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又一批孩子第一次走进校园,成为小学生或幼儿园。
这也让一些家长担心焦虑,比如觉得自己家孩子比较内向,在学校里会不会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心理学家马信诚曾写过相关文章,在这个时间分享一下,也许对一些家长会有帮助。

“我们家孩子比较内向,没什么朋友啊,怎么办呢?”

作为心理师,常被问及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承载了父母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渴望,同时也有一些担心,在担心背后,隐含一个认知,那就是:外向是比较健康和受欢迎的,内向等于懦弱,是比较容易出问题的。

真是这样的吗?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外向和内向。
什么是外向
外向的人一般比较喜欢跟人接触,为人热情,喜欢热闹聚会,喜欢关注外界的事物。
什么是内向
内向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Personality Trait) 的一个方面。跟外向是一个维度上的两个极,像高矮一样,是相对的,本身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内向的人是什么样子?
相对来说,内向的人倾向于享受自己安静的阅读,写作,沉思,更专注对內心的感想。他们虽然比较喜欢安安静静的做自己的事,但是与人相处接触交流并没有感觉到压力和困难。
对他来说,更多是觉得,人多嘈杂,谈得不深刻,没有很大意思,但是需要的时候,要公开讲话,交朋友是没有问题的。通常内向的人会有三五知己,跟熟的朋友,他们可以也是会侃侃而谈的。
内向的另一个特质就是,说话做事多先想清楚,看清楚再动作,而这对在做决策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所以,内向不等于前途就一定不好。美国有个统计查访了6000人,其中律师人群里面60%是内向性格的。
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比较容易被欺负的是小个头、敏感、不自信或有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而不是内向的孩子,内向不是容易被欺负的原因
同样,内向的孩子不代表不自信,所以对于孩子被欺负这个问题,关注的重点不是孩子的性格,而是孩子对于欺凌事件的理解和扭转。
说完了内向和外向,我们再说说害羞和社交焦虑。因为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害羞、害怕和人交谈也等于内向,是这样的吗?
害羞
害羞的人呢,就有点压力了。在面对社交的时候,会紧张腼腆,但是一般来说,生活功能不受太大的影响,该做什么还是能做到。害羞同样也是一种正常的人类情感。
社交焦虑
根据美国精神病协会的心理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社交焦虑是指
1. 一个人在社交情景下,容易紧张,害怕,不由自主的专注于自己的表现在别人眼中会被如何评价,也会下意识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认为别人会盯住自己的一言一行而去批评否定自己。
2. 有时会紧张到身体很不适,比如说头昏脑胀,发热,心跳加速,肠胃不适,冒汗。
3. 严重时会因为难受而回避社交,甚至因此而丢失机会,比如说不去考试上学,有工作职位也放弃争取,使生活受影响。
社交焦虑的人,外向內向的性格都可能有的,所以社交焦虑也不等于内向。如果孩子不喜欢社交活动,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首先当然是去判断孩子到底是属于什么样的状况。对于仅仅是内向,但是没有焦虑的孩子,做父母的需要学习接纳孩子的特质:“虽然我的孩子和我喜欢的性格有点不太一样,但是他有他的个性,一样充满前途。
对于有社交恐惧的孩子,则需要家长们多一些关注的关注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给家长们一些帮助。
1. 在家里尽可能多赞扬孩子,肯定孩子,帮助他增强自信心,使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例如:“妈妈觉得你今天的表现棒极了,能和妈妈分享你是怎么做到的吗?”
2. 也可从教育上,还有亲子关系上,帮助孩子体会到人与人的交往,是不需一言一语都无懈可击的,也不需要完美才能够被接纳。
3. 父母自已也盡量减少批评指责孩子,因为他本身已经很焦虑了,再批评的话就会产生更大压力反而进一步退缩。
4. 可以在家里,跟孩子做一些预演彩排,角色扮演,帮助孩子先思考一下在家外可能面对什么情况而焦虑,然后耐心教导孩子可以怎么去应对,让孩子更有信心和应对之法敢去面对不同的社交情景。
5. 如初到新环境,在新学校或者新课外活动时,和老师沟通安排一下,安排些比较随和亲切的小朋友和孩子作伴,使孩子有些熟人,能比好的适应融入。
6. 当孩子能够突破焦虑和人相处时,请不要忘记去肯定鼓励他,让他意识到自己是会被接纳的,增强他的自信心。
7. 对于社交恐惧的孩子,不要太急于让孩子在陌生人面前曝光,例如:“宝宝,给叔叔阿姨唱一首歌”。此类做法会快速把陌生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焦虑的孩子身上,反而会增加孩子焦虑。
所以,如果孩子社交不太活跃,我们先不必太担心,可以试着去了解孩子,接纳孩子,然后循序渐进,给予相当的鼓励与保护,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才更敢于去面对挑战。
参考资料:
1.Whitten M. 2001.All About shyness. PsychCentral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 2013.DSM5
2.Helgoe L 2008. Introvert power.Why your inner life is your hidden strength. Naperville.Illinois Sourcebook. 
3.THOMPSON EDMUND 2008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english big five mini maker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5(6)542-8.
相关阅读:

本文首发于怡禾心理,这是一个专注传播心理知识的账号,作者很多是在海外的心理专业人士,会分享一些可靠而实用的心理知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孩子,成就自己”,通过下面卡片可关注。
孩子和大人的心理相关问题,也可在怡禾上咨询心理医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