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有这几个原因。


一,社交媒体上的“白肺”定义很模糊。

有可能就是做了胸部CT后,发现肺部有一些改变,可能包括从非特意改变、到肺炎、到严重肺炎等各种情况。

二,肺炎病例多见(包括年轻人),可能和过度诊断有关。

昨天听了上海某私立医院全科主任的报告,她提到很多去医院就诊的新冠病人根本没必要去看病。

可以想象,很多阳性病人去医院看病做了CT,而CT有可能过度诊断肺炎。

比如2020年早期一篇武汉论文,包括了58位无症状的新冠病人,平均年龄42.6岁,这里面只有28%的人后来出现了症状,只有14%发烧。但研究者通过CT诊断94.8%的病人肺部有毛玻璃样改变,因而称他们为“无症状肺炎”。
又比如,2022年1月天津首次奥密克戎疫情从课后班开始,因此有不少儿童阳性,但天津发布42%的病人都有肺炎,这个比例远远高于后来任何一地的肺炎比例。
对这两个例子,一个合理的解释是肺炎的诊断是过度诊断。

协和的新冠指南(中国医学的天花板)特意提到:

「对于没有危险因素的阳性人群(比如既往健康的年轻人群)不建议常规进行CT检查。」

三,社交媒体是个放大器。

有可能一开始是一些医生在社交媒体上提到看到有白肺的病人,然后大家一传十、十传百、滚雪球般地放大了白肺的病例。

现在大众觉得白肺很多,多到有医生说白肺没那么常见时会收到谩骂。

而来自医院的消息却是这样的:

- 这是一位朋友前两天的留言:阿医生,有一点我不太明白了,自媒体上看到很多医生发出来的说自己医院里或者门诊收治发现有很多白肺,为什么我们医院没有?我们二个院区都没有?

- 昨天的全科主任在中美都行医,她说没见到什么肺炎病例,比她在美国德尔塔时代见的肺炎少多了。


不过这两家医院都在大城市,其他地方或小医院的诊断方法可能不统一。还有我们这里说的都是新冠病人中有肺炎或白肺病人的比例,最近中国疫情爆发,不管多小的比例绝对人数可能也不容小觑。

四,到底真正的白肺有多少呢?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12月27日的发布会上回答了这个问题:
- 严重肺炎,在影像上白色区域面积达到了70%-80%时,才通俗地叫白肺。
- 临床上出现白肺,主要是高龄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但是占比非常低。(注意她说的是非常低)

总之,“白肺”是个流行词,真实病例可能远远比我们以为的要少,期待看到真实统计数据。如果不是高龄合并基础病的老人,不必太担心。
更多:

如果觉得文章靠谱,请转发订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