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葬礼上,那些与我链接很深的人,会谈论一个怎样的我?
苏一格时常幻想。
作为一名“环保辣妹”,这个95后女孩,在网上分享她的“无痕生活”日常:减少使用塑料、不使用纸类、改造旧衣服、养300只蚯蚓堆肥……
她想要在地球上留下自己生活的最小痕迹和尽可能多的故事。
经历了今年这个热得不同寻常的夏天,环保话题,或许已不得不提。
川渝多地出现45℃以上的“极端高温”,引发一系列问题:热射病致死、山火频发、第一水电大省四川电力短缺…
有些人被热浪击倒,永远留在了这个夏天,这已经不是一个靠玩笑就能消解的困境。
磨难可能只是刚刚开始。人们正在因极端气候问题变得焦虑。
我们希望通过苏一格的故事,向大家展示一个环保的、可持续的生活是什么模样,从而看到生活方式的更多可能性。
以下是苏一格的自述。

我是苏一格,今年24岁,是一个环保和素食文化爱好者。
可能像我这样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选择环保的生活方式,比较少见。从2017年至今,我践行可持续·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已经五年。
我的网名叫「壹个袋子」,取这个名字是因为环保袋——可能是大多数人开启环保生活的第一步。我希望在自己的视频里,可以分享如何从一个袋子开始,尝试更多的环保生活方式。
无论走到哪,我会习惯性背一个环保袋,代替传统的一次性塑料袋。
苏一格的环保袋,她把自己比作上面那只小浣熊,因为二者都有“掏垃圾”的癖好。
为了避免使用塑料包装,我会自带布袋、网兜、玻璃罐等容器,去集市购买散装的食物。当摊主要给我塑料袋时,我会选择拒绝。他们也会因为省了两个袋子,而乐呵着送我一把花生或者抹个零头。
出门在外,我会随身携带一个保温杯,杯子已经使用七八年了。我基本不会购买瓶装水,如果想喝奶茶、饮料时,就用自带杯去买奶茶,商家时常会优惠五元,还可能用中杯的价格,买到大杯的奶茶。
苏一格的可持续使用吸管
记得去年的一个大雨天,我跑到商场里面躲雨。工作人员担心雨伞上的水,滴到地板上会产生危险,就提供了一次性塑料伞套。
为了不使用一次性塑料,我把身上的冲锋衣脱了下来,包裹住雨伞后就走了。当时工作人员看我的眼神很奇怪,或许我应该向他解释一下原因。(笑)
这几年里,我坚持不点外卖。尽量自己买菜做饭,想吃饭店的食物时,就带上自己的餐具去店里打包。
日常生活产生的厨余垃圾,会被我家里养的300只蚯蚓吃掉。利用蚯蚓堆肥,把普通的土壤变成更富营养的黑金土,从而继续当作植物的肥料。
环保,是一种技能满满的生活方式,也是充满创造力的生活方式。
蚯蚓箱·教程|环保人的堆肥选择|利弊分析
很多生活用品是可以自制的。
比如,只要用柑橘和白醋混合放两个星期,就可以拥有一瓶清洁剂。除了不能清理大理石表面之外,可以清洁家中的绝大部分角落。
用布、蜂蜡、松树脂等,制作可重复使用的蜂蜡保鲜布,代替一次性保鲜膜。这样不仅用途更广,还因为所有的原材料都是纯天然的,丢弃后可以埋到土里进行自然降解,释放出很多营养物质。
同时,它的外表也更美观,可以当作礼物送给亲戚朋友。
对于一些无法自制的物品,我会尽量替换成可持续产品或是将一次性物品重复利用,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蜂蜡保鲜布DIY, 可重复使用
到目前为止,我完全戒纸,已经有两年的时间。
我会用手帕来代替纸巾,用冲洗器替代卫生纸,尽量在电脑上完成事情,代替办公所需要的纸类。如果需要给室友留言,就用超市给的小票纸背面。
印象中有一回,和朋友在外面吃饭时,我衣服上沾了污渍,在翻找手帕的时候,朋友递给我一张她用过的餐巾纸,让我擦拭衣服。
旁边的服务员被惊到了,当时桌上就有一盒新的餐巾纸,但我居然要用别人用过的纸,而我的朋友还递得那么顺手。
像是女孩子每个月都需要的卫生巾,从18岁开始我就不用了,而是用月经杯来替代,它可以在体内放置12个小时,也不用总跑去厕所更换。更方便,也更环保。
因为月经杯是硅胶材质,在清洗后,可以重复使用,往往能用5到10年左右。
苏一格戒纸一年的反馈
洗护产品等,我会用零包装的皂来代替,皂盒可以是一个小小的瓶盖。而我的卸妆油,就是普通的食用油,比如橄榄油、牛油果油、葡萄籽油。
当然,可持续的生活,有时也离不开网购。
需要在网上购物时,我会选择更容易被回收、利用或容易降解的产品,并在下单前备注:
环保人士,谢绝赠品,不要塑料包装、过度包装,破损会自负。
苏一格向商家提出环保的包装建议
我把自己这种生活方式,称做「无痕生活」。
这个概念来源于“无痕山林”,是一种户外运动理念,旨在提醒户外运动爱好者,在享受大自然美好的同时,要维护自然的生态环境,尽量不留痕迹。
比如说,那些户外爱好者在野炊时,点火之前会把草皮小心移下来,点完火之后再把草皮移植回去,尽量不留下有人来过的痕迹。
我很喜欢这个概念,因为它没有训诫大家不要去自然里待着,而是教大家如何在自然中活动的同时,尊重环境并减少对环境的冲击。
这是一种非常温和有爱的理念,环保的生活方式也是一样的,我不会追求苦行僧式的环保。比如,我不会放弃我对美的追求,而去彻底戒掉化妆品。
苏一格创建的豆瓣小组:無痕生活|可持续•极简主义,目前有3万多成员。
我希望自己可以尽量无痕生活,不做不必要的伤害和浪费;努力成为一个地球资源的使用者,而不是掠夺者。
生活中,我的大多数物品,都是通过二手的方式购买。
拿二手家具来讲,不仅更便宜和环保,也是独一无二的,看起来非常复古和精致。
苏一格淘来的二手家具
近两年,我也几乎不再买新衣服。除了贴身的衣物外,其他服装、配饰等,我更倾向于买二手的。
服装业是一个污染很严重的行业,我不太希望因为我的消费行为,而有更多的衣服被制造出来。
很多人用二手的东西可能会很介意。但只要经过消毒,二手物品是完全可以安全使用的。当我穿着二手衣服时,没有人会觉得,我的衣服很廉价,同时,也可以满足我正常爱美的需求。
我有一条从高一穿到大四的裤子,洗标都已经烂掉了,它现在应该已经变成了绝版。衣服上的每一道磨损,都记录了我自己的过往。
我喜欢和物品一起生活,度过漫长时光的感觉。
全二手购衣分享|又辣又省钱
当物品坏掉的时候,我会先寻找途径去修复它。
这会让我更爱惜自己的物品,尊重它背后工人的劳作,以及资源的使用,而不是随波逐流的进入一次性的消费文化,选择用后即弃。
践行可持续的生活,让我变得更理性,也更有觉察。
我意识到,无意识的消费,是对我自己劳动的不尊重。物品应该是为我所用,而不是我用打工去供养它们。
以前,我在了解一个产品的时候,只在意它的价格、流行趋势等浮于表面的因素。现在,我会思考这个产品是我需要,还是想要?它是能真正解决需求,还是会先制造一个问题?
如今很多产品都是这样,比如,商家会先告诉你,黑眼圈是不对的,再让你去用一个去黑眼圈的产品。
当我更有意识地生活和消费之后,除了爱地球以外,同时也丰富了自己。
苏一格本人
在疫情之下,我也更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
上海封控在家的那段时间,很多人买不到卫生巾、卫生纸,或者是没有矿泉水喝等,会变得非常焦虑。
但由于很多一次性的日常用品,我都没有在用,所以少了很多压力,反倒过得比较平和。
事实上,便利的生活,有时是没有办法攥在自己手里的,依靠很多外界的东西,其实说没有就没有。
这样的生活方式,和我的家庭有关,也和后天环保意识的培养有关。
我出生于一个节俭的家庭。
我妈妈衣柜里的衣服,大多都有10年以上的衣龄。家里的吹风机也有将近20年的历史,现在很多家庭可能都已经换上了负离子吹风机。
在我家,吃饭时如需要用到酱料,用完要立马放回冰箱。不能等到吃完饭,才放回去,因为食物回温后再冷藏,会比较费电。
上小学时,每当新学期来临,同学们都会有新的塑料书皮去包课本。但是我爸不会每年都给我买新书皮,除非上一年的书皮已经用坏掉。
每一年,我都会把书皮剥下来,用肥皂水仔细清洗干净,隐藏它是一个旧书皮的事实。
一格家里,用了二十多年的吹风机
一直以来,父母都很珍惜物品和资源,不仅仅是为了省钱。
北方人冬天经常会去澡堂洗澡。小时候,父母带我去澡堂时,用水也很节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去澡堂要洗个爽,所以会疯狂用水。
我的父母不懂碳中和,也不从事跟环保公益相关的工作,他们只是把节俭养成了习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成长起来,多少也会被影响到。
正因如此,从小每当我看到有浪费的现象出现时,心里就会有些难受。
初中时,宿舍的水龙头特别不好关,要非常小心地关到一个特定角度,才能完全不漏水。我会趁大家睡着之后,出去溜达一圈,把所有的水龙头,都检查一遍,拧到最合适的位置,才会安心睡觉。
小时候,这样做更多是出于习惯。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环保意识,更没有去想这背后有什么深意。
苏一格分享如何自制洗衣粉及其好处
高中去加拿大留学后,我开始接触到垃圾分类。
认真地研究垃圾回收规则,学习哪种塑料可以回收,哪种不可以,这些知识让我在消费前,会多思考一步。比如说,薯片袋子不能回收,但是薯片盒可以回收,因此我就会买盒装的薯片。
环保,于当时的我而言,就是做垃圾分类时很认真。酸奶瓶喝完会洗一下,纸壳箱上的胶带会去掉,因为这样回收效率会更好。
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丢到回收箱里的垃圾最终去了哪里,以为塑料可以被无限回收。
事实上,一个塑料瓶,只能回收两到三次,而要完全降解它们,平均需要500年以上的时间。
真正让我开始关注环保议题,是看了王久良导演的《塑料王国》,这部纪录片拍摄了我国施行洋垃圾禁令前,山东村庄的一个洋垃圾处理厂,揭露了跨国的垃圾流动和塑料垃圾对人的侵蚀。
《塑料王国》截图
《塑料王国》截图
在那里,孩子们在很小时,就会通过闻燃烧塑料产生的气味,来辨别塑料的种类;女孩子会在污水池子里梳洗头发;小孩子们则拿着垃圾山里捡来的医疗器械玩耍。
《塑料王国》截图
出生于山东的我,从未想过在家乡的土地上,有人过着这样的生活。
我开始思考,经济全球化,它到底是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那些富有的地区制造了更多的环境问题和垃圾,然而,承担环境代价的却是一些比较贫穷的人。
从那以后,我有意识地去了解环境问题,并把环保意识,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践行环保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困扰是会有的。
大概是在读大二的期间,我希望身边的人都可以很环保的生活。经常会和他们讲一些关于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好处,回头想,自己确实挺烦人的,有点像父母跟小孩唠叨的感觉。
有一段时间,我害怕去交新朋友。
当时朋友们喜欢开party(聚会),会点很多外卖,通常都吃不完,非常浪费,而且会使用很多一次性餐具和杯子等。
我常常暗自担心,如果自带杯子和餐盒去,他们会不会认为我很“作”?或者觉得,我表现得很关心环境,假装很高尚的样子。
此外,看到制造大量垃圾很浪费的场景,我心里也会感到很难受,后来索性就不去参加聚会了。
那时候年纪比较小,害怕表现出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
这几年,我越来越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我知道自己是在做一件很酷、很有责任感的事情。
苏一格本人
更多时候,我会切实地感受到自己行动的力量。
之前有一个刚认识的朋友,他听说我是一个很环保的人,初次到我家做客,就开始和我打辩论。我说有些物品可以重复利用,他说浪费水;我说可降解产品,他说环保营销。
但是当聚餐结束后,他看到我一个人默默地把所有的垃圾,开始分类、清洗、回收,并且是很自然、很开心地做这样一件事情时,他走过来,开始和我一起做垃圾的分类。
我逐渐意识到,环保这件事,重点不是在改变别人。当你做好自己的事情时,自然会有人被你的执着所打动。
垃圾分类的意义
宣传环保,并不是鼓吹大家活成地球的奴隶。
大家想保护和在意的事物,往往都是跟自己有关系的。那么到底如何推广环保呢?
现在的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结论,或许乍一看觉得很荒谬,和环保本身并不搭边。因为它无关减塑和节能,也不需要作出任何减碳承诺。
我给出的推荐是——多做一个自然人”,少一些我们作为“社会人”和“经济人”的这两种属性。
一个简单而具体的实践是,多逛一逛集市和菜市场,摸一摸沾有泥士的蔬菜,与具体的人打交道,感受一下市场和大超市的不同——它所包含的人情味和季节气。
也可以是种一株植物,或者淋一场雨,然后闻闻衣服上除了汗味、香水味、干净的洗衣液味之外的自然微生物军团气味。
当我们和自然建立更多联系的时候,大家才会更积极地保护它。
苏一格分享如何应对环保焦虑
如果我们都活在城市的水泥盒子里,野生动物在电视里,美好的自然环境在电脑壁纸上,食物来自外卖或冰箱,环保就是陌生而遥远的。
再严重的环境问题,看起来都像是个故事。
环境纪录片刚看完觉得很吓人,久而久之,真实上演的故事,马上就会和某个虚构性灾难电影的画面混淆,消失在记忆里。
总会有其他更紧迫的事情,需要我们的关注。
共处一片海滩,上面是动物留下的痕迹,下面是人类留下的痕迹。
当然,过度的环保焦虑,也不值得提倡。
老一辈的人没有面临空气污染、气候危机等问题,但是也曾遭遇战争、饥饿等问题。
我们这一代人,递到我们手里的试卷,有一道很大分值的题,就是气候问题。
与其讨论这道题有多难,不如把注意力放到,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闯这个关。
我是不是可以做出我生活中小小的改变,来一点一点的抵消,抗衡呢?
也许是节约一个矿泉水瓶,又或者是少用一根吸管。
我愿意相信每一根吸管都可能对应上远处的一只海龟。虽然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救一只动物也是有意义的,所以一块小小的塑料我也愿意节约。
散步时,苏一格会顺手捡拾户外垃圾。
我时常会幻想一个画面——在我的葬礼上,那些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那些与我链接最深的人,他们会谈论一个怎样的我?
我想他们口中的我,永远不会是我穿什么品牌的衣服,开多好的车,用多贵的化妆品。
而是关于——我做了什么,有着怎样的个性帮助过谁
人活一生,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点击“阅读原文”
来微博看更多精彩内容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