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麻麻
家庭阅读指导、幼小衔接全域规划,用科学的策略打造孩子终生受益的学习力
前段时间,我写了篇《今年高考各省作文题里都出现了四个字,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家长一定要重视!》,文中分析了中高考命题方向,越来越多地从“个人感受”往“知人论世的思辨”走,大语文趋势已成定局。
事实上,人大附早培、六小强等家长熟知的名校,对孩子语文的要求,早已经是大语文的标准,看看每学期老师开出的必读书单就知道了,“大”不只体现在量上,还体现在广度与深度上。
不知道大家看这些风向标有什么感受,千妈的第一直觉就是:
传统阅读路径恐怕已无法满足今日孩子之需,必须规划出更契合“大语文”方向的阅读路径,孩子才可能在“课外阅读”这个重要抓手上,赢得胜算!
正好最近听一位高考命题组老师讲“大语文时代如何阅读”,部分观点也与我的直觉不谋而合,让我迫不及待想要分享给大家。
老师原话如下:
“传统阅读,孩子小时候读绘本童话,大一些读儿童小说、校园文学。按以往语文要求来看也没问题,拓宽想象力,锻炼基本表达。
但从大语文角度看,这样的阅读还不够。
大语文的“文常框架”、“跨界能力”给阅读提出了新要求,很重要一点就是,必须突破“虚构类阅读到非虚构类阅读”的关口。
这个关口冲过去,孩子的“大语文”才算有了底!”
看到这儿,你可能有疑问了—
● 为啥必须搞非虚构阅读,它和“大语文”有什么关系?
● 怎么做,才能助孩子突破“虚构阅读到非虚构阅读”的关口呢?
接下来,千妈就为大家细掰下这两个问题:
01
 非虚构阅读和“大语文”的缘分 
简单来说,阅读资源大体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虚构类(fiction),主要是童话故事、小说等;
另一种就是非虚构类(non-fiction),主要是历史科普类读物、人物传记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资料)
国外一直很重视非虚构阅读。
为了让娃们多读非虚构作品,美国甚至修改了教学大纲(Common Core Standards,简称CCSS),要求四年级结束时,非虚构阅读必须提升到一半。到高中结束时,平衡点应该是25%的虚构读物,75%的涵盖所有学科领域的非虚构读物。
(图片来源于论文资料)
为何如此重视非虚构阅读?
埃默里大学教授在《Too Dumb for Complex Text?》里有句总结:
非虚构类阅读,是培养孩子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的主要渠道。
但在国内,非虚构阅读还是个“新概念”。
这和我们长期的缺失有关,传统语文教学中,孩子平时阅读写作接触多是记叙文和散文,逻辑、论证能力的锻炼非常少,家长也慢慢习惯了这种固有模式。
但近几年,重视非虚构阅读的家长明显增多,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爸妈,很多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介入非虚构阅读。
不得不说,这和语文改革,“大语文”趋势紧密相关。
你看如今中高考语文的阅读、作文材料,不是历史人物事件,就是时政、科普文,再不像以前,谈个人感受,写鸡汤套话都行,现在考的是娃的知识面、思辨力、分析力,这每一样都与非虚构阅读息息相关!
敏锐的爸妈,自然会迅速调整方向,给孩子把该加的料加上。
我印象很深就是一个亲戚说:
“我家老大小时候几乎郑渊洁的全套童话故事,很少看非虚构类的书,小时候写幻想类作文还算溜,到初中明显感觉思辨能力不行,语文越整越乏力,真的是后悔莫及!到老二这里,吸取教训,小学前就上非虚构阅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千妈觉得,抛开考试不说,“非虚构阅读”的普及也绝对是件好事。
为什么这么说?你想啊:
一般低龄孩子都很喜欢虚构类作品,绘本童话、神话故事等,可以拓宽想象力,学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塑造好习惯、好性格。
稍大些,孩子在虚构类阅读上的偏好还会继续,比如男孩可能喜欢哈利波特,女孩喜欢公主式的人物,把对未来的想象寄托在虚构人物身上。
以上,皆无可厚非。
但如果止步于此,就有问题了。
到后面,你会看到,大人里有很多喜欢看韩剧看爽文的,纪录片、社科经济历史类现实题材书籍根本看不下去,太晦涩,好头大!
就是因为打小很少接触非虚构阅读,成年后的输入习惯延续了儿时状态,满足于幻想,而不是去思考、探求真实。
所以,不论是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还是从人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千妈都觉得,“虚构类阅读到非虚构阅读”的关口,是我们必须帮孩子去突破的!
02
 怎么帮孩子突破“虚构阅读 
 到非虚构阅读”的关口 
聊到这儿,我知道大家肯定都想听听:
怎么帮孩子突破“虚构阅读到非虚构阅读”的关口。
之前也常有妈妈问我:
“千妈,女孩子是不是对科普读物不感冒?”
“娃小学二年级,平时只喜欢侦探、校园小说,想让他读点历史,感觉无从下手......”
在大家看来,好像非虚构读物都有点“天然高深”,不容易让孩子Get到。我自己的体会却是,只要把握住两点,往往效果差不离~~
第一点 尽早介入
很多爸妈一想到非虚构读物,就觉得比较晦涩,得等孩子大些才愿意读、能读懂。
这是个误区,大家一定要警惕。
非虚构类读物不是什么高深的概念,无论大部头的历史传记,还是婴儿的认读挂图,都是非虚构读物的一部分。
不要想着自己孩子才三四岁,就不用考虑非虚构阅读,而是应该尽早将它纳入到你的亲子共读计划里。
千寻3岁时,我便时常有意挑些动植物、身体认知类的非虚构图书与她共读。像《可爱的身体》、《生命的故事》都是不错的选择。
有这些认知图书打底,稍大点,上科普类读物就比较顺利。
我印象最深是千寻4岁左右,一本《DK儿童太空百科全书》,一个章节我们反复读了3个月,她每晚都是带着对宇宙星球的无数个问题入睡的。
英国DK公司出版的百科类丛书,大概是全世界最全的Non-Fiction类书籍系列了,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所有书本也都是图文并茂,做好了分龄,你可以结合孩子年龄来选择。
英文不错的孩子,爸妈们还可以看看DK Findout的网站:
https://www.dkfindout.com
这个网站里,你可以根据孩子兴趣寻找合适的非虚构类读物。除了书以外,还有视频问答各种有趣的问题,对激发孩子的科学实证精神很有帮助。
另外,早期介入时,爸妈们尤其要注意一点哦:
孩子小的时候,非虚构图书不一定读整本,完全可以停在他感兴趣的页面上,读多少、读不读完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你要多跟孩子讨论和互动。
比如On Earth里讲到地球一边绕太阳公转一边自转,我会抱起千寻,一边绕着桌子转一边自己转。
读了美国Scholastic出版的I AM科普系列,讲完I Am a Leaf,路上看见树,我会提醒她“evergreen!”
我们还会探讨诸如“现存和恐龙最接近的动物是不是爬行动物”这样的问题……总之一句话:
启蒙阶段,你的好奇和热情,就是孩子爱上非虚构读物的最佳燃点!
第二点  选对书
看到这里,可能有家长会讲:
“我的孩子已经6、7岁了,从没接触过非虚构读物,该怎么办呢?”
对于接触非虚构读物晚的孩子,爸妈也不用着急,只要选对书,一样可以帮孩子顺利迈入非虚构阅读。
以历史为例,很多小学生家长发愁怎么让娃读点历史,但孩子不感兴趣,毕竟什么凡尔赛条约、诺曼底登陆、长平之战、王安石变法,跟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呀。
他们更喜欢米小圈、马小跳这种贴近自己生活的故事。
这时候,最好的方法是选对书,选出孩子读得下去,读有所获的非虚构读物。
记得千寻6岁左右,我琢磨着可以涉猎历史了,就开始找适合她这个年龄段的历史书籍,费了不少劲。
市面上,很多历史读物要么太娱乐化不系统,要么又太严肃,孩子根本看不下去。
后来看到陈卫平主编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竟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这套历史书是站在孩子角度来写的,语言生动有趣,配了不少彩图,完全没有说教味,千寻很喜欢,成天缠着我讲。
睡前常规讲个历史故事,不知不觉我们就从原始部落讲到了三皇五帝夏商周……把中国史过了大半。
最近又觅到《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也是很棒的书,干脆两者并行,穿插对比着看。
前几天,我拿今年高考作文中“齐恒公、管仲和鲍叔”这道题给千寻看,没想到她很熟地说:“我知道他们啊,管鲍之交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接着还谈了好多自己的看法。
我不由得感叹,好书就像敲门砖,能带孩子轻松敲开读史的大门!
两个简单却有效的要点,你都Get到了吗?
最后还有个小福利要送给大家:
我把“尽早介入”时可用的非虚构读物(2-6岁)和适合大龄孩子的非虚构读物(6-12岁)整理成了书单。
里面大部分书是千寻读过,喜欢且很有收获的,还有些是我精挑细选出来为她囤着的好书,需要参考的爸妈可以点亮文末“在看”,再长按下方的二维码,进入咱们“东西儿童教育”公号,在对话框里回复“ 非虚构书单 ”,就可以取得资源~~
千妈絮絮叨
很久没跟大家“絮絮叨”了,前几天有读者私信我说,千妈你现在文章真是一点都不拖泥带水,完全就是嘎然而止的气质啊,哈哈,也不知道是批评还是表扬。

不管怎样,既然大家提出了comments,我还是要努力去改进,从今天开始,咱继续叨起来!(话说你们真的不会嫌烦吗?
前几天“天问一号”刷爆了朋友圈,你们看了吗?我最开心不是“天问一号”升空,而是收到一个读者妈妈的微信:
看了截图你们就知道千妈今天为啥要专门写篇"非虚构阅读"的文章啦。没办法,每次看到小朋友有收获,我就忍不住嘚瑟,分享欲爆棚。
所以,阅读方面,大家有什么想了解想看的,就留言告诉我吧,说不定下一篇就是你的专属主题!:)
由于微信订阅号有了新的设计,不再按时间排序,而是智能排序。如果你不想要错过我们的更新,不想与每一篇用心分享的干货擦肩而过,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东西儿童教育”设为星标,现在就动动手设置星标吧:
—END—
还想看这类话题,点个在看让我知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