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活法》
如今做家具的手艺人、裁缝师傅或者农民、渔夫,无论何种职业,只要认真工作,全力以赴,就能磨炼心志,提升人格。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这也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01
必须让孩子们学习
“作为人如何去生活”
为什么我们会遗忘关爱之心、利他之心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大人没有教育孩子。
过分强调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结果变成放任自流。只给自由,但与自由结双成对的义务,却几乎不教。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参与社会生活的最低限度的规则,我们都严重地忽略了。
自古以来,传授这种生活指南、人生哲学,依靠的是宗教。以佛教、基督教为代表的宗教教义,成为人们在生活中遵循的道德规范。
在背后干坏事也逃不过神佛的法眼,必将遭受报应;暗中行善神佛也不会忽视——这样的观念来自于信仰。这种信仰促使人们不能不思考:“作为人,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但是,随着科学文明的发达,宗教遭到打击,连做人的道德、伦理、哲学也逐渐为人们所淡忘。
哲学家梅原猛先生说:“道德沦丧的根源在于宗教的缺失。”
我完全赞成。近来,社会在提倡“综合教育”,但以道德为中心的人格教育却依然不见动静。加上过分强调所谓“个性教育”,而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却无人问津。
连幼儿园也在标榜“自由教育”,这样的话,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前,连学习如何做人的机会也没有。
所以,必须让孩子们学习“作为人应该如何去生活”,让他们慢慢地、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
02
应该教育学生“正确的职业观”
另外,学校还应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职业观”。 现在的日本已经形成了一个学历社会,成绩优秀者可以进入政府机关或者大企业,受到好评。而手脚灵巧,或善于待人接物,这些学业之外的特长都被置之脑后。这种做法,严重扭曲了年轻人的劳动观。
为了纠正这种倾向,从小学开始,就要教育孩子,让他们懂得社会上有各种职业,每个领域内都有许多人在辛勤劳动,这才构成了整个社会。
这样,如果有孩子想当理发师,那么该上什么学校,该考什么证照,这类实用性知识也应传授。这就是职业教育。
做家具的手艺人、裁缝师傅或者农民、渔夫,无论何种职业,只要认真工作,全力以赴,就能磨炼心志,提升人格。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这也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03
磨炼灵魂,塑造高尚的人格
人的生活方式本来就千姿百态,天资聪明的孩子可以梦想通过努力而出人头地;稍稍愚笨的孩子可以做出现实的选择:“这样也就行了”,从而轻松潇洒地度过仅有一次的人生。这些都无可厚非。

然而,即使出人头地了,也就限于这一世。名声、财产、地位都是死不带去。肉体留在了现地,能带往彼岸的,前面已经叙述过,只有灵魂,也就是意识体而已。
另外,不管在现世过得多么潇洒多彩,死后留下的灵魂只有“潇洒多彩”一种感觉,人生将没有意义。
我们死后留下的灵魂、意识体本身具有多大的价值?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活在世上,获得了名声,获得了财产,获得了很高的地位,这些能够成为灵魂的价值吗?另外,度过了一个潇洒多彩、波澜万丈的人生,就会提高灵魂的价值吗?
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在有生之年,为社会为世人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就是说,活着的时候做过多少好事善事,这才是万人共通的灵魂的价值。提升人性,即磨炼灵魂,这是最重要的。
磨炼灵魂,塑造高尚的人格,这才是人生真正的目的。
忽略这个目标,人活着就没有意义。
虽说每个人走过各自的道路,到达人生的终点,但不管哪种道路,都是“造物主为了磨炼人性而赐予的道路”。我们应该这样去理解。
我认为,我思考的这个人生最终的目的,如果能够在小学时期就灌输给孩子,那么孩子们就可以度过一个更为美好的人生。
“出人头地、追求成功可以,想过一个潇洒多彩的人生也可以,但是,那都是人生的一个过程,人生的目的在于塑造高尚的人格。”
我觉得,最好在十二三岁,孩子树立人生志向的时候教给他们这个观念。
或许,那时他们还难于理解,但是,只要在他们脑海中留有印象,到了青年或壮年时期他们就会时而想起,只要如此,此前的教育就会起作用,不会徒劳无功。
相关阅读:

倡导理性阅读,离梦校更近一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点个「在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