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先明确问题再决定
因为每个人理解的“肉球”大小、颜色、性状不一样,对应的可能性也不一样。对孩子来说,便后出现的“肉球”,可能存在这几个可能性:
1.结直肠息肉:距离肛门口比较近的结直肠息肉,排便时可能随大便脱出,然后后缩回去。直肠息肉通常会有便血,但因为血量少,或者家长没留意而没被注意到。 
相关阅读:
2.肛周血管扩张症:可能是肛周静脉的先天发育的差异,有的孩子快要便便时,肛门周围鼓起一圈紫色的泡泡,便完后,这圈泡泡就缩小,然后消失了。这种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
3.正常的直肠皱壁:如果直肠周围的组织松一些,遇到便秘、排便困难等问题,直肠的皱壁也可能在便后脱出一点点,严重的还会出现直肠脱垂。
4.内痔脱出:儿童痔疮很少见,但偶尔也会有,排便时内痔是有可能部分脱出的。
5.慢性肛裂导致的前哨痔:这种是肛裂后局部增生的皮赘,通常在肛门口,但如果靠内一些,或者在排便刺激后也可能水肿一些会显得更明显。 
以上是这些常见的可能性,具体是哪一种则是需要医生检查后才好确定,确定了哪一种才好决定是否要治疗,以及怎样治疗。

相关阅读:

更多健康问题,可通过怡禾 查询、提问或问诊医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