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七叔东山再起”关注公众号
和十万投资人,分享别样人生
自从今年封锁又180°转身以后,我发现反智的人越来越多。
可能自从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人被感染,然后出现一系列激烈的矛盾,比如买不到药,医疗资源挤兑,甚至连火葬场都超负荷运作。
当然,这些负面的影响大部分在新闻里是看不到的,只能通过民间的一些图片或者新闻看到相关消息。
不管怎么说,开放以后的生活环境,的确影响到了绝大部分人,大家并没有因为开放就去报复性消费,反而把自己关得更紧,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最后周末的街上都很难看到人影,公共交通上面基本都是专车接送。
不消费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很多人病倒了,而且这个病的临床表现要比感冒发烧严重很多。
按吴尊友的数据,今冬有10%-30%的感染率,死亡率是0.09%到0.16%,你可以再乘上14亿,就很清楚今年冬天到底要死多少人。
而且这还是乐观的估计,因为死亡率的数据来源是从香港和新加坡那边来的,这两个地方的医疗资源和中国大陆比比是什么样的,我想大家都应该心里有数。
最终中国大陆会有多少死亡,我感觉已经心照不宣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防护工作,尽可能晚得少得新冠,特别是老人和小孩。
这是开放以后必然会面对的现象,可能国家调头调得太快了,很多人思想还停留在封控时期,还没等反应过来,自己或者家人就全部中招了。
于是有很多人就开始怀念封控的日子,甚至呼吁国家重启封控。
其实我非常理解这些人的想法,肯定开放以后新冠对他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还不如封控时候来的省心。
我觉得作为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分析问题,再正常不过了。
就好像在封控期间,很多人都喊着要解封,甚至集合起来游大街,这两者本质上没啥区别。
我们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感受,也有权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发牢骚,甚至咒骂。
任何不给表达个人感受的行为,都是反人类的。
但是有些人,他们不是表达情绪,却喜欢搞意识形态对立,比如下面这个人。
这种回答居然还有2300多个人点赞,让我难以理解。
我发现市面上有很多人,特别喜欢拉党结派,就拿新冠这个事情来说,非要分一个共存派和清零派。
因为现在的环境符合共存派的需求,但又让很多人陷入病痛当中,所以共存派应该出来承担责任,“不出来祸害人”。
在他们容量不大的大脑里,只有对和错,成与败,如果你不是天才,那你一定是一个傻逼,婆媳关系一定是水火不容的。
在他们的世界里,非要找出两个对立的形态,才能储存自己的认知,这种二极管式的思维模式,在这次疫情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们先要搞清楚,无论是共存还是清零,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可以左右的吗?
既然不是,那你在内部对立毛线意识形态,大家不都是受害者么,每个人都免不了被感染的后果。
冤有头债有主,即便有极端共存派,他们也不该为现在的状况负半点责任。
同理,当初搞静默的时候,也不该由那些清零派背锅。
老百姓的脑回路其实很简单的,哪个对我有利,我就说哪个好。
比如我妈,她就觉得清零好,出门不用担心受怕,更因为她可以拿退休工资,不上班无所谓。
不过她也补了一句,快递还是要上班的,不然她买的东西都收不到了……
对于七叔我来说,我也觉得清零好,因为我这活完全可以居家办公,根本不影响生活。
但是除了退休和利用网线讨饭的人,还有多少可以居家办公的,2022年清零清成啥样子,我们自己没点数么。
今年1月到11月,全口径财政赤字7.75万亿,较去年同期的3.71万亿高出108.9%,考虑到12月份是结算月,财政面临巨大的付款压力,预计全年赤字水平将达到10万亿。
再次把房地产这个尿壶拿出来撑门面,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只是为什么会造成现在这样的局面,为什么地方在中央反复强调动态清零的时候选择一刀切,为什么我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又选择突然开放。
这些根本问题,没有人来回答,而一些人还在搞什么共存派和清零派的对立,努力想把自己损失的利益,想象成是由一群跟自己想法对立的人造成,并希望他们付出代价。
这是有多懦弱啊,有意义么?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经历了这么一次磨难,我觉得我们一定要认清一件事实,那就是我们必须承认自己是没有能力改变大环境的,唯一能做的是接受并且尽快适应,无论这个环境有多荒诞。
对于这个冬天来说,勤洗手,戴N95口罩,回家做好消杀,勤通风,少出门,特别是有基础病的人,一定一定要重视新冠。
回到文章开头,再算一下吴尊友说的死亡人数,再看看中国大陆和新加坡,香港,韩国医疗资源的对比。
今年冬天,很难。
▲ 我是七叔,一个亏了大钱,又爬起来的男人
这个人,有点风趣,也有点骚气
往期好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