脉络。”吴琦说。

他联想到最近看到的几则新闻,孙海洋找到了自己失散了 15 年的孩子,消失已久的马航 MH370 似乎也有了新消息。“好多陈年的积案,可能几年十几年的伤疤,在今年末尾似乎将要愈合,或者谜底将要解开。这个时候真的会觉得,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松一口气,从种种捆绑当中,让自己放下来。
正如他在展览现场看到的一个句子:“风雨总是突如其来,但无论如何它总有停歇的时候。”
这句台词来自杨庆导演使用 vivo X50 Pro+拍摄的超短片《当我们决定放弃的夜晚》
很默契地,杨潇也在年末决定停止内卷。“前几天刚从老家回来,做了一个小手术,那一段时间其实是逼着自己稍微停一下,不再去焦虑下一本书写什么,下一本书读什么。在这个背景下,我又重新开始翻《鲁迅全集》,一本本地看,觉得好像又获得了另外一种乐趣:你在一个时间点往外扩展,不着急离开,而是聚焦当下,活在当下。”
摄影师王轶庶正在用 vivo 手机记录摄影作品
而王轶庶如每年一样,整理着他的年度相册,又如往常一样,发现已经忽略掉的一些照片,他突然意识到了,好的记录最终会超越时间与空间。

他说,“我觉得拯救我们的办法就是做一些尽可能好的事,让它能够覆盖时间。”

📸
🔩扫码收听 🔩
本期螺丝刀
 方法论 
01:22
看展之后:我们的 2021,一个巨大的记忆容器
03:05
作家杨潇:在现场才能感受到的“妙”
04:34
摄影师王轶庶:个体记忆汇聚在一起,让我想起了《黑客帝国》
05:54
文字工作者 57:被影像创作者镜头下的叙事线索吸引
09:08
当我们看摄影展时,如何分辨哪些是更好的作品
——王轶庶:视觉第一,文字第二
10:20
摄影最有意思的是能给人带来想象空间
——“这就是 2021,在未知的水域上孤独地行进”
12:03
好奇:摄影师的“语境”是什么?
13:43
这几年摄影的变化:编辑性与作者性的此消彼长
——手机摄影热时代:如果你拍得足够好,一定会被注意到
15:20
影像作品的“金线”是什么?
16:45
王轶庶:摄影很难靠一张照片即获得认可
17:28
杨潇:类比非虚构,创作者的作用很重要
18:16
人人都用手机拍照之后,绝妙与唯一瞬间性即被消解
——突发事件中,路人甲“粗糙”的镜头语言更有真实感
19:35
好的影像或文字,都能使人抵达“妙”的状态
24:50
归档这一年,个人记忆与公共记忆的边界变得模糊
26:14
生病之后才发现:聚焦当下,多停留、多感受
27:40
公共世界发生的断裂与变化正强作用于个人对内在秩序的控制
29:18
2021 的个人困境:自己卷自己,生活密度变得非常大
30:35
杨潇:小说和散文帮我疏解,稀释高密度的生活
31:09
王轶庶:我更喜欢这个公共记忆相对自由的时代
39:05
“手机变成了人的器官”
39:58
个人层面上,如何编织备忘记忆
——手机拍照、写日记、聊播客
48:08
从公共意义上去记录一年,还有什么避免失忆的方式?
——每一个行业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记忆
51:14
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作为不在场的摄影师,有何感受?
——“拍照片一定要身临其境”
52:15
摄影越来越艺术化,记录的功能已经交给手机
52:42
大众传播在消失,但是真正的大众出现了
53:34
今天,创作者在重新分布
55:06
开放的问题:如何描述你的 2021?
55:38
渴望停歇的 57:“风雨总是突如其来,但无论如何它总有停歇的时候”
58:58
尝试接受与习惯的杨潇:我必须让自己好好呼吸
1:01:30
摄影师王轶庶:拯救我们的办法就是做一些尽可能好的事,让这个事情能够覆盖掉时间,把时间成为一个背景音
57 请回答
1:04:04
冬天很长:看到之前在第七届单向街书店文学节,57 老师自己拍摄了一组作家群像的胶片,所以这一年是开始对摄影有关心了吗?是有什么契机或者说想法吗?
1:06:56
无意识:今年好像也是一个被加速的年份,还没回过神来竟已经到了 12 月,想问 57 老师会怎么做自己的年终总结?另外,总结真的有用吗?

工具箱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安东·帕夫洛维奇·契诃夫(Anton Pavlovich Chekhov,1860-1904),俄国短篇小说家、剧作家
冯唐,诗人、作家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郭爽,小说家,最近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月球》
威斯坦·休·奥登(Wystan Hugh Auden,1907-1973),美国-英国诗人,文学家
普里莫·莱维(Primo Levi,1919-1987),犹太裔意大利化学家、小说家
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捷克小说家
陈杰,《新京报》首席记者,纪实摄影师
许子东,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洪子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李海鹏,媒体人、作家
乔纳斯·本迪克森(Jonas Bendiksen),挪威纪实摄影师,2021 VISION+手机摄影大赛评委
马丁·帕尔(Martin Parr),英国纪实摄影师,2021 VISION+手机摄影大赛评委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杨潇著
《鲁迅全集》,鲁迅著,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
《野草》,鲁迅
《记忆的七宗罪》,[美]丹尼尔·夏科特,李安龙译
《单读 25·争夺记忆》,吴琦主编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普利策新闻奖 特稿卷》,[美]戴维·加洛克编
《好的故事》,鲁迅著,收入于《鲁迅全集》
(谈话中提到的电影)
黑客帝国(The Matrix,1999),导演:莉莉·沃卓斯基(Lilly Wachowski) / 拉娜·沃卓斯基(Lana Wachowski)
(谈话中提到的摄影作品及展览)
2021 vivo VISION+影像年展,以“人人都是创作者——我们的 2021”为主题,希望通过线下的影像空间,回顾过去一年创作者用手机镜头记录下的影像,以具有强烈参与感的形式串联,展现 VISION+全年的实践成果,让好的影像作品被看见,让背后的创作精神被激励。
《人类一家》(The Family of Man),1995 年由爱德华·史泰兴(Edward Steichen)策划的大型摄影团体展。
《夜游重庆》,Pa erduo,2021 vivo VISION+手机摄影大赛夜景单元优胜奖作品。
《大雨滂沱的夜晚》,李博文,2021 vivo VISION+手机摄影大赛夜景单元优胜奖作品。
《一个秋天的故事》,乔纳斯·本迪克森,使用 vivo X70 Pro+拍摄。

(其他)
《从先锋到守望者:21 世纪中国小说》,文学批评家许子东的音频节目。
“风雨总是突如其来,但无论如何,它总有停歇的时候。”出自杨庆导演使用 vivo X50 Pro+拍摄的超短片《当我们决定放弃的夜晚》。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五七 @王轶庶 @杨潇在西南大后方与主播互动。下期节目中,我们同样将挑选一些问题,由主播吴琦做出回答。🔩
「螺丝在拧紧」将在每个月的某些周四不定期上线,期待下次再一起拧螺丝!
特别提示
人人都是创作者——我们的 2021”为主题的 2021 vivoVISION+影像年展于 12 月 6 日- 22 日期间,在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持续展出。
影展对所有公众免费开放,读者朋友如去观展,可在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入口处右侧售票窗口和工作人员报暗号“单向空间”,将有机会获得限量版影展纪念周边一份(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出品人  
于威、许知远、张帆
 监制 
彭倩媛
 制作人 
胡亚萍
 后期制作 
牟彤、cc
文字编辑 
张迪
 商务统筹 
张煜
 视觉设计 
李政坷
 原创音乐 
徐逍潇
 实习生 
李璐焓
快捷方式
🔩 扫码去「喜马拉雅」听
🔩 扫码去「网易云音乐」听
🔩 扫码去「荔枝播客」听
点击阅读原文,与我们互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