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ET爸
微信的推送机制改版了,不再是发送时间而是按照阅读情况来推送,这意味着你们有时候会看不到我们的推文。为了不走丢,大家可以给公众号加“星标”,每次看完文章后“在看”,谢谢大家。
中午和同事吃饭,聊起她三岁的女儿。最近她上了双语幼儿园,才几个礼拜,明显对一些英语的指令就有反应了,同事挺开心。
我忍不住说,咱们也真是操心,世界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放,疫情期间一大堆事情要操心,这都不忘让孩子学英语。
他说:疫情总会过去的,大家都困难的时候,正好埋头努力嘛。
我问他:都2022年了,你觉得英语依然非常重要吗?
他说:当然,世界语言,学好了肯定有好处的。
我心里想:英雄所见略同,那我不用劝你了。
都世界排名第二了,英语还重要吗?
当前的主流观点,是留学=亏本投资。很多留学生几十万上百万花出去,回来拿着几千块的工资。
但我2006年毕业的时候,留学还是个很了不起的事情,也挺不容易的。虽然一心想去英语国家,却没抵挡住奖学金的诱惑,去了欧洲大陆。
1000欧元一个月的奖学金足以“收买”那时候的我,汇率还是1:10的年代,每个月衣食住行以外,还能存5000块人民币。
从我第一次落地欧洲到今天,15年了。当年我怎么都想不到,今天的中国已经赶日超欧,还给了美帝巨大的压力。
这些年中国人买遍世界,不仅买房子、奢侈品,还买公司、矿产资源。
现在按照我们现在对“发达”的要求,除了纽约、东京、伦敦、新加坡、巴黎、悉尼等,欧美大部分城市都可称为村,不仅被北上广深港吊打,更比不上成都、苏州、杭州、武汉、重庆、天津等。
🇫🇷名城戛纳,干干净净的小城,最高的几栋楼也许就是这条滨海大道
不过,文化、语言的发展,有很大的惯性,是滞后于经济的。
英语取代曾经的世界语言西班牙语、法语,花了几百年的时间。
中文对英语的追赶也是需要时间的,很难预计要多久。
绝大多数先进的自然、社会科学知识,还是用英语发表的;而AI翻译技术的发展,也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慢很多。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熟练掌握中英文双语,依然会是难以取代的竞争力优势。
《中国合伙人》里的那个年代,拿到美签的黄晓明开心的像范进中举一样。现在的我们更加自信,选择更多,但学贯中西总是可以左右逢源的。
别让孩子错过英语思维
和同事继续聊,说到孩子在幼儿园里外教都是直接带着说英语,感觉进步很快。自己在家里“教”,感觉除了用中英文一起说的方式,很难想出别的办法。
确实,我们这代人没的选,全都是从中文学到外语,很长一段时间、或者一辈子都需要中文作为思维的“拐杖”。
我们的学习经历里,英语最常见的教法就是“xx用英语怎么说?”这样学出来的英语,习惯一定是用母语造好句,然后翻译成英语。
现在我们千方百计的让孩子提前启蒙英语,读原版,上外教课,为的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英语思维。
简单的说,英语思维就是直接用英语思考think in English, stop translating in your head,而不是在中英文之间来回翻译。
原因很简单,用中文做拐杖,事倍功半,效果减半。
在真正的双语环境的长大的小孩,是可以做到无缝切换的。
比如是华人家庭居住在国外,在学校讲英文,回家自动变成中文。这种小朋友是真正的双母语。
在国内的家庭,也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避免“xx用英文怎么说?”的家教方式。
比如,最简单的,用英语看图认词,建立单词和概念的对应:
有了一定基础后,再进入短语、短句的锻炼,试着用英语看图说话:
在陪读各种绘本、分级的时候,达不到全英语的状态没关系,可以中英文混合说。
既可以同样意思的句子中英文各说一遍,比如,“What are they cheering for?这两位他们在庆祝什么?Did they score? 球了吗?”
也可以把孩子听不懂的,或者自己也不太会的,用中文补充进来,比如“Emma, what are they doing there? 是马戏团在游行吗?What animals do you see?”
反正,别问“进球用英语怎么说?”、“circus是什么意思?”。
同事听了我的建议,说太好了,如果全部说英文,我都得回炉重修一下。

亲子英语,孩子学我们也得学一点
“不过,我还有个问题,平时工作里面,我和歪果仁对话开会都没问题。怎么到家想和孩子说英语,反而没话说?”
我开心的回答他:这个你问对人了,我专门研究过。

确实,这个问题看似小,其实非常有意义。
一来,这是语言学习的目的,因为能够在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才是真正有用的。
二来,这是陪孩子学习的关键,和孩子一起学习、进步,才能一直有共同语言。
国外的爸妈、保姆逗娃的时候,嘴里都一套一套的:
"look at your chubby cheek"
(看你圆滚滚的小脸蛋)
 "hey who just had toodie bomb"
(谁刚刚放屁啦)
 "oh I just couldn't snuggle you enough"
(让我好好抱抱你)
后来去朋友家做客,好几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叽叽喳喳的过来聊天,也花了好久才听明白小朋友们的语言。
还学会逗要举高高的宝宝:
you wanna uppie in the air? 
(要举高高吗?)
yes I wanna uppie high in the air, ad(g)ain and ad(g)ain and ad(g)ain! 
(要举高高吗?要的,要举很高,举了还要!)
其实逗宝宝、和小朋友们的聊天,就像中文里也自成一套体系一样,也算是一个“专业”领域,需要专门的学习。
而这些,我们一般只能美剧、动画片里学到:
难度是不大的,都是简单的词:
就是平时用不到,用到的时候想不起来。
Emma很小的时候,除了常见的hug(抱)、kiss(亲)、goodbye、see you、give me five等,我还尝试主动用一些简单的短语指令:
  • Come here
  • Come on
  • Get up
  • Let's play
用这些来代替“过来、加油、起来、来玩吧”。
大一点以后,经常说的有:
Do you want to pee/poo 想要尿尿/便便吗
Do you want some water喝点水吗
Time to go home 该回家了
Time to go to bed 该睡觉了
她的回应,也从刚开始的点头摇头,"yes/no",到后来的"I don't want to sleep now"。
我经常和Travis说don't be so messy或者look at the mess you made,虽然他现在还听不懂,但知道我的语气和“看看你又干了什么好事”是一样的。
当然,他也有办法应对,就是假哭:
这些对话用语,大部分爸妈应该一看就懂,学起来其实真不难。花一点时间学习、积累,很快就能上口。
哔哩哔哩上有个动画,我之前推荐过:
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Z4y1p76Q?p=26
不少亲友和读者都觉得和孩子一起看有意思,经常就能一起“对台词”了。
所以,亲子英语其实和校园英语、工作英语一样,是一个专门的场景,有相对“专业”的句式、用词,应该专门学习。
今天写的有点长,替直接划拉到文末的爸妈们小结一下吧:
  • 中国会越来越强,但孩子打好中英双语基础肯定是有好处的。
  • 趁孩子小,锻炼他们更多地用英文思维和反应。
  • 亲子英语很重要,也很有趣,多陪孩子看看英语动画,就会有话说了。
和同事聊天的收获,是敲了他一顿饭。但他听说我准备写一篇文后,觉得我应该请他吃大餐,因为他提供了宝贵的灵感。
你们说呢?
点下面的图片就能拿下⬇️
-End-
点👇,关注这个宝藏公众号
“阅读原文”,也可参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