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世界集成电路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一明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在“润物细无声”的全球化发展驱动下,集成电路实现了持续发展。
朱一明在演讲中首先回顾了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全球化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得以发明,集成电路产业总体销售规模较小,数额尚不及5亿美元。经过数十年来的发展,现阶段,参与布局集成电路产业的国家和地区数量不断增加,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也持续增长。
朱一明表示,得益于全球化分工,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了迅速发展,势不可挡的全球化趋势正在驱动集成电路产业不断前行。也正是得益于全球化趋势,集成电路产业在供应链、产业规模和创新性方面均得到了极大提升和发展。此外,集成电路产业也让人们生活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总体而言,集成电路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是润物细无声的。从美国到日本、韩国,再到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集成电路产业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全球化基础。
朱一明表示,集成电路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推动芯片价格不断下降,该产业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数字化产品的价格,进一步加快了人们生活的数字化进程。现阶段,集成电路在各种产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手机、服务器、工业机床,乃至医疗用品和未来的AI产品,均需要采用大量芯片。集成电路的存在虽然不易被用户察觉,但集成电路在赋能各种产品的过程中确实扮演了重要角色。
朱一明认为,集成电路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快速迭代。现阶段,集成电路工艺已经受到很大挑战,在物理、化学等很多方面都达到了极限。以7纳米工艺节点为例,该工艺节点在每平方毫米要容纳1亿个晶体管,这其实相当于在指甲盖上造一个大规模的城市。如此巨大的技术挑战,无疑需要业界携手合作。
朱一明认为,产业链的全球化是历史潮流。尽管当前业界面临各种风风雨雨,但业界仍要怀有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合作才能共赢”。无论是从供应链还是市场规模角度,任何一个单独的国家和地区都不足以支撑集成电路产业的巨大投资。当前,企业应该齐心协力,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持续推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合作。只有这样,业界才可以持续地通过合作推动创新,通过公平竞争促使创新速度更快、创新能力更强。
延伸阅读:

作者丨张依依
编辑丨徐恒
美编丨马利亚
监制丨连晓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