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福至,反哺润田;以心养清,减少俗虑 | 第3440期
  点击收听  ▾
「为你读诗」与先正达集团中国 特别呈现
冬至福至,扬升希望,向春而生
「留言」:秸秆反哺土地,也请你用“三行诗回馈生活吧
今日冬至,天地间的阳气开始逐步回升。古人将这一天视为大吉之日,认为阴极阳生的时候,诸事也会否极泰来。今人似乎也延续着那份不老的情怀:扬升希望,唤醒热望。
岁月向晚,山河逢冬。此时,人间更需要储备暖意,好在冷冬时节馈赠给所爱的人。
遥望白雪皑皑的东北平原,还田的秸秆正源源不断地为这片土地浸润希望,恰似对生命的钟情,更像一场富有仪式感的回馈。
暄腾腾的秸秆静卧地表,本是世间最为普通的景象,却在冬日里平中显奇,为农闲期的耕地披上温煦的外衣。泥土在养精蓄锐中提升肥力,为种子蓄力来日的惊喜。
我们有幸与土地伴生,这何尝不是一种踏实而亲密的关系呢?
四时佳兴,可与人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仅是指种庄稼的季候,也是说人类对自我的调理。
天地清寒,人们出门负暄赏雪;暮色染夜,便静待福气的降临。有浮生半日之乐,得淡泊宁静之怀。
据《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年终岁末,古人向来有收敛生息的习惯,气定神闲地反省一年的生活。
正是在冬日反躬的仪式感里,我们开始与自己相处,拥炉听雪,以心养清,减少俗虑。
冬日以雪款待人间。人们以热乎乎的食物,犒赏努力生活的自己。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煮汤圆,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在舌尖提醒我们,思念会露馅,冬至福也至。
冬至时节,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散失的热量比吸收的多。土壤似乎也顺应“冬藏”之道,卸下疲惫,以自然的节律积蓄肥性,舒张孕力。
就像秸秆还田,保墒固土,为来年的作物蕴藏起宏富的养分。人们守护大地,让它迎来一年中最饱满的滋养。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比起被他人呵护,我们更乐于守护那些柔弱的灵魂和谦卑的万物,让自己的内心升起亮色,遇见别样的天地。
散文作家“故园风雨前”说:“有的东西虽然不具体却是生活必需品,缺了就过不踏实。最近很长时间都缺这个——辽阔。”
对于深居水泥森林中的我们而言,无比渴念从辽阔的大地中找回一种对生活的定力,渴念从可贵的泥土里,洞见生命的生生不息。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感喟,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生活是离不了泥土的,土是他们的命根。
土地总能赋予我们一种生存的充实感,而调配土壤,反哺润田,建设良田对人类生命的给养,并非一朝一夕可成。
由此,想起纪录电影《人生果实》里诗意的旁白:“风吹枯叶落,落叶生肥土,肥土丰香果,孜孜不倦,不紧不慢,人生果实。”
生活最好的状态,是从未放弃成长。冬至,为自己埋下一颗新生的种子吧,告别阴霾,向春而生,但愿你我都能采摘下属于自己的人生果实。
2022年12月22日,冬至
撰文 | 肖 尧     校对 | 西格玛
本期节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和先正达集团 
共同合作的润田项目特别支持
Winter          Solstice
留言分享
秸秆反哺土地,也请你用“三行诗”回馈生活吧
打开窗,春生冬至时
👈🏻往两边拉,门就开啦👉🏻
润田项目
+ + + + + + + + + + + 
润田项目以“气候智慧型农业——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秸秆还田与土壤健康促进项目”为核心,通过在东北和华北平原粮食主产区建立秸秆科学还田和保护性耕作核心示范区,提高土壤健康水平,减少水资源消耗,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 + + + + 
诗意的人
张玮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闻中心主持人、主编。曾任CCTV-7《致富经》栏目主持人,现任《聚焦三农》《三农三人谈》栏目主持人。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为你读诗」
“人,充满劳绩,仍诗意栖居”
本期音乐和绘画
配乐来自肖瀛《当你老了》《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配图来自合作艺术平台Artand(头图:林夕子;插图:杨鹤)。
明日预告
12月23日晚10点,配音演员冯骏骅为你读诗人李元胜的作品《不要惊动那发愣的人》。
- 特别提示 -
「为你读诗」商务广告合作:
微信:ad_bemyguest
如果不想错过「为你读诗」,不妨给我们加上星标🌟,还可以动动小手为自己的微信升级,观看我们的视频号直播节目。
From OCTOBER
一诗一瞬
寒冬漫漫,远在1240km之外的朋友,你还好吗? 
我说,夕阳西下,人在天涯 。
你说,万里尚为邻,天涯若比邻。
只要爱在,情在,义在,天涯也咫尺……
点击阅读原文分享你的一诗一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