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河南官方今天公布了一组数据,根据他们在社区检测到的数据,河南全省目前新冠病毒感染率为89%,其中城市89.1%,农村88.9%。

他们还表示,从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来看,河南省已经度过了疫情高峰。“预计到本月底,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将维持在较低水平。”
河南地处中原地带,是国内人口大省,且没有边境城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河南的感染情况可以作为全国平均情况的参考。
也就是说,整体看来,国内第一波感染高峰基本过去,感染人数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重庆的数据也可以作为佐证:
“据1月3日重庆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消息,目前重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日接诊人数已从2022年12月20日的最高点(4.9万人左右)回落至7000多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接诊人数也从2022年12月16日的最高点(3万人左右)回落至一天3000多人。”
我们周围的情况也有明显变化。
上个月,上海地铁里空空荡荡,每个人坐得远远的,各自占据一长排空椅子,保持安全距离。
而现在,人流量已然恢复,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时,人挤人又成为常态。
前段时间关门谢客的餐厅和商店,最近也逐步恢复正常营业,门口重新排起了长队。
上个月拉的新冠病情交流群,曾经每天能有几千条消息,大家分享自己的症状和经验;现在已经没啥人发言了,想来大家都已经阳康了。
之前滞留的各种快递陆续送到了。一度紧张的配送运力得到了缓解,又开始有骑着电动车的外卖小哥奔波在路上。
不久前的跨年夜,很多城市人群涌动。
长沙。
石家庄。
重庆解放碑。
杭州湖滨。
武汉。
人山人海莫过于此。
伴随着对外通关的正式放开,去澳门以及其它地方旅游的人变多了。
于是旅游业缓和了一口气。有条新闻说,三亚的民宿老板一个月赚回了过去三年的亏损。
有人质疑这太夸张,老板也说有些误解。
后来记者放出录音,老板的意思是最近一个月的盈利能抹平之前三年的小幅亏损,并不是说赚了很多钱,只是终于做到了没有亏
但无法否认的是,生意慢慢好起来了。
另一方面,紧缺的物资也基本恢复供应。
一度炒出高价的口罩、退烧药、抗原等等,价格都有了不同幅度的回落,供应不再紧张
还有黄牛开始低价甩货。
就算是辉瑞口服药这种稀缺药物,在医保可以报销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
现在上海不少社区医院都能配到。
春运的盛况同样是参照。
根据初步统计,今年春运客流量会达到20亿人次,是疫情前的70.3%,比去年增长了99.5%。
好些几年没回家的朋友,都准备收拾行囊回家过年了。那些提倡就地过年、非必要不离省的新闻已经销声匿迹,成为过去时。
各种迹象都显示,我们的生活重新步入正轨。
0
遗憾的是,当大多数人的生活恢复正常的同时,仍有一些人在忍受着痛苦。
正如前两天看到一条微博,
“所谓烟火气复苏,和重症高峰一起来了。”
我有个朋友,自己刚阳康,家里四个老人却同时住院了,根本照看不过来,焦虑得不行。
医院也忙不过来,医生和护士都在超负荷工作,很多带病上岗;急诊室里,挂水的、吸氧的人一排又一排,都等着医生挨个查看情况。
显然,感染高峰可能过了,但重症高峰没有。
很多医院都打破了传统模式,相当于“全是”呼吸科,其他科室的人都要过来帮助。
有的急诊科直接把大厅个出来做抢救室,把普通科室的闲置床位都利用起来,配备呼吸机和空气净化器,临时改造成ICU床位,尽量收治患者。
正如之前所说,无论是怎样的决策,是封控还是放开,是静默还是流通,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区别在于,代价由谁来承担。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城市的感染高峰都已经过去了,感染人数开始下降。
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医疗资源能够更集中地放在重症患者身上,提供更针对性的治疗。
03
正因为重症高峰的冲击,很多人对可能出现的重复感染充满担忧。
但我觉得不必太过悲观。
之所以会出现重复感染,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因为感染并康复后,身体内部形成抗体所带来的免疫保护,会伴随着时间不断弱化。
其二是伴随着病毒的变异,后续变种会出现免疫逃逸,让此前产生的抗体对其失效。
然而,目前比较主流的研究都认为,大多数人在短期内重复感染奥密克戎的可能性较低。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在《柳叶刀》的论文提出,相比于已经成为过去时的Alpha和Delta毒株,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后形成的抗体,伴随着时间变化带来的保护性下降更快。
即便如此,在感染后三到五个月的时间内,体内抗体还是能够提供一定的保护性。
而变异毒株虽然可能逃逸,却也存在概率。
李兰娟也回应:“再次感染的概率也和病毒变异情况相关,病毒变异得越明显,再次感染的概率就越大。另有证据表明即便再次感染,第二次感染的病程就会更短,症状也更轻。”
新加坡此前的数据说明,在XBB变异毒株的冲击下,再感染风险率一度高达18%。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在11月的采访中尤其强调,二次感染导致的死亡率和重症率均低于首次感染。
有媒体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做了整理,发现奥密克戎带来的二次感染率最高为16.6%。
另一项研究则证明二次感染的风险与职业有一定的关联。对医护人员这类高风险人群来说,二次感染率可能达到40%,是其它人群的两倍多。
综合这些数据进行估算,即使以很悲观的视角出发,重复感染率不会超过30%。
另一方面,即使出现重复感染,也不会再有过去一个月那样恐怖的高峰。
我们用河南的数据来做解释。
最新统计里,河南常住人口9883万,89%的感染率意味着有8795万人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内感染过病毒,平均到每天是293万。
换算到全国,差不多每天有4000万人被感染。考虑感染曲线,高峰值的数值显然会更高。
可以用这组数据和其它国家进行比较。
很多人说日本再次迎来感染高峰,但日本的感染高峰在日增20万左右,属于小规模峰值,基本是二次感染的结果。
中国人口是日本的11倍多,日本的新增病例换算到中国,相当于每天新增200万+,和国内第一波的峰值差异还是挺大的。
而且二次感染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时间上通常是分散的,不会像现在这样,给医疗系统带来那么大的压力,出现所有人都在咳嗽,所有人都在发热,乃至于医院其他科室都需要去支援呼吸科的情况。
坦白说,第一波冲击永远是最难的。
挺不过去的人留在了这个冬天,挺过去的人总要继续生活。
04
从某种意义上说,重复感染是一种必然。
我们不该太放松,不能仗着自己已经感染过了就为所欲为,还是应该戴好口罩、做好防护。这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对身边的人负责。
但我们也不必太焦虑。至少,像前阵子那样几乎身边所有人都病了,室外看不到什么人活动的情况,大概率不会重现。
另外,还想提醒下家里有老人的朋友,很多老人是不会主动说自己不舒服的,他们很习惯忍受痛苦,非常怕麻烦别人,即使是家人。
但对新冠感染而言,这种忍耐是非常致命,尤其对有慢性病、基础病的老人来说,耽误一天可能就会让病情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这个冬天,有些朋友经历着这样的悲剧。
所以,不要等老人们主动讲,而是应该多观察。如果看到他们出现体温上的变化,或者出现食欲减弱等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检查,不要拖。
毕竟除了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人,我们能做的也不算太多。
-END-
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回复晚安
可以看到一篇“性瘾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