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麻麻

不是虎妈,也拒绝佛系

搞定学龄前娃的性格、习惯和能力培养,我喜欢用策略。如果你和我一样,希望孩子有才、有趣,就一起加油吧!




周末送小朋友去跳舞,休息区等待的时候,听身边几个家有小学生的妈妈吐槽:"每晚任务好重啊,除了书面作业,老师还要求天天指读打卡,打卡视频必须发到群里……"


千寻她们学校也一样,每日指读打卡是惯例。


不得不说,老师重视指读,把它作为低年级阅读的常规练习是有道理的。指读的确能给孩子带来很多好处,识字量提高,读课文不容易漏行掉字,也不会因为读题不准确导致作业完成慢,考试出错。


千寻的指读阶段学前已经完成,所以小学没出现跳行漏字,读题不顺的状况,每日打卡也算熟门熟路,没怎么让我操心。


不过回想起来,我也不是一开始就很坚定地教千寻指读。因为学前指读在阅读界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人觉得它是帮孩子大量识字的阅读必杀技,但也有人觉得它太过刻意,会破坏孩子的阅读体验。


正因为有担心,“我们的指读经历”充满了审慎地思考和反复试探的实践。


如今看来,这些思考和实践都变成了可以分享给大家的宝贵经验,希望它们能帮你厘清思路,发自内心地说一句:“呃,原来如此。”:)


(图片来源于Pexels



01

4岁前,尽量不指读


亲子阅读是我一直深耕的领域,平常也会有很多妈妈咨询我阅读方面的问题,每次遇到有人问:"千妈,阅读怎么做"这种很宏观的问题时,我总喜欢从阅读分阶段说起,阅读一定是要根据孩子年龄划分阶段的,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阅读目标。


比如,四岁前的阅读目标,就是让孩子喜欢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至于识字,对字词句的理解,不是4岁前阅读的重点。


从这个角度看,孩子4岁前指读的意义不大。


而且,指读是有导向性的,它让孩子聚焦在文字上,而忽略了图画与细节。


记得和千寻读《绿绵羊在哪里?》,我手指文字,一心想往故事深处发展,小人儿却固执地盯着封面图看了又看,过了一会,又把书倒过来,捧着封底看了又看。


我很好奇她在看什么。


突然,千寻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大叫起来:"妈妈,绿绵羊真的不见了!"


我这才知道,她刚刚是在封面和封底的画里找绿绵羊。


有趣的是,画上有红色绵羊、黄色绵羊、紫色绵羊……还真就缺了绿绵羊。


(图片来源于绘本封面)


这个藏在绘本里的"设计思维",竟被细心的小人儿发现。


试想,那时候如果我急着指读,是不是反而破坏了她这份宝贵的观察力呢?


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也说过,4岁前正是孩子观察、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看绘本,第一关注点是图画,喜欢透过图画猜内容,这也是非常棒的观察想象拓展练习。此时,任何"强导向性"的方法介入,都是破坏。


所以,我不太建议教4岁前的孩子指读。要指读,也最好放在通读之后(通读时,如果孩子在某幅画面上停留,不要急着往下讲,不妨问问他发现了什么)。


要知道,充分想象、主动探索的空间,才是这个年龄孩子最需要滴!


(图片来源于Pexels)



02

4-6岁,

尝试练习“指读出声”


4岁前,我们尽量减少"强势"的导向,鼓励孩子想象,保护阅读乐趣,养成读书习惯。


4岁后,孩子慢慢过渡到逻辑思维、思考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逐渐迈入"幼小衔接期"。孩子的发育规律和现实需求告诉我们,这个阶段,"充分想象"依然重要,却不能局限于此了,阅读面临升级:


我们需要从精读中提升孩子的思考力(前几天,逃妈分享了相关文章《为了孩子在阅读中深度思考,美国老师给家长“布置”了7个任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头看看);


也需要开始借助一些阅读技巧比如指读,帮孩子识字、提高语感,为小学的语文学习做好准备。


(图片来源于Pexels


阅读梯级训练法”是小学老师常用的方法:

1、第一步“指读出声”;

2、第二步练习“指读不出声”和“出声不指读”,这是通往“默读”的过渡阶段;

3、最后一步:是“默读”。


参考梯级训练法,咱们可以在孩子4-6岁阶段,尝试练习第一步:"指读出声"。


我曾请教老师,为何必须“指读出声”,老师的答复很坚定:


“指读出声”是防止跳行、读错字、增减字最有效的阅读技巧。


原因有二:


1)孩子小的时候,阅读容易分心,不是他们捣乱不听话,是因为神经系统不成熟,对行为的调控能力还不够。改善阅读专注力,“指读出声”很有效--“口到,眼到,心到!”


2)出声是阅读发展的起点,是语感的必经之路。它使孩子脑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在读的过程中,积极建立起对字形、字音和字义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识字辨义。(还记得前几天我分享的《“每天十分钟,语文成绩想不好都难”,原来最好的方法最简单!》吗?语文届泰斗于永正老师超级重视“大声读出来”,也是同理哦)


(图片来源于pexels)



03

“指读出声”,怎么读?


“指读出声”不难理解,顾名思义,就是手指着书中文字,指到哪里就出声读到哪里。


它的难点在具体实操上,“孩子不肯指读咋办、是不是4岁之后每本书都应该指读......”,接下来,千妈就给大家分享几个简单有效的策略(都是我走过的弯路啊),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从一根“指读魔法棒”开始


孩子不肯指读?太正常了!


小人儿稍加对比就会发现,随意讲故事比一个字一个字读自由啊。识字后,妈妈还要我自己指着读出来,我好南嘛,自然是能躲就躲,嘿嘿。


还记得刚教千寻“指读出声”,我俩就是火星撞地球,那画面不要太美:


我指着读,她用心不在焉表示抗议。让她自个指着读吧,多遇到几个不认识的生字,就开始撂挑子大叫:“妈妈,我读不好......”


后来我想了个办法,在某宝上买来长型书签,给千寻做了个美美的“指读魔法棒”,类似图上这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样一来,指读变得很有仪式感。


我戏称她是魔法森林的“汉字精灵“,大声读出来就能拯救被巫师抓走的小动物,千寻很喜欢这样带入的方式,读得很起劲。


再往后,我们又增加了游戏元素,比赛谁的魔法更厉害,我指读一段,她指读一段,看谁能够不跳行不漏字不读错。


这个方式,刚开始引导孩子练习“指读出声”时特别有效,嘻嘻哈哈中降低了畏难情绪,顺利进入到指读阶段。


男孩也可以做他们喜欢的“指读魔法棒”,买一些彩色冰棍棒和男孩喜欢的贴纸就ok,前几天我还做了几个动物款的送邻居,她表示孩子很喜欢,现在每天晚上都会在家玩一会“魔法指读游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既然只是工具,灵活运用就好


当孩子开始接受和适应指读,家长又有了疑问:


是不是每本书都需要指读呢?


我的体会是,“指读出声”只是一个辅助阅读的工具,既然是工具,灵活运用就好了,没有必要刻意。


千寻大概4岁后开始指读。刚开始,为了降低难度,我每周只挑一两本“字少图多”的绘本和她一起指读。后面她熟悉指读模式了,再逐渐增加难度。总的来说,我们经历了这么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


字少图多型绘本--高频字多的绘本--文字多一些的绘本


日常数量也没有固定的标准。


刚开始,一周指读一两本,到后面,有时一周指读五六本。我就坚持了一个大原则:时不时穿插指读,但不强求孩子每本书都指读。


灵活运用的好处是大人心理没有负担,你不会因为本周没有完成指读目标而焦灼,也就不会情绪化地Push孩子,避免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带着问题指读


“指读出声”的后期,孩子难免腻味。这时候,可以试试给孩子准备几个问题,让他带着问题指读。


在读《我们要去捉狗熊》前,我提醒千寻先观察封面的画,然后给她提了一个问题:封面上的人,他们最终捉住狗熊了吗?



她可以自己猜一个答案,读完后,如果故事结果与她的答案一致,她就能得到一颗星星(星星是千寻日常阅读表里一个重要指标,累积到一定量可以换游戏时间)。


有了奖励制度,娃动力十足,又是分析又是琢磨,想了半天才说:“应该没有捉住狗熊。因为狗熊很凶猛,还会吃人,他们就算发现狗熊,也只会吓得赶紧逃。”


真的吗?我们读一读呢......


带着问题指读的娃可得劲了,不论是专注力还是流畅度都提高了好几倍。读到结尾处,“爸爸带着孩子们和狗,狼狈地跑回家,躲在被子里发出感叹:我们再也不去捉狗熊了!”千寻高兴得蹦起来:“妈妈-妈妈,你看,我说得对吧,他们就算发现狗熊,也只会吓得赶紧跑!”



温馨提醒:一开始尽量使用概括性问题,再慢慢发展为细节类问题,由浅入深哦,别来不来就整狠滴。



看到这儿,你对指读的了解,是不是更清晰了呢?


原来,指读能不能用,跟孩子的年龄很有关系,好不好用,跟我们的方法很有关系。:)


这儿我还要多啰嗦一句,每个孩子个体差异不同,有的孩子可能从来都没有指读过,一样不存在读书跳行漏字的状况,一样顺利迈入了自主阅读。如果你刚好拥有这样的天使宝宝,千妈只能暗暗羡慕三秒,道一声“恭喜”。不过我相信,对大多数普通孩子来说,在合适的年龄介入指读,是有好处的。


细心的读者还可能发现了,受篇幅所限,千妈今天分享的主要是适合学前和低年级孩子的“指读出声”,没来得及解读梯级阅读训练法的后几步:指读不出声、出声不指读和默读。这几步也是有一些技巧的,咱们留个白,后边再慢慢分享吧。



推荐阅读


一群行走在中美两地的家长

♥分享

地道的美式教育资源

靠谱的育儿经验攻略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我们为您精选了孩子的书籍、玩具、用品,点“阅读原文”来看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