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千妈。
今天分享的这套书,在我看来,是读小库所有书里最不计成本的一套珍品,因为它把内容做到了极致,却搭配了整个读小库精品系列里最难得一见的平价。(熟悉读小库的家长都知道,读小库只做高端精品童书,保证品质的同时价格不菲,被业内戏称为“浑身上下洋溢着爱买不买的仙气”,像这样总价一百多元的套装书,实属罕见。)
适龄范围:7岁+(共读) 10岁+(独立阅读)  
价格:118元   出品:读库
【丛书包含《世间全部学识》《跌进井里的学者》《死神是怎样来到人间的》《只要风经过 他就会歌唱》《把问题提出来》《命运的囚徒》共六册。收录了世界各地最具哲理的格言、寓言、童话和神话,每个故事后面都有辅助精读的哲学小课堂。】
陪孩子阅读讨论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老六为何在这套书上如此投入,完全就是为爱发电嘛......后面各类童书读得多了才恍然大悟,原来读小库是在打造“哲学童书”的口碑柱!
国内童书市场上,能做到品质顶端的哲学类童书屈指可数,而哲学,偏偏又是中国孩子最缺乏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阅读领域。
这套《少儿哲学丛书》(全六册)就是在为国内孩子填空白,从教育价值来看,再多投入也都是值得的。
那么,对家长来说,这套难能可贵的哲学童书又意味着什么呢?
趋势学家丹尼尔·平克的答案是:
意味着认知上的跨越。
西方国家,哲学类童书一直是精英家庭的必备书籍。在这群掌握着社会最主要财富密码的人看来,哲学就是埃隆·马斯克口中的“First principle thinking”(第一性原理),是一切事物的本源,不论孩子将来从事商业还是科学研究,都绕不过基本哲学。
就像华尔街投资家罗杰斯所说:
沃尔玛所秉承的商业理念,其实就是一个最古老的哲理:己所欲施于人。人们最想在商店得到什么?用最少的钱买更多更好的产品。沃尔玛不过是把这个哲学原理,放到了商业里面去运用。
而在经济条件不好的中底层家庭,家长则很少甚至完全不会给孩子购买哲学类书籍,在他们看来,哲学是没有用的,它既不能给孩子带来分数上的提升,也不能教给他们实用的技能。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
丹尼尔认为,普通家庭里,会有意识给孩子选择哲学童书的家长,某种程度上说,已率先完成认知上的“阶层跨越”,这样的父母,往往具备了比自己所处环境更有远见的视野,他们有着培养卓越者的“野心”,也更可能培养出有人格健全、综合素质优越的孩子。
那么具体而言,哲学是如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作用,使其朝着卓越的方向前行呢?在把哲学作为国民基本素养的法国,教育学家们总结出了哲学体现价值的三个重要纬度:
1. 自我
2. 思考  
3. 感知
接下来,千妈就结合读小库《少儿哲学丛书》书中内容,逐一为你解读,相信大家看完后就能深刻体会到,哲学类阅读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哲学
关系到孩子能否建立起强大自我
这些年不知道大家感受到没,物质丰盈了,却有越来越多孩子精神上出了问题。抑郁自杀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近期网上热议的“躺平学”也有了日本《低欲望社会》里边缘青年的影子。
在这些现象背后,是找不到自我价值的迷茫。
我在《腾讯实习生遗书看得我心疼,有多少孩子“表面好好的,里面空空的”?》里也写到了,北大副教授徐凯文在调查中发现,随着环境压力增加,我们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成为“空心人”。
他们可能是最乖的孩子最好的学生,表面正常,内在却有着强烈的虚无感,不知道自己是谁,为什么活下去。
一个做心理咨询的初中生说:
我感觉每天就像行尸走肉一样,不知道除了学习还能干什么,人生没有意义,做什么都很机械,时常感到恐惧。
导致空心人现象的原因,就是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自我缺失”
没有自我的人,所做一切都是为别人而做,为社会定义而做,做得非常疲惫,找不到自我价值,迷失在社会边缘,最终发展成了不在抑郁中爆发,就在抑郁中躺平的“空心人”。
我相信作为家长,谁也不想看到自己辛苦养大的孩子,因为找不到存在意义,而丧失生命的热情,努力生活的动力。
但我们一边希望孩子有自我进取的活力,一边却没有重视孩子自我的建立;一边急着教给孩子知识,一边从不引导孩子思考“我是谁,我为什么学习,我与他人集体什么关系”这样的本源问题。
哲学类阅读所弥补的,便是孩子构建自我的本源问题。
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哲学命题就是“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苏格拉底),要把你自己从沉浸在世界中的原始状态里面抽离出来,认识到你是一个独立的、不可替代的个体。
这不是妄自尊大,而是首先明白,你的所有行动和选择,最终都是由“自我”这个中心发出的,这也是一个孩子自驱力诞生的源头。
但能够启发孩子思考自我的哲学书籍少之又少,通俗易懂的就更为难得。所以,当我看到读小库《少儿哲学丛书》时,真是有种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
除了图文并茂外,故事形式也十分贴近孩子,像千寻这样的7岁小孩,都能读得饶有趣味。
比如,在《把问题提出来》这册里,有个故事叫《青蛙上山》。
今年春节,电影《你好,李焕英》大火,导演兼演员贾玲也一举成名,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支撑自己一路走到今天的就是“青蛙上山”这个小小的哲学故事。
《青蛙上山》
有十只青蛙想爬上山去。青蛙们周围聚满了看热闹的人,只听批评声四起。大家都不相信它们会成功。路程过半,青蛙碰见一群兔子。它们跟兔子讲自己的行踪。

兔子们立刻叫道:“爬山!可山那么高,你们的腿又那么的短!”
五只青蛙选择了下山。在更高处的松林中,它们遇见了土拨鼠。
“这样的高度,可不是你们能爬到的!青蛙来爬这座山,这主意简直是疯了!”土拨鼠叫道。又有两只青蛙放弃了。
.....
最后只有一只青蛙爬到了山顶。那些看稀罕的都来问它:“你是怎么做到的?”
青蛙只说:“呱?呱?呱?”原来,它是个聋子。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我们应该听取他人的意见,但我们更应该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倾听内心声音,就是对自我的探索。
又比如,书中还有个故事叫《交不到朋友的孔雀》也很有意思。
千寻刚上小学那会,觉得交朋友不容易,有时回家也会抱怨几句,说没有同学愿意跟她做好朋友,我就给她讲了这个故事。         
《交不到朋友的孔雀》
孔雀感到异常孤独,它顾影自怜:没人来找它,跟它说话陪它玩耍。那么多人羡慕它漂亮的尾巴,却没有一个是它的朋友。

孔雀找到智慧的大象,跟它诉苦。
“你瞧我,”它对大象说,“我无疑是鸟类中最高贵的一个,可从没人来看望我,我也收不到友好的表示......”

“要获得友谊,只有一个办法,”大象回答说,“你得先成为别人的朋友。既然你指责别人不靠近自己,你可曾想过自己先走近别人?”

......
这个故事探讨的是“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强大的自我,不是建立在封闭基础上,强大与开放有同质关系,越强大越开放,当你希望与他人建立联系时,不妨试着自信、包容些!
类似的例子,书中还有很多,这一个个精辟的哲学故事,能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切入,逐步完成自我的建构。
哲学
使孩子拥有蓬勃旺盛的思考力
活跃的思考力是哲学带给孩子的第二个价值。
“思考高度决定人生高度”,人生或许不是一个从低到高的爬坡运动,而更接近起起落落的海浪运动,但无论怎样,思考都绝对是人生极致强度的高点,是值得我们不断努力去追求的,也理应是我们尽早开始培养和践行的。
很早之前,我看过一部法国纪录片《这只是一个开始》,其中一个场景,是在巴黎一所幼儿园。
老师在教室点起一根蜡烛,开始一天中的哲学思考课。
这些三四岁的孩子,在思考、讨论和表达什么是死亡、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差异,以及什么是智慧。
“自由,就是从监狱里出来。”
“自由是一个人可以走到大街上去。”
“智慧是妈妈从不把巧克力酱放到冰箱里。”
......
很难想象,一群幼儿园孩子把晦涩抽象的概念解释得这么认真又风趣。而隔着国门的我们也很难理解,哲学思考在西方国家被重视的程度。
不过这几年,我感觉我们的教育也已经在悄然改进,中高考语文阅读写作材料都在往思辨方向发展。
从童书市场数据来看,很多家长也感受到了风向标,开始有意识地给孩子购买启发思考力的书籍,希望增强他们独立、深度思考的能力。
在读小库这套《少儿哲学丛书》里,几乎每个独立成篇的故事都可作为思辨材料,也可作为精读讨论的素材,书里还很贴心地为没有经验的爸妈准备了辅助精读的“引导课堂”。【平日很多妈妈在后台留言要我推荐些适合大龄孩子的思辨类书籍,这套就是极好的】
举个例,千寻有时候会吐槽学校里老师管得太严,自由太少。
有一天,我就跟她阅读并讨论了《法规不立,自由不成》这个小故事。
《法规不立,自由不成》
有天早上,大家谈起法律。有个叫尼克的年轻人慷慨激昂地发言:
“法律就是不想让人开心地活!这世界上要是没有法律,不知道有多自由,多幸福!”
“很好呀!”老师答道,“那从现在起,我们在学校就贯行你的观点吧!”
说完,一个学生朝尼克走去,夺走了他的金笔。
“我想要这支笔很久啦!”他嘿嘿笑着。
尼克试图拒绝,可那个同学比他高壮,三两下就把他掀翻在地。
就这样,那些力大的人开始抢夺弱小者的东西,整个教室活像一个角斗场。
“老师!老师!”尼克大叫起来,“我得到教训啦!”
原来,没有法规,也就没有自由。
非常推荐大家和孩子共读或讨论这个故事,关于“规则和自由”的冲突,是孩子每天都会经历的,这样基于生活的启迪对深度思考大有裨益,印象也尤为深刻。
书中还有很多思辨类故事,每一个都十分精彩,可以延伸出许多可能性。比如,探讨“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哪个更重要”的故事:《跌进井里的学者》。
还有探讨“物质在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价值”的故事:《禅师与小偷》。
篇幅所限,千妈就不在这儿一一举例了,留待大家和孩子自行enjoy。:)
哲学
让孩子具有丰富敏锐的感知力
最后聊聊感知。
感知这个词大家可能觉得很虚,实际上丹尼尔.平克在趋势判断中已提出,未来人类的六大竞争力是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故事力、交响力和共情力。
这其中一半都得归属于感知能力,越是智能的时代,越需要感知力。
感知力不是传统教育能提供的,却恰恰是哲学可以给到孩子的。
其实,孩子本身就是最具备看本质潜力的,他们初识世界的时候,特别简单特别本质论,就像个天生的哲学家。
给大家讲个故事:
一个孩子跟他的爸爸说,他看到了一座很美的房子,玫瑰色的砖墙上,有红色屋顶和白色鸽子。
但他的爸爸没有感觉。
孩子知道什么情况下大人才会对这房子感兴趣,于是他对爸爸说,那房子值十万法郎。他爸爸立刻表达了对房子的兴趣。
这便是大人与孩子看问题的区别。
我们常以为成年人的世界是越来越丰富的,其实不见得。
成年人只是获取了大量丰富的技能和信息,习惯了用经验和套路来认知世界,对事物本质的感受力反而越来越迟钝,很多时候还不如孩子。
这是成人的短板,不该延续到孩子身上。
我们应在适当的年龄,与孩子阅读讨论些哲学话题,认真对待他们充满哲理的问题,呵护孩子敏锐的感知能力。
保持敏锐感知的孩子,长大后,不只是面对智能时代比其它“机器同伴”有了更强竞争力,重要的是他还拥有了感知幸福的宝贵能力!
在读小库《少儿哲学丛书》里,我就曾与千寻讨论《幸福的真谛》
《幸福的真谛》
年轻妇人没了丈夫,独自带着儿子生活。她决定将一生都奉献给孩子,她要孩子幸福,成长路上的所有障碍,她都替孩子清除,不让他受委屈。

哪知越是这样,儿子越是弱不禁风。她拿出最精美的玩具,可儿子还是不开心,成天病怏怏的。
终于诸多开销,让妇人家财散尽。
未曾想,了解到生活残酷的儿子却迸发出了活力和热情,变得开心起来。那扇通往幸福的大门,之前一直被母亲挡住,如今终于在他眼前有了隐约的轮廓…
所以,什么是幸福呢?是拥有很多很多玩具,每天都不用上学吗…还是靠自己努力,赢得命运的垂青?
另一个叫《上帝的分配》的故事,则让我们对“公平”有了深刻的感知~
《上帝的分配》
两个农民为争一棵苹果树上的果实吵了起来,他们请来一位智者帮忙分配。
智者问:你们愿意我按人的观点裁判,还是按照上天的意愿?
两个农民都喊道:按上帝的意愿!
智者于是走到一边,拢起一大堆苹果;又到另一边,只放了一个快要腐烂的苹果。
“这堆,是你的;这只呢,给你。”说完,智者就走了,一个字也没多留。
所以,什么是“公平”呢,我们想要的“公平”和掷骰子的上帝之间有多远距离?
……
以上问题,我和千寻都还没有找到答案,但这并不重要,哲学探讨本身也不需要标准答案,当我们试着去感知、触摸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已是受益良多!
EASTWEST
这套书真是盛满了好内容,我要是不停笔一直写下去,估计还能写上个三天三夜!
如果你家还没有哲学类童书,又或者你希望孩子看世界有思辨的角度,观万物有感知的温度,对自我有所探索有所坚持,成为一个有格局有思想有感知的人,而非工具人。
我真心建议,这套书一定要入。
最后还想偷偷告诉你们,在我家,读小库《少儿哲学丛书》不只是千寻喜欢的互动讨论“素材库”,也是我自己的“诗和远方”。
当工作遇到瓶颈,生活遇到麻烦,或者只是单纯太忙太累想静心的时候,我就会随意拿起一小本,到小区附近的咖啡店点杯咖啡,花一个小时,独自翻看这些简单又不简单的哲学小故事。
海德格尔曾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
人,诗意的栖居。
这里的诗意,并不是说一定要在一个宁静的地方盖一座房子,住在那里岁月静好。真正的诗意,实际上是对周遭世界的理解程度,理解了,就能以一种淡然的状态,拥抱不确定性。
哲学对于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来说,就是给我们的心找一个淡然安住的地方,周围世界就会绽放出一种你平时感受不到的诗意状态。
这也是哲学对于一个人,最有意义的地方。
今天这套开箱好书算得上是本月明星了,读小库所有精品童书里性价比最高的一套,没有之一。依然是读库一贯以来的高标内容,却搭配了十分亲民的价格,六册整套价是118,这次只搬回了500套,存量有限,先拔先得吧~
扫码二维码购买
🔗封面图:绘本《山中》插画
“阅读原文”也可以购买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