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敏捷,从伊利诺大学图书馆与信息学研究生院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儿童文学与图书馆的少儿服务。先后在伊利诺大学教育与社科图书馆管理儿童文学馆藏,现于普林斯顿大学珍本馆与特种藏品部管理东亚儿童文学资料。

《团圆》是一本讲述亲情的温暖故事,非常适合在春节这样合家团聚的日子阅读。

《团圆》由余丽琼撰文、朱成梁绘画,山东的明天出版社和台湾的信谊基金会分别在海峡两岸发行。故事从中国农历新年的前夕开始。小女孩毛毛的爸爸在外地盖大房子,每年只能回家一次。这一天,毛毛和妈妈一早起来,把爸爸盼回了家。刚一见面,毛毛却被这一脸胡须的陌生人吓哭了。以后几天,毛毛慢慢地和爸爸熟络起来。爸爸喂她吃汤团,结果毛毛咬到爸爸藏在一只汤团里的“好运”硬币。毛毛把硬币时刻带在身上。有了它,邻居大春的压岁红包也不稀罕。爸爸在楼上楼下忙忙碌碌地修补房子,毛毛做忠实的小跟班,给爸爸送热茶。和爸爸爬上平时不能去的屋顶阳台,骑在爸爸的脖子上看龙灯,那才叫带劲呢!新年一过,爸爸又要出发了。在爸爸紧紧的怀抱中,毛毛的眼里再次噙满泪花,这一次,她不是害怕,而是和重新认识的爸爸依依不舍。她从衣袋里摸出好运硬币送给爸爸,要他许诺,“下次回来,我们还把它包在汤圆里。”

一则看似记录流水琐事的新年日记,经过画家朱成梁的精致诠释,成为一段有声有色、张弛交替、温情荡漾的微电影。阅读绘本,千万不要被相对短小的文字部分迷惑,以为图画书体裁仅仅是认字不多的孩子学习阅读的拐杖。好的图画书除了促进识字,还是图文隽永、耐得起大人小孩反复赏析的艺术作品。细心的读者能从画面一隅仿佛不经意的小处,从图像与文字的交互冲突中收获深意。

《团圆》的画面色调洋溢着传统新年的大红喜气,浓郁的中国风俗和真切的百姓民情体现在无数细节中:春联、福字、灯笼、焰火、汤团、红包、舞龙……故事里的人物哪怕在室内也穿得鼓鼓囊囊的,那是在缺乏供暖设备的中国南方,寻常人家的真实一景。画家把毛毛的家安在一座不知名的江南水乡小镇,背景中不乏古风扑面的民宅建筑和质朴的老式家具,可是故事人物并不排斥给生活带来舒适便利的现代外来文明。妈妈穿上从城市带回来的、又暖和又时尚的羽绒服和靴子;风尘仆仆的爸爸捂着暖手的热饮和充饥的零食,似乎是咖啡和巧克力饼干。时代在毛毛平静的童年岁月里悄然前进,细腻的情感也随之蕴藏在画面的细节中。故事伊始,爸爸刚到家的时候,床头挂着一张全家福照片,可是画家通过取景,只显示了像框的一部分,硬是把爸爸的小半边脸切出了画面。那可不象征着毛毛对爸爸残缺不全的记忆?故事渐终,爸爸又要离家的时候,别忘了再观察一下床头的全家福像框,看有什么变化。

《团圆》于2010年摘取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后,次年被译为英文A New Year's Reunion: A Chinese Story,由烛芯出版社(CandlewickPress)介绍给美国儿童读者。岁末,英文版《团圆》从数千本候选图画书中脱颖而出,跻身《纽约时报》2011年度十大最佳图画书,为中国原创绘本赢得罕见的殊荣。外国翻译儿童文学难以打入美国市场,是业界抱怨已久的诟病。《团圆》恰如其分地结合中国的文化特色和人类对家庭亲情共同渴望,成功地跨越了文化和语言的疆界。

适合年龄:5-8岁

主要奖项:(中文版)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最佳儿童图画书首奖”

(英文版)《纽约时报》2011年度最佳图画书


本文刊自《小枇杷》2014年1月刊

《小枇杷》志同期声即将开播啦!看志,听有声故事!全新版小枇杷台这个周五与大家不不散~

回复1可以收听往期【小枇杷电台】

回复2可以玩智力游戏【每日24点】

回复3可以查看往期【家长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