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2022年已经成为过去,回忆过去是老年人的专利,因为老人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结局都一样。复盘之余还是喜欢预测未来。毕竟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还在寻找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路上苦苦探索。低俗点说,还在为怎么赚钱怎么成功苦苦挣扎。
作者丨范译阳

本期推荐阅读时长5分钟
无论何时,市场上都有两派,乐观派和悲观派。极度悲观者已经另寻他处,只剩下悲观犹豫派在躺平等待,利空虽然还未出尽,但是乐观派明显已经抬头。
乐观派是打不死的小强,让内卷来得更猛烈些吧
在经历长达3年的疫情反复以及受到全球经济动荡等多方因素叠加影响,部分悲观者早已失去信心,选择另寻他处或躺平等待。而乐观者却依旧能逆势前行,开始寻求破局之道,在“悲观”的市场中依然能持续创造价值。
1.萧条环境下的转型思维——从一维到四维
“不做小比例投资,要做控股型,做实业,VC/PE不创造一点价值。”在市场萧条的环境下,很多VC/PE都有了这样的反思,且很多都已经付诸行动,比如优选资本已经成立了自己的空天科工集团。康桥资本首席执行官傅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通过发现价值获取收益的空间越来越低了,因为每个人都能发现好的产品和企业。这时候就要主动参与到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去,把自己变成企业家和创业者,而不只是做他们身边的啦啦队。啦啦队的价值肯定没有运动员的价值大,所以你要亲自下场去干活。我们希望通过主动投资模式,帮助中国生物科技行业成长出更优秀的物种。从初期的少数股权投资转型成为了现在的“孵化+投资+运营”的主动投资模式。”
康桥资本孵化投资了日本药企Jadeite Medicines、新加坡孵化mRNA公司RVAC Medicines、三境生物和韩国合资药企天视珍合并成了天境生物、云顶新耀3年IPO、苏桥卖给药明……
模式是从简单的一维找项目到四维。找到优秀团队给股份孵化出来创业,找到好产品做License in,找同行VC/PE加持跟投拉估值,找big pharma合作市场,或做License  out,或直接并购卖掉。成倍的付出当然能获得额外的收益。
2.国内募资难,主动寻求新方式
资管新规以来,流入一级市场的钱少了很多,而近两年,募资难题日益加剧。国内募资难、退出难成常态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海外资金和SPAC模式则是替代国内窘境的另一有效方式。中信资本、春华资本、上达资本、时代资本、弘毅投资,康桥资本均采用SPAC模式寻求新的流动性。近期信银资本,清科、英诺等也共同发起了SPAC-TechStar。被查理芒格鄙视的SPAC能否在中国开花结果?
3.券商平台崛起,资本市场扩容
受多方因素影响,券商也内卷。大小券商都能有自己的业务,头部券商做A股,同时还有专门做港股和北交所新三板的。此外,通过券商私募子募集基金和母基金做投保联动,给自己的保荐业务拉订单。券商的另类子都是几十亿的自有资金规模,做上市公司定增等PIPE,直接杀入一级半的VC/PE竞争。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虽然券商内部内卷,但券商本身和资本市场走的最近,整体上是在卷其他金融牌照,尤其是银行,信托。
4.CVC 越发受欢迎,募投管退功能齐全
过去通过买壳装资产的方式在今天已经较难实现了,原因是好资产都自己独立IPO,只有不好的资产才会考虑采用“装”的形式,即使“装”成了,过了三年业绩对赌后也是一地鸡毛。没一地鸡毛的就已经盆满钵满了,然而坑韭菜的模式也渐渐被识破,“韭菜们”也越来越清醒,越来越远离这种庄股。玩家需要不断寻找新壳,装新资产,讲新故事,这类人群通常都是赌性十足,而部分有情怀的,整体都不是很成功。
实际上,玩资本运作和投资是两码事,一级市场投资是可以黑匣子,但资本运作都是阳光底下操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交易起来难度系数成倍增加。
上市公司越来越活跃,从单一的并购到直投、做LP、做投资子公司、做产业园、做基地+基金模式等,不断寻求变化。江湖是以成败论英雄,谁也不会太在乎过程。
基地+基金的模式,采用做孵化器做天使,可以和上市公司主业相协同,构建行业生态体系,上市公司逐渐变成了生态航母。比如悦康药业,辰欣药业等等,几乎成立时间长一点的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的产业园。
企业需要什么?要么搞钱,要么搞订单,而上市公司两者兼具,优于VC/PE。因此越来越多的LP对CVC 产生浓厚的兴趣。近期广州引导基金公示的名单中,几乎都是CVC,这也正是很多朋友开始想做实业的原因之一。
一个转型成功的朋友坦言:“现在投资公司受鄙视,而他现在做的实业公司,到哪个市都十分受欢迎,走重大项目招引,要钱有钱要政策有政策。”
过去政府很重视VC/PE,但通过多年经验和观察,招商引资达不到预期效果,无法满足地方政府的关键诉求,对VC/PE的要求也出现新的变化。
关键在于每个地方政府都很卷,拼招商,拼奖励。北京上海爱答不理,苏州杭州也有强势的资本,安徽来者不拒,深圳作为最有钱的的地方政府带头卷。政策不太灵活、起步较晚、创投环境略显逊色的地方政府只能无奈感慨,越来越内卷。
悲观派的寻变之旅
宏观下行周期为行业增添竞争压力,加速了行业洗牌的步伐,市场信心不足,悲观者处于观望状态。然而站在全球视野来看,行业痛点和自身面临的难题都是渺小的。
所谓人挪活,树挪死。不同的环境平台造就了不同的命运和境遇,虽然人的能力差别不大,然而人的价值却完全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和平台是怎么样的。
1、做久期短的事
在充满变量和不确定的当下,更需要做久期短的事情。做早期不如做后期,做后期不如做FA,做一级不如做二级。满足投资者多样化资产配置的需求。
前些年,投资者看着一级市场赚的眼红,银行,保险,信托,国资,公募,券商等一股脑的杀入一级市场,甚至很多大佬直接下海,汇添富的林利军做了正心谷,中金的孙雅娜做了雅惠……。
然而风水轮流转,如今深耕一级市场的高瓴、红杉、鼎晖、深创投、基石、启明、弘毅、九鼎等全都拿到了私募证券牌照。此外更多的GP通过参与上市公司定增、收购等方式参与二级。
一二级市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从国际市场来看,一二级市场的估值最终会趋于一致。但一二级机构需设立严格的防火墙,在投资、风控、信息隔离上,彼此之间需要独立。
实际上,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本质理念还是对企业、行业的基本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及不断自我修正的投资逻辑。
VC/PE在项目点上做得深,投赛道,聚焦前沿,关注未来成长空间,在企业早期布局,以高赔率来平衡低胜率,标的更多;二级市场则在行业研究上做得深,对企业进行长期跟踪,手法更多。
从投资周期看,一级市场有资本滞后性和创新引导性,一二级业务从投资周期上可能存在互补。从企业生命周期看,从天使到VC/PE、二级全覆盖,参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争取更多收益。
很多优质企业都是上市后才有更大的增长空间,二级市场中有一批中国最优秀的企业,能够获得成长性大爆发,不参与二级投资,就无法投资这批企业。
二级市场比一级市场的久期短,收益倍数比一级还高。过去十几年中国二级市场指数回报率约14.5%,国内股票基金指数收益率约16%。有些年份二级市场成长性非常高,比如2020年一年特斯拉市值上涨7.8倍,蔚来上涨了16.7倍。而一级项目就算一年融两轮,也没有这么高的收益。
2.国际化的战略布局
伟大的公司并不是在孤岛中诞生,它们超越了国界、边界、行业、公司或是个人的界限,突破了变革的障碍。没有深深扎根本土的知识与资源,企业难以实现真正的全球化……
对投资机构而言,要有全球化视野,需要国际化的战略布局,投资、募资寻求“双跨”,从国内跨向国际,连接内外,四海一家,建立全球生态平台。
一带一路上不仅仅是基建和亚投行,嗅到腥味的大佬们早已出海淘金。印度版的支付宝和淘宝,泰国版的阿里巴巴,菲律宾版微信,印尼版的滴滴和美团,东南亚的58同城和爱奇艺……除了亚洲,还有非洲版的波导,澳洲版的携程,欧洲版的腾讯和网易,美国版的拼多多和京东,巴西的快手,全球的华为和抖音。
从数据上来看,74%的出海企业在东南亚有业务布局,65%已经布局欧洲,62%已经布局北美,这三个地区成为了中国企业出海“聚集阵地”。其中,作为东南亚地区的商业与金融中心,新加坡成为诸多企业选择出海的首要目的地。
此前是copy to china,现在是copy from china,原理上就是降维打击。孙正义叫“时间机器”理论,如同时光穿梭般实现降维打击,原来都是美国时间为准,而现在开启了中国时间。
3.放眼全球去找钱
在市场不明朗的环境下,国内LP避险情绪蔓延,出资节奏放缓,人民币行不通,美元LP也不太容易。但是毕竟卷的人少。做过很多年人民币基金的GP,在美元LP面前,其美元基金的管理能力几乎为零,一切都要重头再来,不光要重组组织结构、激励制度、团队结构、项目储备等,不同于人民币基金,美元基金则更严谨和专业,更看重团队而非底层资产,两者并非同一江湖。更重要的是美元LP在哪里?要放眼全球去找钱。
4.举步维艰的GP,面子和日子孰轻孰重
2018年资管新规后,市场就进入了漫长的募资寒冬,渴望迎来募资春天。如今已经第五年了,仍然看不到春天的影子。所以不要指望春天了,市场化基金里不太会有过去动辄几十亿的基金规模,在一个大的衰退周期里,要认识这种新常态,并找到自己的对应策略。
国资和头部机构以及一小部分有自己独特关系渠道的小而美的GP,管理着市场上大部分的资金,也募走了市场上大量的资金。挤出效应让中小GP举步维艰,而前些年放下面子转型FA的机构,收入恐怕也比很多GP一年管理费要多,甚至一些中小GP一年也募不到FA的净利润。日子和面子,总要有一个,转型或躺平都是策略,重点在于如何审时度势,如何寻求最大利益。
在否定中前行的客观派
一部分是乐观者,一部分是悲观者,而极少数人能做到客观。客观需要做到无我,客观的承认自己做的赛道不行,自己做的基金不赚钱,放下面子,在否定中前行。
投资四现:发现,实现,变现,兑现,节奏对了步步对,节奏错了步步错。人生不过几个周期,几个大的机会,就看能不能抓住并实现。
1.发现价值已经扁平
投研报告满天飞、项目满天飞、投融资新闻也满天飞,如果手里有钱,投资说简单也简单,只要做好信息收集,投研工作,取公约数就行。圈子很小,没有什么项目是独有的,也没有什么好资产是能捂得住的,比如一些小GP也能投出一些不错的项目。项目方会货比三家、资金方也会货比三家。所以价格相对市场化,FA在里面起到抬高价格的作用功不可没。
2、难度是实现
最大的问题是实现,发现好项目没钱上牌桌,知道明年股市会大涨,但是手里还是那点子弹。这是最大的悲哀。最重要的是如何实现在低点储备大量的弹药。
具体如何实现,不是想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做点,通则连成线,不通则换个方向。MVP是最小化可执行产品,不断迭代。金融民工多是文科,最缺的是理科的工程师思维,也就是具象问题,需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人生没有意义,只有问题。少一点梦想,多解决一点问题,有多大的财富取决于解决了多大的问题。而不是看到财富,最后和你没关系。
3、变现是退出问题
DPI无比重要,不能遇到LP问责就慌乱。GP不重视DPI说明底层的机制不完善。如果GP的合伙人、投资经理跟投项目5%,甚至10%,从管理费里赚的工资全填到项目上来,还得自己从家里拿钱出来投,自己做过LP的都会重视怎么退。
退出是纪律问题,大部分是IPO一个策略,而如今的大部分S基金也都是捡政府引导基金的漏。实现隔轮退还是有一定难度和挑战的。
4、最后是兑现
只要兑现过,拿到过carry的人,说话底气都不一样,有钱会更自信。有没有机制,能不能兑现机制,是一家机构能否做好的最底层原因之一,投资就是人的生意,投资圈分分合合无非就是利益。
所有人都把重点放在价值发现上,少数人能实现价值,极少数人能把价值变现,而最后能兑现价值的都是大佬了。只有从头到尾走一遍的人才能赚到钱。吃瓜群众们不明白大佬如何成为大佬,因为大佬也只会说价值发现的事,没有人会说私下讲怎么实现价值的。
募资是生命线,变现是基金管理问题,兑现则是GP公司管理问题。
在市场下行时,不要被悲观的噪音所左右,放大焦虑的声音实则是在违背常识。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世界不存在九阴真经,需要自己坚定果断的决策与清晰的认知。
常读《孙子兵法》:踏实积累自己的实力,心态平和,以不败为目标。着急胜利是焦虑的表现,胜机出现再先胜后战,没有胜机不要乱动,等待也是一种策略。
多读《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市场一片大好时,一定要清醒的退出,不能被诱惑。市场惨淡时,所有人都担心破发等问题,此时则要果断的出手,不要等等看。
2023年,你见或者不见,危险和机会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一切客观从容面对!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