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千妈。
最近国内外适合娃看的电影一片低迷,能看的没几部,好看的更不用说了。就在这个片荒的关键时期,皮克斯放大招,一部新片《青春变形记》开始在朋友圈里悄悄火。
对迪士尼来说,将皮克斯这部新作从院线撤掉改为流媒体上映,可能是今年最大的失策。
因为刚上线它就在国内外主流电影评分网站上爆了口碑,豆瓣打出8.2平均分,几乎提前预定明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
豆瓣评分
马上就是清明假期,千妈在国外朋友那挖来了高清资源,免费请大家看。但不知道百度网盘能保留多久,你们懂的,手速取资源,且看且珍惜。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皮克斯史上首部由华裔导演制作的动画长片。
作为皮克斯少有的华裔女导演,石之予一出手就不同凡响。
早在19年她的原创作品《包宝宝》就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不过个人感觉《包宝宝》故事有点暗黑,看到妈妈一口吃下包子这瞬间,我真的是一激灵。
《青春变形记》的故事虽然依旧聚焦于控制欲母亲与渴望做自己的子女间的碰撞,但内容丰富多彩,整体风格也明亮温暖了许多。

灵动可爱的画风,以及蜡笔小新扭屁股、美少女战士变身等致敬桥段,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经典日漫。
怎么说,低龄宝我就不推荐了,妈妈自己看会更有收获,如果是学龄后尤其是青春期娃,那真是能从细节里找到无数共鸣。
1
分裂的完美女孩
小美,13岁,在加拿大上7年级,典型的品学兼优完美亚裔乖女孩。
考试常年拿A+,演奏长笛碾压全班,就连体育课三分球投篮也根本不在话下,擅长达到父母期待,奖牌证书拿了一大堆就是没真正放松下自己。
小美一度觉得自己是个自由小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她有自己的小团队,她的朋友们有不同特点,也有共同爱好(四城乐队,哈哈哈哈哈哈,话说这是致敬后街男孩还是西城男孩?),她们有自己专属的团队pose,手势还有友谊手链,真实闺蜜党没错了~
可是,小美真的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吗?
朋友们约她放学后一起玩,小美心里虽然一万个乐意,却不得不拒绝朋友的好意,没办法,她得准时赶回家。
回家后的小美,因为迟到了十分钟被妈妈三连问~
十分钟而已!有时候堵个车都不止这个时间了,一个过度关心保护欲爆棚的中国妈妈形象瞬间跃然屏幕上。
和很多东亚家长一样,母亲对小美的成长寄予厚望。
懂事的小美也一直顺从于父母要求,但做完美小孩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候顺从就意味着放弃自己。
真实的小美,会和好朋友一起偷偷看靓仔~
为自己喜欢的明星打call~
情窦初开的她也会在日记本上画画少女小心思。
但她永远不敢让母亲看到自己真实的这一面,只能用“我能自己做主,但我不能随心所欲”的谎言安慰自己。
小美的懂事并非流于表面,还有长时间处于“乖孩子陷阱”里的负罪感和内疚恐惧。母亲的任何不满意,都会变成她鞭策自己的宣言:
 你是她的骄傲和快乐,你不能让她失望。
之前有人在影评区问会不会太夸张,是不是有给华裔加刻板印象的嫌疑。实际上,东亚孩子的讨好型人格真是全世界最严重而不自知的。

 一位豆瓣网友的点评或许很恰当:
“只有东亚人能共情这部电影,因为我们都需要为自己辜负了母亲的期待而道歉。”
我一个澳籍朋友,看完片说感觉就像是自己真实经历的写照。
她也是13岁左右去的澳洲,她妈妈的教育方式和电影里的小美妈妈几乎一模一样。
澳洲学业宽松,下午三点放学,同学们都会结伴去逛街去玩。
刚到陌生环境的她感觉无助又孤独,很渴望能交到一个好朋友。
但父母并不在乎,他们认为只要好好念书就行,朋友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朋友关系再好,长大了很快也就不再联系。
就像小美的母亲,也不在乎小美和她朋友们的友情。
当她觉得友情会影响到小美学业时,第一反应就是带小美离开,跟她的朋友们划清界限。
谁能理解完美的小孩,内在有多分裂?
影片里小美有句台词我觉得写的特别好,绝对是这类孩子的心声:
“我样样照着母亲说的做,所有成绩都拿满分,但是依然得不到母亲的信任。那么,之前对父母言听计从的意义何在?”
2
红熊猫代表什么
随着小美身上“乖孩子”和“真实自己”两种性格冲突不断,她和母亲之间的矛盾也在逐渐加剧。
母亲随手翻看小美的日记,根本不经过她的允许。
看到女儿青春期的boy crush大惊失色气得要命,居然跑去当面质问那个可怜男孩,让惨兮兮的小美因为母亲的过度反应在同学面前出丑。
母亲还乔装混进学校,监视女儿一举一动,当众拿着卫生巾在全班同学面前递给小美,让小美瞬间社死。
更让人心碎的是,小美觉得是自己做错了让妈妈失望了,她发誓这种事情再也不会发生,选择丢掉自己的日记、作品甚至是朋友。
而妈妈却完全忽视她的情感需求,这一切都导致了小美的熊猫化。
红色熊猫在影片中是一种象征意义。
小美变成红熊猫后躲进的场所是卫生间,而妈妈也直接问她是不是来了初潮,并且不止一次给小美送上卫生巾。
变红一语双关,既指变身红色熊猫,也指女孩青春初潮。
变红是对自我的探索,也是对压抑的反抗。
小美在床底下偷放不想让父母知道的秘密,比如没拿到A的试卷,比如校园里的红熊猫赚钱计划,比如四城男孩演唱会的宣传单。
红熊猫也是欲望的化身。
在小美眼里,欲望是自己真实的一面,应该被拥抱,她想要自己决定成长的节奏;而在父母眼里,伴随成长出现的欲望是危险的,需要压制、克服,最好让其消失。
到底是该拥抱欲望还是消灭欲望?电影结局很巧妙地给出了答案:
小美的母亲也变成了红熊猫。
她的欲望在经过长久压抑后,以更可怕的形式回归了。
而通过竹林结界,小美看到了年轻时候的妈妈—少女阿铭,她也在为自己做不到母亲和他人眼中的完美女孩哭泣。
竹林里少女阿铭的哭诉看得我心好痛~
有多少孩子是这样,压抑地度过挣扎的青春期,再用漫长的一生与只能做个普通人的自己和解。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银幕时,也发现了属于我们的那只红熊猫,终其一生都在反复校准自我与他人的认知。
EASTWEST
影片最后,小美选择与身体里的红熊猫共存。而小美和妈妈也走向和解,这何尝不是妈妈放下心结,接纳了不完美的孩子和自己。
我觉得这个结局比《包宝宝》更治愈。
它传达了一个美好愿景:
“做自己”对我们来说或许依然是不容易的事,但希望在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完成。
🎬
【资源获取】
点亮“赞,在看”并转发,然后在微信对话框回复 青春变形记 即可获取高清片源,祝大家假期观影愉快!
~关注千妈,好书好电影敞开看~
点点 在看来后台获取观影方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