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头爸
微信的推送机制改版了,不再是发送时间而是按照阅读情况来推送,这意味着你们有时候会看不到我们的推文。为了不走丢,大家可以给公众号加“星标”,每次看完文章后“在看”,谢谢大家。
前几天石头的爷爷给石头打鸡血,说勤奋比什么都重要,学习就是要头悬梁锥刺股blabla……
好吧,又是几十年前的老话,我都听腻了。等石头爷爷教育完,心满意足的去唱红歌后,我拉着石头说,别信你爷爷的话。
死读书不对,死勤奋也是不对的。
不光是石头爷爷,其实现在整个大环境,在学习这件事上都是一根筋的信奉“勤奋”二字。
说真的,拿勤奋说事其实很讨巧,因为勤奋很容易就能看到,也很容易就能模仿起来。
别人学习10个小时,我就学习 12个小时;别人加班到12点,我就加班到凌晨3点,别人看10本书,我就看20本书……
这个模型似曾相识吧,对,去年火到今年的“内卷”,说的就是这种你追我,我赶你的现象。
但,只要在桌前熬着,只要多买几本书,就够了,就能走上人生巅峰吗?如果是,今天文章到这也就结束了。但亲爱的读者,发现了么,进度条还有很长。
在聊是不是之前,我想先提一个人——雷军。
雷总应该是咱们知道的人设最亲民的互联网大佬了,也正是因为他的亲民,很多人会刻意的把他塑造成一位“平民英雄”。
小米上市之初,有很多人出来分析他为什么能成功,说来说去最后的结论都是勤奋二字。比如 6x 24 小时工作制,经常不眠不休……
当然,这些说的没错,雷军的确是个很勤奋的人。
但是,这解释不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和他一样6x 24 小时工作制,经常不眠不休的人很多,搞996的公司也很多,但做到雷军这个成就的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甚至达不到自己的预期。
问题出在哪儿呢?是不是除了勤奋以外,还有什么关键因素呢?
有,还不止一个。
第一个关键因素叫:“专注”。
孩子也好,我们也好,当想要认真学习或认真工作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难题”:
孩子要看书了,突然肚子开始疼了,得去上厕所。
好不容易回来坐下,在客厅玩手机的爸爸大叫一声我五杀了,然后孩子就跟猫一样竖起耳朵,问:爸爸怎么了,我们要不要出去看看?
当然,还有铅笔得削一下了,放在客厅的玩具还没收回原位,口渴了要去接一杯水……
不光孩子,咱们想要认真工作的时候,也会突然想起下昨天下单的东西似乎没发货,要去确认一下啊;前几天收藏的抖音里的办公小技巧忘了,得去看看。
一开抖音,哦吼,几个小时没了。
类似的例子还能继续举,但咱们不啰嗦这些,找一找共同点:为什么一到要学习,要工作的时候,全世界都在阻碍你。
读书的时候,学渣和学霸受到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
老师们总会吐槽学渣们:玩也没玩好,学也没学好。然后,老师们还会拿学霸举例,说:你们要跟学霸好好学一下,看他们,玩也玩到了,学也学到了。
你问老师,为什么学霸是学霸,老师会回答,你看他多努力。
注意关键词,老师说的是努力,不是勤奋。
大多数老师,不会要求学生一天学满多少个小时,他们的要求其实是,学进去。
如果从学霸身上,只能学到一个轻描淡写的勤奋的话,那还不如讲讲铁柠磨成针的故事好了。
文章开头,我跟大家表达了我的一个看法:勤奋很容易就能看到,也很容易就能模仿起来。
毕竟,勤奋的表象就是多花时间,我在桌子前面坐10个小时,你就不能说我不勤奋了吧。
但是,但是,当你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当你看两行字,就玩一会橡皮,写两道题,就刷一下抖音时,坐在桌前的十个小时的“勤奋”就会变成浪费时间,成效低下而又疲惫不堪。
做出勤奋的样子很容易,难的是一直保持全身心投入。
大家可以试着回忆一下自己人生经历中遇到过的优秀的人们,他们和别人在学习/工作的时候会有什么区别:
他们在集中注意力学习和工作的时候,似乎可以忽略全世界,可以长时间保持全身心投入、高度集中注意力。
于是,图书馆里的学霸会在看完书以后看着手表说:哎呀,怎么就到晚上了。而旁边的学渣每分钟的60秒怎么过的,门清。
这才是隐藏在勤奋表象背后的真正特质,一种更重要的能力:专注。
第二个关键因素叫:“善于思考”。
抱歉,我还要拿雷军举例。翻一翻他人生履历,会发现这份履历简直是24K金一样晃眼。
  • 1969年出生
  • 1987年考入武汉大学,2年修完学分
  • 大学期间和别人合写了一个加密程序
  • 毕业后觉得市面上关于程序的书不行,写了一本《深入DOS 编程》,成了畅销书
  • 23岁加入金山软件公司,29 岁成了金山公司总经理
  • 2000年,创办卓越网
  • 2004年以7500 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亚马逊
  • 2007年金山上市,他功成身退
  • 2010年41 岁的雷军创立了小米
  • 2019年,小米上市
雷军虽然不是清北的学生,但这份履历拿出来,咱必须要承认他是个天赋异禀的人。大家如果去百科上看雷军的经历,就会发现他在学习、计算机、领导力、战略乃至个人魅力上都有太多的优秀特质。
就一个勤奋概括雷军,显然是不科学的。
当然,他身上一些与生俱来的东西我们学不来,但领导力、战略能力等与思维相关的那些,是可以培养的。
不知道大家上知乎的频率怎么样,在知乎上,有大量的这样类型的提问:
总结一下,就是想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去一次性、快速地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我称这种思维方式叫“快餐式思维”。
这也是现在很多营销账号、营销课程的惯用手法,这样的做法会给人带来一种迅速的快感,然后沉浸在这样的单一的勤奋中。
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那就是自己努力的程度还不够,然后开启加倍的勤奋。这种无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勤奋,说实在的,有点自虐。
如果想高效学习,专注学习,那么重要的是花时间思考题目背后的知识原理。不然强迫自己专注起来,也是很难为自己。
要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的背后规律。它们是绝对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识,而进行改变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影响结果的真实因素,然后在这些真实的因素上,再加上勤奋,从而取得自己心中理想的结果。
那么,咱们怎么才能够最高效率地发现这些规律呢?
  • 多阅读,见过宽广的世界,自然更容易发现内在的规律;
  • 多总结,培养反思复盘的习惯,找到正确的方向。
当然,这一切的最终导向,就是让孩子学会思考,善于思考。
今天的这篇文,其实也是我自己最近的反思和总结。
最近一两个月,我和ET爸都陷入了死勤奋的怪圈。因为阅读量和涨粉都大不如前,于是我俩文章越写越长,越写越泛。
坦白讲,我回看了下上个月的文,其实挺多自己都不是很满意。当然,我们俩已经纠正回来了,大家不必担心。
只是很想跟大家说一句:成长和学习是伴随终身的,我们大人稍不注意就会犯的错。孩子犯很正常,陪伴孩子一起解决,一起成长就好了。
我很喜欢很早以前看过的一句话:脚踏实地重要,但也要记得抬头仰望星空。
我很喜欢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用,也希望大家所有的努力,都能获得所愿的结果。
-End-
点👇,关注这个宝藏公众号
点击图片查看“十万个为什么”团购详情
⬇️⬇️⬇️
⬇️点击“阅读原文”入手《十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