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2019年5月发布的《2019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上,成都牢牢占据第五位,继续成为继“北上广深”四大超一线城市之后的中国“第五城”。
时间倒回2003年8月。中共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被当时外界盛赞为“成都历史上承前启后、开得最好的一次会议”。
也正是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上,时任的新市委领导代表第九届市委作了《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向1000万成都人民勾画出了一个极具冲击力和想象空间的新成都:用5年时间,把成都努力建设成为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
十六年沧海桑田,天府之国剧变,尽管历经风云变幻,曾经的蓝图却得以一绘到底。物是人非的背后,是中国城市经济格局的改写。偏居西南一隅的成都,以“西部之心、典型中国”的面貌异军突起,冲向国际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又一扇窗口。
谁是这张原始蓝图背后的执笔者?谁又深度参与了这座城市的命运转折?这一切都还要从2003年6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与智纲智库签订的《关于大成都城市发展与经营战略纲要》的委托协议说起。
项目名称
大成都城市发展与经营战略策划
委托方
成都市委市政府
项目策划核心背景
2003年6月,一个充满挑战和刺激的夏天。
在成都市老街宽窄巷子的一处幽静清雅的小院里,一支小分队正在紧锣密鼓地谋划着这个城市的未来,耳畔不时传来巷子里寻常人家的欢声笑语。
就在几天前,成都市政府以闪电般的速度与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签订了《关于大成都城市发展与经营战略纲要》的委托协议,双方约定在30天之内拿出研究成果。届时新任市委书记正式到岗,新一届领导班子也将发布未来5年成都市发展的施政纲领。
很多人对这次政府与一个民间策划机构的合作前景并不乐观。此前已经有数不清的专家为成都的发展战略献计献策,难以想象一个外来和尚能在30天之内念出什么新经来。按照常理,别说一个月的时间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城市发展战略,就是要真正了解一个偌大的城市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智库团队对一个副省级城市整体发展大战略的策划首秀正式拉开帷幕。(微信公众号:智纲智库)
项目核心策划内容
做减法
在团队内部的战前动员会上,王志纲老师凭借自己多年对中国政治、经济运作逻辑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对此次不同寻常的策划任务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明确想法,简单地说,就是纲举目张、做减法
王志纲老师强调,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首先要找到城市的“魂”。
他认为,智库团队必须坚持自己的方法论和特色,不能按专家的套路走;必须颠覆传统研究的游戏规则,用辩证、动态、发散的思维方式取代封闭、静态、线形的思维方式。
其次,与政府跳“双人舞”是一门政治经济学。以往做企业和项目是做加法,要走100步;与政府的合作则恰恰相反,是站在高点上做减法,只要三步。因为前者是空手夺枪、呼风唤雨地做市场;而政府的运作方式是,一旦大的方向和思路明确以后,政令一下,地动山摇。
所以,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研究中做到“眉清目秀”的同时,一定要高屋建瓴,宜粗不宜细。也许智库团队的研究成果只是几千字,但一定要敢于突破。
但仅有激情是不够的,要想在一瞬之间找到一个城市的“魂”并非易事。
在中国的棋盘上,成都的战略地位为历代的政治家们所瞩目。不知从何时起,民间就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论道:“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在的武侯祠正殿两侧,今天依然悬挂着一副由清人赵藩手书、毛泽东当年颇为推崇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使成都有点像一个独立王国,是一个最不像西部的城市。在农业文明时代,这里一马平川、气候湿润、良田万顷,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但在工业文明时代,随着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城市的崛起,尤其是重庆作为直辖市的横空出世,成都的城市地位和城市竞争力正悄然下滑。在城市之间你争我夺的竞争态势下,成都的机会在哪里呢?
成都在哪里
究竟应该在什么样的坐标上来审视成都?这是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在智库团队进入成都之前,围绕成都城市定位的理解可谓各种各样、五花八门。成都人谈起成都,多少有几分陶醉,这里的确是一片得天独厚的人间乐土。
按照官方的说法,成都在1993年就被国务院定位为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商贸流通中心、金融中心、科教文化信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但这种提法与近在咫尺的重庆大同小异;后来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成都又提出要打造“西部战略高地”;也有很多带有城市推广色彩的说法,像什么“多彩之都,美食之都,成功之都”等等。
与上述角度不同的是,智库团队一开始就是跳出成都看成都、跳出西部看成都,站在整个中国城市竞争的版图上来定位成都、发现成都。
随着城市化浪潮的高速推进,在中国的城市经济版图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三大城市经济圈——京津唐城市圈、“长三角”城市圈、“珠三角”城市圈。这三大城市圈无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起步最早、发展最成熟、最具规模化的地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担负起中国城市化领头羊的角色。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三大城市群都无一例外地处在东部地区,占国土面积2/3的西部却是一个巨大的空白。
智库团队认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正摆在所有西部城市面前,时代在呼唤西部挺起城市化的脊梁。
可以说,中国非均衡发展的经济战略在经过几十年的倾斜之后,已经颇具成效。而为了实现整个经济的均衡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中西部的崛起至关重要。没有西部的城市化,难以想象中华民族的复兴;而西部崛起的关键还在城市,特别是能否最终形成可以支撑起整个中国城市化版图的中流砥柱。
于是,在智库团队眼里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卷:东部三大城市圈为中国的综合实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犹如一支强劲的长弓,而长江流域经济带则如一支利箭,张弓搭箭,确立了中国经济整体均衡发展的格局。但决定这支箭的射程和威力的关键不仅在于弓,更在于是否有强有力的支点。也就是说,从国家战略出发,东部的城市群做得再好也只是锦上添花,而西部城市群则具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可能。在城市中国这个引弦待发的格局上,幅员辽阔、发展滞后的西部亟须形成新的城市圈作为发力点!
如果说中国城市经济的新格局是张弓搭箭的“3+1”,那么“3+1”格局中的“1”,只可能出现在西部!这是历史给予西部的一个没有任何理由拒绝的天时!
而放眼西部,在有可能竞争的“种子选手”中,谁能抢先一步、扮演“1”的角色呢?
毫无疑问,最有条件争当第一城的只有三个城市,即重庆、西安、成都。这三个城市三足鼎立,都有争当“西部第一城”的雄心壮志,正在上演一部当代西部的“三国演义”。
但提起成都就无法回避重庆。在成渝城市圈中,成都与重庆历来是一对欢喜冤家,谁也看不上谁,但谁也离不开谁。与此同时,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成渝城市圈的战略地位正日益凸显。成渝城市圈作为长江经济带的起点、西部城市轴的中心,北拉西北、南带西南、东联华中、西引西藏,是西部当时惟一形成城市经济圈的区域。
相比而言,西安是陕西省的单核城市,显得势单力薄,终难和前者抗衡。
由此可见,以重庆和成都为两极的成渝城市圈最有可能成为启动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取得进入“3+1”格局的入场券。但当时成渝城市圈只具备形态松散的雏形,成都与重庆之间并没有形成紧密的竞合关系,各自为政的格局导致这里只有城市群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区域中心城市。对成都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因此,成都欲成为“3+1”的“1”,必争西部之先;而欲争西部之先,必先争巴蜀之首。
智库团队由此得出结论,成都市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战略目标应当是促使成都成为成渝城市圈的真正意义上的区域中心城市,担当成渝城市圈的领导角色,推进城市中国“3+1”格局的真正形成!
成都“张弓搭箭”示意图
成渝论剑
那么,在与重庆的博弈中,成都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坐上“西部第一城”的头把交椅呢?
谁都想当中心城市,因为谁都知道中心城市是高级资源最集聚的地方,结果也导致了城市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
到底什么是中心城市呢?
对此,王志纲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火锅理论。假如我们把中心城市看做是一口火锅,那么,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火锅里的食物。如果火锅里烫的都是价值不菲的海参、鱿鱼,那么,这个城市的聚集能力就越强,辐射半径就越广,经济就越有活力;相反地,如果烫的都是些豆芽、白菜,这个城市的经营就越惨淡,城市的含金量也就越低。
但是,谁都想提升城市的内涵,谁都想多烫些海参、鲍鱼,到底如何去做呢?
这就需要大规模地“腾笼换鸟”,也就意味着城市的产业布局必须实现根本性的转型。
智纲智库团队进行成都项目汇报
王志纲认为,中国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正面临着价值的回归与再造。城市作为各种产业的超级聚合点,其空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尽可能大的裂变效应,必然涉及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也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对于大城市来说,首先是一个经济形态,其次才是一个空间形态;大城市必须有别于其他城市,必须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充分发挥城市所应有的辐射和聚合功能。在城市圈中,这些大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城市如同心脏,心脏越发达,周边的城市作为四肢就越有活力,正如没有上海脱胎换骨的变迁,也就不会有今天华东经济圈的繁荣一样。
智库团队经过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城市群的大洗牌和时代的发展,决定一个城市能否最终成为中心城市的动力因子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以前很多城市的目光只盯着GDP的总量,总是工业、工业还是工业,但到了今天,游戏规则开始变了。
首先,区域需求决定城市价值。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区域城市间的竞争关系已从你死我活的竞争,转化为互为依存、唇齿相依的联动发展关系,城市的价值和地位最终取决于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周边城市对它的依存度。
其次,消费规模决定经济规模。
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今天,城市的经济规模不再取决于城市的生产能力,而取决于城市能聚合多大的市场需求,创造多大的消费市场。
其三,要素流通决定城市能量。
城市的辐射能量主要体现于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质流等经济要素的流动速度和流动量。
其四,聚合能力决定城市地位。
城市的领导地位首先取决于她的经济影响力,即其对外的经济辐射和集聚能力。
智库团队认为,成都要想真正担纲“3+1”的“1”,就必须增加成都的外向度,增强商务价值,提高城市辐射和集聚能力。否则,如果在单一的工业化这条路上走下去,成都将长期局限于与西部诸强特别是重庆的同质化竞争中无法超越,即使在未来规模上可能取得一定的优势,也难以成为区域经济的领跑者,更不用说领导西部诸强与中部、甚至东部群雄一争短长了。
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表明:早期的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孪生子,二者同频合拍、同步发展,这个时期的产业经济自然以第二产业为主。随着第二产业的高速发展,逐渐催生出现代第三产业,当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在GDP的比重中接近一半的时候,此时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与第二产业相当,城市化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拐点。但翻过这个拐点之后,第二产业的产值无论如何增长,其相对值则开始慢慢下降,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日益凸显,这个时候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服务于城市自身和周边地区,而且在更高的层面上辐射到更广阔的地区。根据物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科技流的集聚程度,城市在城市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开始出现分野,于是出现了所谓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国际都市等等。
因此,对于成都而言,与重庆的城市竞争与其说是GDP的竞争,不如说是软实力的竞争,与其说是工业的竞争,毋宁说是新兴第三产业的竞争。
为什么是休闲
一个城市的产业发展离不开这个城市的人文气质,就像浪漫的法国人引领世界时尚的潮流、欧洲文艺复兴的故乡意大利可以做出最昂贵的皮革制品、生性严谨的日耳曼人长于精工制造、海纳百川的美国人则最善于知识创新。这种人文气质就是城市的性格,就是城市的精、气、神,就是城市的“魂”
成都的“魂”是什么?
成都无疑是中国最吸引人、最消磨人的意志的城市,它独有的魅力使自古就有“少不入川”的说法。尽管有很多人对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不无批评,因为在他们眼里,休闲就意味着懒散,就意味着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但无论怎么批判,成都人与生俱来的生活习惯似乎无法改变,即使在其他城市中的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地打拼之时,成都人依然我行我素地在遍布城乡的大街小巷里悠闲地喝着茶、搓着麻将,总归一个字:“耍”
如果用传统的眼光看,成都人日复一日的休闲的确是有些不合时宜,但在智库团队看来,这种人无我有的城市性格、这种被有些人所诟病的“少不入川”,恰恰是成都厚积薄发、打造城市竞争力的“胜负手”,关键就看政府站在一个怎样的高度、用什么样的思路和手段去进行整合与引导。
事实上,当智库团队提出成都要打造“休闲之都”时,立刻引起一片争议,以至于在最后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过程中,用举手表决的方式才得以通过。成都要不要打休闲牌?一直以来存在着种种争论。有人说,休闲作为一种城市品牌已经被很多城市采用,不具备惟一性、排他性;也有人说,休闲的题材不利于提倡积极向上的城市精神,可能会令成都人更加“好逸恶劳”;更有人认为,杭州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喊出了打造“休闲之都”的口号,成都再步其后尘就有拾人牙慧之嫌,没有新意。
的确,“人间天堂”的杭州靠打休闲牌尝到了甜头。随着城市的扩张,聪明的杭州人并没有抛弃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昔日“杭州就是西湖”的“小杭州、旧杭州”已扩张成以萧山和余杭为两翼、沿钱塘江和跨江发展的“中国的杭州、世界的杭州”,杭州不仅向全世界打出了“游在杭州,学在杭州,住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招牌,而且将在2006年大张旗鼓地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从而进一步向“东方休闲之都”的梦想靠近。杭州的成功恰恰说明了休闲对于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人们在解决了温饱之后开始奔向全面小康,中国人的休闲需求将出现持续的井喷。“工作是手段,休闲是目的”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的普遍观点。随着休闲消费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休闲业对于一个城市的拉动效应将无处不在、无法估量。
面对人们的种种质疑,智库团队认为,首先要改变观念。休闲不等于空闲,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人的一种理想和追求;休闲业也不等于旅游业,休闲具有人文性、文化性、社会性、创造性等特点,其复合渗透性使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产生的是面的效应,而旅游只能影响到点和线;丰富多彩的休闲生活催生了一个城市的魅力和特色,比如浓郁的休闲气氛、繁荣的休闲商业、发达的休闲服务业及各种休闲娱乐业。而这一点,已经被成都人演绎得有声有色,成为中国一绝。(微信公众号:智纲智库)
一个城市的气质和文化精神是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核心竞争力,任何刚性的政策和手段可能压抑之、扭曲之,但不可能强制改变之。
成都的气质就是休闲,休闲是成都最大的资源优势、最独特的魅力和个性。成都应该成为都市人心中的“后花园”,当城市经济高度繁荣、人们在事业成功的追求中更渴求生活梦想的时候,成都极富休闲个性的生活形态必将成为倦游思归的城市人梦寐以求的“心灵桑拿”。
如果因为担心人们的“过度休闲”而放弃了休闲产业的发展,那就无异于因噎废食。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成都人内向型、低价值、自发的、卡拉OK式的休闲行为,提升、转化成为外向型、高价值、高品位、服务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休闲经济。
为此,智库团队提出,政府经营环境、企业经营市场、民众经营文化,当地政府作为城市发展的领航员,必须对休闲产业的发展因势利导:
  • 其一,正其名,顺其言——创造休闲产业良性发展的空间;
  • 其二,辨其行,导其为——引导更有价值的休闲生活;
  • 其三,扶其业,成其果——给予积极扶持的产业政策;
  • 其四,扬其名,垂其范——树立休闲城市的新形象,打造休闲产业的拳头产品;
  • 其五,异其质,升其值——引入外来休闲企业,让世界来消费成都。
故此,针对成都人围绕休闲的种种争论,智库团队明确提出,偌大的中国完全可以容纳两个甚至多个休闲城市,成都不仅要打休闲牌,而且要毫不犹豫地高举高打,因为与杭州相比,成都的休闲更具独树一帜的特色。面对汹涌而来的休闲浪潮,成都不应该回避,而要与杭州争锋。
西部之心,魅力成都
智库团队在找到了成都的“魂”之后又进一步“顺瓜摸藤”,开始构想成都的整体发展战略,这种攻其一点不计其余的方法看似剑走偏锋,但对于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而言,有时候面面俱到反而意味着平庸和失败。
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也是以人为本的竞争。人是城市之本,离开人的个性,城市魅力将无从谈起。成都人文精神中最宝贵的优势,是成都人最重要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也是西部城市最缺乏的人文资源。
在成都与其他城市竞相发展工业经济的时代,成都人劣势尽显:热衷投机,热衷务虚,热衷短期行为,缺乏实业心态和实干精神;悠闲懒散,好逸恶劳,效率低下,缺乏为大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大批量产业技术工人。以至于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数千年的盆地意识养成了成都人易满足、易自得、小富即安的消极心态,缺乏远大目标和做恒产的恒心,所以成都不可能产生大企业家。
但当现代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助推器的时代,智库团队却看到了一群生龙活虎的成都人,那就是:善于经营,勇于创新,优于生活,长于兼容,勤于服务,敏于时尚,娴于文化,精于品位。
凭借对成都城市个性和成都人的独特理解,智库团队进一步构想出一个全新的成都。
在西部工业化浪潮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中,成都无疑是一片天赐的绿洲。面对中国人的休闲饥渴,成都的魅力惊艳于世,这里不仅有都江堰、青城山、三星堆、武侯祠、杜甫草堂、文殊院、宽窄巷子等一系列旅游资源,自古就有“扬一益二”、“天府之国”、“锦官城”的美誉。
成都是全中国最会享乐的地方。川菜、川酒、川茶、川戏、蜀锦、蜀绣、龙门阵、麻将牌,不论人们的贫富差距多大,都可以在成都找到自由休闲的空间。以设计、广告、会展为代表的重要三产在彼时的成都也是较为发达。
此外,成都人不仅善于经营,也敢于消费,享受性消费成为时尚潮流。
在城市经济时代,成都完全没有必要再参与城市间的同质化竞争,而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人文优势,寻找差异化的发展之道。因此,“西部之心,魅力成都”——这是智库团队送给成都的八个字,也是成都发展战略的核心理念。
为什么是“西部之心”?
在西部城市中,只有成都最适合承担这样的使命:传统工业向现代化工业升级换代需要知识经济的服务平台;商品要走出西部、走向世界,需要会展经济提供舞台;资源、产品的流通需要区域交通枢纽和商业平台的支持;东部的资金、技术、产业向西部转移需要“二传手”;西部丰富的资源要展示于世人需要窗口和门户。
为此,智库团队进一步勾勒出未来成都应该重点发展的先导产业。成都要想打造真正的“西部之心”,就必须扬长避短,强化成都的聚合与辐射半径,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实施产业结构的战略转型,确立三大战略产业——知识型产业是孵化器,休闲产业是聚合剂,会展业是辐射器。
如果以知识型产业、休闲产业、会展业为主导,突出城市经济的服务功能,不仅可以推动“成渝双子星座”互动竞合、双星并耀的局面形成,而且,重庆的制造业发展速度越快,对于“西部之心”的需求和依赖性也就越大,最终有利于成都成为聚焦西部乃至全国的名副其实的区域中心城市。
因此,智库团队认为,在西部城市强筋健骨的成长过程中,成都要作为大脑和心脏;在全国竭泽而渔的城市开发过程中,成都要做一片休闲绿洲;在与重庆投资制造业的竞争中,成都不仅要办厂,更要开“店”。
随后,智库团队(微信公众号:智纲智库)以不无激情的笔墨描绘着这样的成都:未来3年内,成都应该掀起一阵会展旋风,营造一片知识沃土,建设一座休闲城市,推出一个全新形象。成都要成为中国生命质量最佳的城市,成为西部最适于人居、创业和休闲的城市。
如果成都按照新思路完成自己的战略转型,未来3年内,人们将看到:
  • 一年成势。在1~2年内,以会展旋风为龙头,树形象、造舆论、搭平台,形成“西部之心”的战略态势;
  • 二年成形。在新城开发、旧城改造以及休闲、会展、知识产业多方面形成亮点,构筑“西部之心”的战略格局;
  • 三年成都。通过以上几大策略的突破,整个“西部之心”的基本框架已经构建起来,区域中心城市的打造将初见成效!
至此,一张完整的大成都发展战略蓝图跃然纸上。
一石激起千层浪
之后就是人们熟知的事情了。
智库团队提交报告的一个月后,2003年8月,中共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成都市五套领导班子中心小组集体听取智库团队策划成果。
大会工作报告指出,成都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创第三产业新优势:抓好物流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积极促进和引导文化娱乐;大力经营城市,展现魅力成都;打造休闲之都;建设生命质量最佳的城市;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必须突出加快城市化进程这条主线,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基本上通盘采纳了智库团队的策划方案和研究意见。
自智库团队重点强调成都作为“休闲之都”的内涵意义后,时任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既感兴趣又十分审慎,一面征求市委、市政府所有领导的意见,在市委会议上讨论,同时组织有关部门做休闲产业的专题研究,力争打造国家级的休闲之都。
与此同时,前来成都“踩气”的能人纷至沓来。在智库团队找到了成都的“魂”之后,应成都市委宣传部的邀请,著名导演张艺谋带领自己的创作班底,用电视语言再一次展现了魅力成都的风采。一句智库出品的广告语——“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一语道出成都特有魅力,一时间风靡大街小巷,走向大江南北。有滋有味的天府生活,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让人奋不顾身的奔向成都。
时间回到现在,2018年11月,全球化与世界城市(GaWC)研究网络编制的全球城市分级排名——《世界城市名册2018》中,成都实现了跨级别跃升,连升四级,从世界四线城市(High-Sufficiency)升为世界二线城市(Beta-),国内城市仅次于北上广深、香港、台北。
我们有理由相信,成都当构筑起独具自身特色的城市场景后,将会不断聚集海量高端人群,并形成创新驱动的绿色产业体系,包括消费经济、创新经济与服务经济,最终实现“三城三都”别样的精彩。
最后借用《人间成都》的一段话来结束:
无论是纽约东京还是北京上海,都可以说,如果你爱他,就带他去那儿吧,因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带他去那儿吧,因为那里是地狱。但对于成都,我想只能说,带上你所爱的与所恨的去那儿吧,因为那里是人间。
了解更多内容,请访问智纲智库新版网站:www.zgzkchina.com
点击阅读:关于2020年智纲智库大会重要通知
发现商机 · 永不落幕的智库大集
长按二维码关注
智纲会企业服务号

第八届智纲智库大会
主办单位:智纲智库
冠名单位:珠海九洲控股集团
协办单位:珠海九控地产、翠湖香山
时间:2020 年5月下旬(暂定)
地点:广东·珠海大剧院
《必然的力量》·重磅开讲
2020 智纲智库大会三大亮点:
1.观天下• 王 志 纲 纵论风云
2.明方向• 智库专家解读商机
3.谈生意• 潜力项目现场交易
识别下方二维码,现在就报名
点击“
阅读原文”,购买智纲智库大会门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