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千妈。
《世说新语》是中国传统志人小说名著,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遗闻轶事。学校老师在孩子开始学习文言文时,都会要求阅读。
但我猜很多家长并不十分清楚,为什么文言启蒙用《世说新语》比较好。当买回家孩子不乐意读,或者读不太懂时,这种疑惑感就更强。
其实,老师把《世说新语》列入必读书单,是有一定道理的。
1.
它在中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有很大影响。
公元9世纪末就传入日本,后来又被翻译成法文和英文,历来受到重视,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鲁迅也赞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如此高的地位,意味着孩子的古文学习,绝不可能绕开它。
也正因如此,它的内容频频出现在了小学和初中语文课本上。
2.
《世说新语》的特点决定了它很适合文言启蒙。
它的篇幅短,全是一个个小故事,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看的《故事会》,用我家孩子语文老师的话说:
“《世说新语》就是古时候博主们发的微博。”
比如其中一个故事里,刘尹云说:
“清风朗月,辄思玄度。”
翻译过来就是:
每当月明星稀,微风徐来,我就会思念我的朋友玄度。
月色正好的夜晚,微风不燥,难免思念起那个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想跟他分享这一刻的美好。
怎么样,妥妥的个性签名。
《世说新语》里有很多这样的小故事,我们熟悉的孔融让梨、七步成诗、官宁割席均出自于此,可读性强,文学性高,细细品味其乐无穷。
综合上面两点看,孩子在适当年龄接触《世说新语》,对古文阅读理解帮助很大。
前段时间,伙伴在“周末大语文”专栏里,也解读了为何《世说新语》这样的笔记小说很适合孩子读👉《《搜神记》和《世说新语》,为什么笔记小说很适合给孩子读?》
但即便相对其它古文来说,“世说”的趣味性已经高很多,却依然有很多初接触的孩子觉得困难。
这时候,强烈推荐大家试试这部以《世说新语》为原型的改编动画:
《餐桌上的世说新语》
适影年龄:7岁+
它在B站上口碑很好,连续两季评分都是9.5以上。
小清新的漫画风,寓教于乐的内容,每集3分钟,特别适合碎片时间观赏,还不伤眼睛。
不论读过书还是没读过书的孩子,都会喜欢上~
接下来千妈就挑其中两集,供大家欣赏。
part 1
喜欢羊肉的罗友
不知道大家爱不爱吃羊肉,我是从小就不太习惯羊肉的腥膻味,每每跟朋友聚会,看他们大快朵颐烤羊排,总是羡慕不已。
在古代,羊肉也是美味的代名词。
从古人造字上就能看出,羊大为美、鱼羊为鲜,就连羡慕的“羡”也是上羊下涎,表示羡慕就是望着羊流口水。
讲完“羊”的汉字由来,动画开始进入主题,讲的是魏晋时期罗友的故事。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任诞》,原文如下:
襄阳罗友有大韵,少时多谓之痴。尝伺人祠,欲乞食,往太蚤,门未开。主人迎神出见,问以非时,何得在此?答曰:「闻卿祠,欲乞一顿食耳。」遂隐门侧。至晓,得食便退,了无怍容。
后为广州刺史,当之镇,刺史桓豁语令莫来宿。答曰:「民已有前期。主人贫,或有酒馔之费,见与甚有旧,请别日奉命。」征西密遣人察之。至日,乃往荆州门下书佐家,处之怡然,不异胜达。
罗友作荆州从事,桓宣武为王车骑集别。友进坐良久,辞出,宣武曰:「卿向欲咨事,何以便去?」答曰:「友闻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吃,故冒求前耳。无事可咨。今已饱,不复须驻。」了无惭色。
孩子读不太懂?没关系,看完动画,就很容易理解了。
罗友特别热爱美食,跟苏东坡一样,是个资格的“吃货”。
任荆州刺史桓温顾问那会,有一天桓温请客,罗友不请自来。
桓温以为罗友有事禀报,但罗友自始至终什么也没说,只跟大家一同吃了顿饭,就告辞离开了。
走之前,桓忍不住问:
“你不是有事要跟我商量吗?”
罗友呵呵一笑:
“没有没有,我只是没吃过白羊肉,想来尝尝。”
对此,《世说新语》的评价是:了无惭色。
其实早在这之前,罗友就得了个四字评价叫“了无祚容”
全句是“遂隐门侧,至晓得食便退,了无怍容。”
一点不好意思的表情都木有,可以说脸皮很厚了。
这个成语的背景故事,便是年轻时的罗友,为蹭饭早早在人家府门口等候,去太早,人家还没开门,他就在一旁一直等到能吃东西的时候,饱餐一顿,方才离开。
不过,罗友虽好美食,却是个有风度的人。
桓景的兄长想邀请罗友吃饭,罗友拒绝了,说自己与别人有约在先。桓景的兄长派人前去观察,发现罗友果然去别人家中吃饭。
与罗友相约的友人家徒四壁,罗友的态度却和对待达官贵人毫无二致。
短短几分钟,动画就把一大段文言文的内容都表达出来了,又没有对细节过分渲染。孩子看的时候,具象化的画面能增强其理解,恰到好处的“留白”又能促使他去回味文字,妙极~
part 2
美味到让人辞职的鲈鱼脍
还记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最具情怀辞职申请吗?
图源:网络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的晋朝就有人这么做,只不过他的愿望不是环游世界,而是吃鱼。
这个人就是晋朝有名的文学家张翰,张翰的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识鉴》,原文如下: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
「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古代人是非常爱吃鱼的,尤其是生鱼片。
动画里说:“生鱼片,脍,味道鲜美。”
这个“脍”,就是细鱼肉的意思。
张翰也很爱吃家乡的鲈鱼脍,把新鲜的鱼肉切得特别薄,蘸上调味的香料,鲜美无比! 
但古代运输很不方便,美味的鱼大多在江南,政治中心又在北方,在朝中为官的张翰,要想随时享用美味,就得在工作与美食之间做取舍。
搁一般人身上,怎么可能为了美食连“饭碗”都不要呢?
张翰却感慨道:
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
人呐,最重要就是活得开心!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还等着我去品尝呢~
之后便不顾众人劝解,毅然决然辞官回乡。
从此历史上多了个“莼鲈之思”的典故,后世许多诗人都会借张翰和鲈鱼的故事,来表达思乡之情,诸如: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要与鲈鱼偿旧债,不应张翰独秋风。”
......
知道故事背景后,孩子看到类似诗句,就知道作者表达的心情多半与思乡有关。这就是为什么多了解典故,对古文、诗词的阅读理解很有帮助。
继续张翰的故事~
随后不久,发生了“八王之乱”,回乡的张翰因此躲过一劫,大家都说他有远见。
动画最后一幕,张翰泛舟河上,吃着美味的鱼肉,饮酒作诗,好不惬意!《杂诗》里那句经典的“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便出自于此。
看完这个故事,千寻满心狐疑,总觉“为鱼辞职”并非张翰真实想法,他应该是早知朝廷会发生动乱,“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明哲保身,才做出辞官回乡的决定。
你怎么看呢?记得问问孩子的想法。
EASTWEST
还有很多好玩的故事,千妈就不在这里逐个举例了,大家自己去看吧。
比如,我们熟悉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小学四年级语文里的课文,取自《世说新语》里的“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还有大忽悠曹操“望梅止渴”的经典故事。
这个暑假陪千寻刷完两季,最喜欢是《世说新语·王子遒居山阴》。
王子遒雪夜突然兴起,乘坐小船连夜拜访友人,船行一夜,天亮终于到友人家门口,王却没有进去,而是原路返回。
有人问他不进门的原因,王子遒回应:
“我本趁兴而去,兴致尽了,自然就返回了,何必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我艳羡王子遒的性情,雪夜访戴,造门不前,可以说是非常率性潇洒了,所谓魏晋风流,不过如此。
千寻却不怎么感冒,觉得这人做事没计划,不靠谱。
我很珍惜这种“碰撞讨论”。
虽然年龄阅历导致了我们不同的认知,由动画延伸出的思考,却是弥足珍贵~
一句话推荐:
吃吃喝喝里的大语文,孩子焉能不喜欢?
资源提取
动画观看资源已备好,你只需要点亮“赞和在看”,公号微信对话框回复 世说新语 ,即可获取。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