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文章开始之前先分享一个超级大大大福利,618专属购物红包,最高618元
复制¥xRhqXTVh2hL¥(两边的¥也要复制全),
打开淘宝或者天猫客户端,就可以领红包啦,淘宝的羊毛必须薅,期待你们的战报!
(如果复制淘口令到客户端,没有弹出红包,直接在对话框里点“粘贴”,把口令粘过去即可)
好了,福利说完了,下面进入正题~
就昨天,闺蜜给我打电话约我去看电影。
“最近真是忙到飞,不着急的话下个月吧?”
“纪录片,不来后悔!”

到底是亲闺蜜,完全知道我的软肋在哪。一出口两个关键词,米粒妈就被拿捏的死死的
这边,我正活络心思,想着下周挤出点时间跟她去看。
那边,她马上发来了电影的预告片。
看完预告片米粒妈瞬间不淡定了,只觉得热血上涌,恨不得马上冲进电影院。

这部让米粒妈甘愿做“自来水”的电影,就是刚刚上映的纪录电影《九零后》。
毫不夸张的说,这群平均年龄96岁的“90后”,绝对是顶流天团。
影片中拍摄的16位国宝级大师,有诺奖获得者杨振宁、有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有享誉国际的翻译家许渊冲、有译作《呼啸山庄》的翻译家杨苡等等。
他们对着镜头,将自己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青春往事、家国情怀娓娓道来。米粒妈隔着屏幕,都能看到他们眼中夺目的光。

这部片的导演徐蓓,在18年就推出过一部名为《西南联大》的纪录片,共有5集。观影资源米粒妈给大家准备好了,老地方,文末领取!
这部豆瓣评分9.4的纪录片,讲述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传奇学府。
8年校史,培养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172位两院院士,数以百计的人文大师。
西南联大,这所由北大、清华、南开联合组成的大学,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史上最强教学天团
西南联大是一所诞生在侵华日军战火中的大学。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南开大学被日军的炮火炸为废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被迫停止办学。
最终,三所大学决定联合西迁至昆明,于1938年4月成立西南联大。

三大顶级名校校长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联合主持校务,豪华师资力量也全部聚集于此。
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胡适、华罗庚、吴大猷、梁实秋、钱钟书、朱光潜、陈寅恪、钱穆、冯友兰、金岳霖、汤用彤……
这样星光璀璨的教学阵容,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为一代代学子们传道、授业、解惑。他们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最后一课”,传承着中华文明的薪火。
清华校长梅贻琦主持校务期间,推行通识教育理念:大学一年级不分院系,先统一学习国文、英文。
梅贻琦校长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所以他要求“越是普通的课,越要高级的老师教”。
当时的英文由钱钟书、卞之琳、吴宓等教师授课,有外教来开设法、德、日文学和语言课程,时不常还有俄文、拉丁文、希腊文、梵文课,可以说是当时全中国最高水平的外文教育。
自由,是西南联大最大的特色,学生选课、老师教课,甚至教材、授课方式,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
比如同一门《中国通史》,每个老师上课的侧重点都不同,吴晗主要讲制度演变,孙毓棠侧重经济,钱穆讲的是他《国史大纲》里的观点……
这样先进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出的学生也毫不逊色,逐渐成长为中国脊梁。
漫漫长路赴昆明
北平天津被日军占领后,教授与学生们先是来到长沙成立了临时大学。
但不久,长沙也随之沦陷,于是校方决定,由闻一多和几位老师带队,与近三百位同学组成“湘黔滇步行团”,开始了三千里的徒步西南之旅。
沿途,他们了解民情、考察风土、采集标本、锻炼体魄,把这趟远征变成了一次生动的实践课。
有位城里来的同学,在途中见到当地村民仍在使用煤油灯,非常不便,这让他下定决心去钻研水力发电,他就是后来的中科院院士李锷鼎。
‍‍
与此同时,在剑桥做访问学者的华罗庚,与同在英国的物理学家王竹溪、张文裕,还有在德国研究气象的赵九章也纷纷辗转回国,千里迢迢奔赴西南联大执教。
当时高中毕业的杨苡,本可以被保送南开大学,但学校被炸毁,无学可上的她决定去西南联大求学。

从天津乘船、取道香港,经水路到越南海防,再换乘火车前往昆明,这也是当时大部分北大、清华、南开师生选择的路线。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师生们排除万难共赴昆明,只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找到一张安静的课桌,保住中华文化的命脉。 
践行一生的校训
刚毅坚卓,这是西南联大的校训,也是所有联大人的理想、抱负,和穷其一生去践行的信念。

三所高校刚迁到昆明,物资短缺、经费紧张,但靠着当地各界人士的帮助,还是慢慢筹措出了校舍。
教室是两块木板夹着黏土建成的墙,搭上简陋的屋顶,木质窗格上没有玻璃,就用竹纸糊上。
学生宿舍是茅草房,40多个学生挤在一个大房间,没有灯,就借着窗外的亮光读书,还要忍受蚊虫叮咬。
▲闻一多先生所刻印章
由于战乱,物价飞涨,很多师生不得不在外兼职代课、卖文赚钱贴补家用。最困难的时候,校长夫人摆摊卖糕,闻一多替人刻印章,吴大猷养猪换钱……
除了生活上的困窘,日军不间断的轰炸也时时威胁着师生们的生命。
每当空袭警报一响,金岳霖就抓起装着手稿的公文包,费孝通扶着行动不便的孕妻,傅斯年拉着患有眼疾的陈寅恪,师生们互相扶持着四散奔逃。
▲躲避轰炸的“跑警报”
在不停跑警报的日子里,费孝通家里被夷为平地,金岳霖最终丢失了70万字的珍贵手稿。
但这些都没有摧毁他们的精神与信仰,甚至还苦中作乐地写了不少文章调侃。
汪曾祺先生就曾写过两位不跑警报的同学:
一位女同学等着其他人都跑光了,就去锅炉房里洗头,因为没人跟她争,热水要多少有多少;
另一位男同学,酷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端着缸子去锅炉火口上煮莲子,警报解除了,莲子也煮好了。
后来前线战事吃紧,师生们就一边做学问,一边抗战。
时任心理学教授的周先庚,直接去部队给战士们做心理疏导;化学教授曾昭伦教学生战时生存技巧;物理教授叶企孙积极筹划航空、无线电研究所,并在昆明建了一个风洞,研发驱逐机。
还有大批的联大学子投笔从戎,参加了远征军,在战场上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战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树立了一方纪念碑,上面刻有832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联大学生的名字,并由冯友兰撰写了纪念碑文。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西南联大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北大清华南开三校重返京津办学,而西南联大的旧址上,成立了如今的云南师范大学,继续传承着联大精神。
从这部纪录片里,我们可以窥见这群90后们历经艰难险阻的求学之路,引以为傲的青春故事,也能看到他们是如何成长为一代大家、国之柱石。
虽在山河沦落处,却是群星闪耀时。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才有希望。
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逐渐远去,但所谓大学精神、文人风骨却将会成为我们永久的灯塔。
这部片子适合稍大一点的孩子观看,看完以后估计他们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我要读书!一心只想学习!”
米粒妈觉得咱们应该多让孩子接触一些文学历史类的纪录片,磅礴的历史、千年的文化积淀,还是要靠我们的孩子们去了解、去传承!
这不也正是我们推行大语文教育的意义所在吗?
文史类纪录片之前米粒妈也推荐过好多,片单附上
赶快保存起来慢慢看吧!

当然啦,《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的观看资源米粒妈也给你们找好了,戳
后台回复“西南联大”就能收到观影资源啦!
作者简介:@米粒妈频道(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关注),欢迎添加米粒妈个人微信:mlm735
美国海归、海淀家长,畅销书作家。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新书《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荣登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购买链接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