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千妈。
最近中考有个大变化,不知道你们关注没?
就在假期结束不久,教育部发布了【2022年工作要点】,其中一条是全面推进中考改革,加快实现省级统一命题。
“省级统一命题”作为双减政策的配套拳,去年只是试水,今年随着时机成熟,准备全面铺开~
乍一看,你可能觉得这个变化很平常,现在不也有地方是以省代为命题嘛,比如山西、福建,和我家娃有什么关系呢?
“省级统一命题”只是表象,背后的执行动机才是我们要关注的。
统一命题对难易度的把握是7:2:1,即:简单题占70%,中等难度题占20%,难度题占10%。
意味着中考要放低难度。
如何在放低难度的同时完成筛选功能?唯有增加灵活度。
前段时间期末考后很多公号分析帝都试卷,大家应该也感受到了,题目难度不大,但越来越活。
就拿语文来说吧,以前我们说语文,就是基础阅读作文三大块。
现在你看北京、浙江中考试卷,会发现基础题越来越少,不是基础没了,是放到阅读中灵活考察了,全是大段大段材料。
推进省级统一命题后,语文更是会往素质往阅读上走,因为灵活度上,最有空间的就是阅读和写作。【怪不得开学老师就语重心长地强调,以后不是大量阅读,是海量阅读了~】
看到这相信你也通透了,为啥“省级统一命题”是双减的配套政策。
两者目标一致,就是要让娃们从“题海”中走出来,慢慢朝素质发展,这也是国家教育未来的大方向。
在这样的大方向下,千妈也有个中肯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抓好阅读,以前很重要以后更重要,它就是娃语文的底!
具体怎么抓,开年我已聊过👉学龄前娃的规划,今天重点聊聊大龄娃的规划。
“全面开花”你们多半嫌啰嗦,我就结合双减后的语文走向,聊两个小学家长一定要把握的点吧~
1
一定要引导读经典!
小学家长可能都有感受,让娃爱不释手的,往往是“米小圈、寻宝记、斗罗大陆、查理九世”这种校园流行书~
▲ 图源:网络
千寻有段时间也是很粉“米小圈”,每晚睡前都要看会儿。
娃刚接触文字书时是ok的,毕竟轻松搞笑的流行书在儿童本位上做得更到位,适合早期自主阅读。
▲ 图源:网络
但家长一定要注意均衡,有意识地增加经典阅读。
为啥要读经典?
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就是:
中高考要求的阅读底子,经典占了大半壁江山!
因为中高考不论阅读材料还是写作输出,有个共同标准叫:
 书面语言。
举个例,和朋友逛街,她说“这家吃吧。”你马上明白她是说我们到这家餐厅吃饭。这就是口头语言,可以省略情景描述乃至逻辑性,因为在特定空间里,听的人还是懂得起。
▲ 图源:网络
但娃学习考试中的阅读材料和写作,要的不是口头语,而是凝练度、逻辑性都很高的书面语。【类似“哎呀妈呀,这全都是沙子!”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区别~】
凝练的书面语,大量存在于经典读物,流行书里是很难找到的,毕竟人家之所以易读,就是善用口语、俚语。
易读倒是易读了,长期下来,娃的书面语言组织表达力也读没了~
而太过随意的表达,也会使娃养成碎片式的阐述习惯,没有逻辑。
很多家长愁娃作文写不好,尽是口水话,真心建议回看一下,娃平时都读些啥书~
▲ 图源:网络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了:
“我也知道要读经典,无奈娃不爱读啊。”
每次听家长这么说,我都想来个句式置换,比如:
“我也知道运动对身体好,无奈我不想动啊~”
“我也知道再不减肥牛仔裤套不上,无奈停不下嘴啊~”
是不是很熟悉?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迭代升级注定需要push~
但凡你对人性有个客观认识,就不会寄托于“静待花开”~
“人间清醒”的我,就没指望过花自己开。
所以一边对娃的流行书睁只眼闭只眼,一边却有意识地上“轻经典”。
“轻经典”是相比传统大部头篇幅少些,难度也没那么高的经典书。
比如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的经典作品《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本书被誉为青少年的人生向导,篇幅不长又带着寓言故事的语境,很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娃。
但我不是拿到书就让娃读,而是自己先过了一遍。
之后有天和千寻散步,我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关于“幸福的秘密”。
有故事听娃自然欢喜,说好呀好呀。
于是我讲起来:
前有个少年,四处游历。有一次,他去向智慧大师讨教幸福的秘密。
大师听完少年来访目的,却说自己没时间给他讲解幸福的秘密。他建议少年在他的城堡里转一转,两小时后再回来找他。他给了少年一把茶匙,茶匙里有两滴油,叮嘱少年不要把油洒出来。
两小时后,少年回来了,大师问你看见餐厅里的波斯地毯了吗?你看见园艺大师耗时十年培育的花园了吗?少年说他什么也没看见,因为他的心都在两滴油上。
大师又让少年不要老盯着油,再去转一转。少年回来了,他看到了精美的艺术品和娇嫩的鲜花,可茶匙里的油却早已洒光。
大师说,幸福的秘密就在此,既要看到世上的奇珍异宝,又要永远不忘记勺里那两滴油......
千寻觉得很有意思,追问道:
“妈妈,这故事是你编的吗,少年后来又去了哪里?”
我说不是我编的,它是一本名叫《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书里的,你要看吗?我们就这样开始了科埃略的经典阅读,因为是自己主动要看的,娃热情度很高,一边看一边还做了注释。
还有之前我分享过的《读小库大师名作系列》也是“轻经典”,单本短篇带彩色插画,很适合小学娃。
我也是先挑出其中欧·亨利作品《圣诞礼物》,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千寻听。
勾起好奇后又陪她看了电影。
电影《麦琪的礼物》
之后,就是她主动看了~
回想起来,我家最初的经典阅读,都经历了这样滴“套路”:
我先读再挑有意思的片段讲给娃听如果有改编电影,就陪娃看看电影成功勾起兴趣娃开始主动读沉迷经典无法自拔
其实慢慢品出经典的味,自然就会冷落流行书。
我家整套米小圈都被千寻拿去送人了,倒是读小库、《绿山墙的安妮》《骑鹅旅行记》等,反复看了好几遍也不腻。
插播一句:
更多适合小学娃的“轻经典”,大家可以在“和千寻一起读童书”专辑里查看~陪千寻看过的优秀经典名著改编电影,我也都整理出来了,文末有提取方式。
除了有技巧地诱导,我觉得最重要还是家长心态要好。
不要怕麻烦,其实读经典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种精神滋养,而当你讲出精彩片段,娃会打心眼崇拜,把你当做榜样,与你产生共鸣。
有时娃反馈不够积极,也别轻易气馁,养娃不像打游戏,花钱买个装备就能增加buff,很多事都是靠时间慢慢熬出来的,没啥速成捷径~
2
一定要抓住非虚构阅读!
除了读经典,小学最重要就是非虚构阅读要跟上。
简单介绍下区别:
虚构读物(fiction),想象创作作品,儿童文学、寓言故事等;
非虚构读物(non-fiction),真实题材作品,历史科普、人文传记等。
国外是一直重视非虚构阅读,美国把教学大纲(Common Core Standards)都改了,强制要求娃四年级非虚构至少占一半。
国内这几年也在迅速跟进~以前中高考阅读材料,放眼望去都是文学、散文选摘,现在时政科普、报刊新闻占比越来越高。
▲ 20年浙江中考语文卷,阅读材料是近视科普调查
(图源:网络)
难怪一线城市家长,都开始卯足劲搞非虚构阅读和写作,搞得科普类童书都异军突起,成交额自17年起逐年攀升,18年占到了童书一半,19年直接占六成。
▲ 图源:网络
看到这,我猜还有家长想问:
 怎么让娃爱上非虚构呢?
毕竟,常收到的留言都是这样:
“千妈,女孩子对科普不感冒咋办?”
“娃平时只爱看小说,想让他读点社科人文,感觉无从下手......”
想当初,我也曾为家里那枚“沉迷童话科普无感”的小女生发愁。
现在这位女生的中文阅读里,非虚构占了近70%,最近迷的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不是神转折,就是金石可镂加时间复利。
我一直坚持在书籍配比上,把非虚构做足。
具体怎么选书,有个体会分享给你:
 能回答娃问题的书,就是上好的敲门砖!
刚开始我看千寻老读童话,以为她喜欢活在幻想里。
但又总觉没对,比起幻想世界,娃明明对真实世界的兴趣更大啊,不然为啥跟她散步,100米不到就有50个问题?
后来有天,路过楼下樱桃树,她突然问:
“妈妈,樱桃树的叶子为啥跟桃树不一样?” 
本打算百度的我,也不知哪根任督二脉打通了,去当当找来两套书。还记得一套是蒲公英童书馆的《自然图鉴》~
▲ 图源:当当
一套是中信《给孩子的自然图鉴:植物图鉴》~
▲ 图源:当当
第二天收到书,就鼓捣着她去找答案。
因为是自己提出的问题,娃前所未有地主动。
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们又探索到更多新奇植物,体会到了非虚构童书的魅力,它所传递的愉悦、美和惊奇感一点也不逊于故事!
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有点悟了:
虚构读物,是用文学的方式向娃解释世界;
而非虚构读物,是用科学的方式回答娃关于真实世界的问题。
So,当我们想带娃敲开非虚构的大门,不妨先拾起日常中被忽略的“十万个为什么”,而只要有心,现在网络信息这么发达,总能找到合适的书!
顿悟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
我们在《孩子来提问,大师来回答》里找“梦是怎么产生的”;
在詹金斯的《生物简史》里找“地球年龄有多大”;
在《希利尔讲世界历史》里找“神秘的亚特兰蒂斯是否真的存在”
......
最近一次,是在商场看小朋友玩考古游戏,娃好奇地问:
“妈妈,土里文物是从哪儿来的,为啥有人能挖到有人挖不到?”
▲ 图源:网络
我干脆用卡尔·齐默《演化的故事》给她做解读~
果壳创始人姬十三推荐的这本书真心棒,3亿年前的植物化石就那么呈现在眼前,时间的概念被拉成线轴,看世界的视野顿时辽阔!
▲ 图源:当当
当然,也不是次次提问都要用书来解答,那家里该书满为患了。
我只是分享一个思路,如果你家娃对非虚构无感,可以留心他提问多的领域,那应该就是娃最感兴趣的,从这里做突破更容易!【我一朋友娃看到飞机就超多问题,他们家的非虚构阅读就是从《DK飞行器大百科》开启滴~】
这些年陪读中,我还练出了好些能调动娃热情的非虚构共读法,今天就先不聊了,怕内容太多不好消化。
 还想看方法or需要千妈私家非虚构书单的朋友就留言吧!懒得留言也可以直接点亮“在看”告诉我~
EASTWEST
咱们中国有句成语叫“顺势而为”,我们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人生才会有更大的发展!从打击培训班到省级统一命题,双减组合拳的不断出击告诉我们:
国家未来几十年,都会强调人才的多元化发展。
教育改革就是希望孩子从书山题海中走出来,发展出更全面的能力,这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势”。
作为家长,预判趋势、助孩子乘势而上也是一份责任,与大家共勉!
🎬
【资源获取】
我把陪千寻看过的优秀经典名著改编电影观看链接整理出来了,想引导娃读经典的家长,只需点亮“赞,在看”,微信对话框回复  名著改编电影  即可获取~
~关注千妈,好书好电影敞开看~
🔗封面图片:西班牙插画师Gui Tió作品
想听千妈继续分析非虚构读物请点亮“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