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头爸
微信的推送机制改版了,不再是发送时间而是按照阅读情况来推送,这意味着你们有时候会看不到我们的推文。为了不走丢,大家可以给公众号加“星标”,每次看完文章后“在看”,谢谢大家。
大家好,我是石头爸。
本来这篇文章应该早发,但因为已经和外研社约好了要做清仓书,就只能挪到今天发了。

距离这个话题最热的时候已经过去整整一周,作为一个自媒体博主,显然要被打不及格。
不过好饭不怕晚,四天不看文,就等这一天。
我并不打算单聊一个双减政策,因为在方向选择这样的大话题下,单看一个政策无异于管中窥豹。双减一锤子打死了教育机构,对家长来说,是加重了自己的教育负担。
所以政策一出,埋怨的声音不在少数。
但如果目光看远一点,把这几年国家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的教改政策串起来看,双减只是教改这盘棋的一次落子。
为什么要教改,很大程度是因为大面积的家长累,孩子苦,已经严重影响到民生。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苦哈哈的情况呢?
因为原来的教育模式遵循的逻辑不友好。
在这个逻辑下,升学率尤为重要。
孩子只要进入了优质的小学,那么就有比较高的可能进入优质的初中,而优质的初中又往往意味着更有可能进入重点高中。
重点高中就不用说了,增加的是进入重点大学的可能性。
无论家长多么佛系,多么有方法,甚至家里金山银山攒了不少,看到升学率时,还是会忍不住多看几眼。
如何确保自己的孩子能在每一个升学路径中都占据优势呢?幼升小阶段,需要靠学区房。初高中阶段,则需要靠校外培训。
因此,这两个概念被炒了起来。
过去的十几年里,每年都能听到提倡素质教育的声音,别买学区房,别上培训班,但孩子们还是偷摸着请学校的假去外头上补习班,就是因为教育的逻辑没变。
所以,提倡了多少年的素质教育,家长就焦虑了多少年。而要打破这个现状,就是要从这个逻辑本身入手。
现行的大多数教改方案,都围绕这个逻辑设定。
事情一件一件办,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我们迎来的第一个重磅改革就是来锤学区房的。
就近划片区入学:孩子们在若干个相邻学区范围内进行抽签,抽中哪个学校就念哪个。
这个政策的底层逻辑很清晰,通过抽签均分生源,让家长和学校都获益,打破好学校神话。
学校受益?
对的,办好一所学校的条件主要有4个,投入、管理、师资和生源。
对学校来说前三项大多是稳定的,只要生源好,学校的成绩自然也会上去。而学校的成绩上去,和曾经的重点学校之间的差异就会缩小。
学校之间的差异缩小,家长也就不会过分纠结孩子的学校,也就不用花费巨资买学区房了。同时,优质老师不会只向几所学校汇聚,学校也不用为没有好生源担忧。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有一个专有名词:飞轮效应。这也是前世界首富贝佐斯的看家本领,亚马逊采购成本那么低,靠的就是这个。
我估计会有很多家长明白政策制定者的良苦用心,但同时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也会有顾虑:这个政策的初衷是好的,可能成为现实吗?
我认为能,因为催生出学区房的就近入学制度,在一开始没有演化到现在的畸形程度。
回想一下我们那个年代,学校之间的差异很小,那些普通高中的升学率还经常比后来成为重点高中的升学率高。
因为在当时,学校之间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优质生源没有向某一特定区域聚集,学校接受到的生源也相对平均,优秀的骨干教师,也还没有现在这么集中。
就近划片区入学,就是希望回到当时的那个,教育资源相对平均的年代。
教改我当然支持,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学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名校资源好老师好,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我可不想让孩子做小白鼠。
别急,我们迎来了第二个政策:
分配生制度:把重点高中的招生名额拿出来,强行打散,根据毕业生人数,按比例分配给各个初中,从而实现教育资源和学生生源的均衡分配。
在新政试验田杭州,这个政策令“菜中”崛起,因为分配生的竞争不在于全区或者全市排名,而是校内排名。
前段时间杭州中考结束,分数线出来以后,让不少家长和孩子措手不及。
因为,尖子生不再独占鳌头,而是泯然于众。
有些放弃分配生资格的尖子生选择拼裸考,因此无缘排名更靠前的重点高中。另一头,则是菜中、公办校的崛起,不少孩子都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重点高中。
好初中=好高中的固有逻辑被强硬掐断。
这也不是杭州一个城市的事,教育局已经明确提出,从2021年开始要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分配生制度,而且比例不得低于60%。
未来,有钱的家庭要让孩子上贵族民办初中,没问题,就是择校会要求孩子的中考分数要考高一些。
而条件一般的家庭,孩子跟着分配生制度走,中考分数要求还低一些。
因为家庭条件而产生的教育不公平,在一堵一疏之间就被拉平了。
当然,如果只做到这一步,各个阶段的学业压力依然会很大。特别是到了高中,前面积蓄的竞争压力会在这三年里释放,还是会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
所以,我们迎来了第三个政策:
双减政策:重拳出击教培行业,增加孩子在校时间,推进公有课程资源,把孩子们的压力源头全部掐断。
坚持从严审批机构,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说白了,教育还是个全国人民都关心的大事,但事再大,也和你资本没关系,想从中牟取暴利的,拜拜了您嘞。
机构的退出,让很多志在鸡娃的家长无从下手。
这个操作,就像是剧院里所有的观众都已经站起来看剧了,突然从门口冲进来一个保安,大喊一声:都TM坐下,谁站着我敲谁脑袋
教育圈讨论了2年的“剧场效应”,就这么简单粗暴的解决了。
同时,双减也不是堵死了所有爱学习的孩子的路,文件同时也提出了呀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
孩子要补课,直接上国家队,保证线上学习的信息量。孩子要真的学有余力,在职优秀的老师来给你答疑可好?
现在回头再看看双减,会发现国家已经铺垫很久,一直尽力压缩孩子校外培训的需求。
当然,温和的手段收效太慢,从P2P到比特币,国家兴许已经意识到了,对待乱象,说理没用,就是要上棍子敲脑袋。
以前的路子走歪了,现在就是要通过雷霆手段给掰过来。
回到今天话题的开始,教育改革到底要改到什么样子?
我想,目前要做的事情是用就近划片区入学、分配生等多个制度让小学初中实现教育公平,用双减政策掐断不良因素对教育纯粹性的干扰。
也许对一些有要求的家长来说,负担会比之前重一点,因为很多事要靠自己了。
但,换个角度想,这也是一个机会,素质教育的时代会全面到来,孩子也有了真正全面发展的机会。
负担会重了点,也还有我和ET爸帮忙呀。
-End-
等了3个月,还因为送礼太多删了文⬇️
点击“阅读原文”也可参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