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千妈。
前段时间,我一直想找这样一本书:
不要太沉重,今年生活本来就很沉重了,再读沉重的书,多少有点为难自己。但也不要太肤浅,肤浅的快乐难以持久,之所以想读书,就是因为厌烦了短视频刷完的空虚感。
我希望它读起来是温暖轻盈的,读后还有余味供我在寒冷冬夜回味。
豆瓣上,有人回复:
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吧。
霎时间,记忆被点亮,一幅画面浮现眼前:
“冬日雪后初晴,窗外还是一片白,窗棂上闪着太阳微微的金光,四年级的我,扎着小辫,穿着厚厚的棉袄,倚在火炉旁,如饥似渴地读着一本破旧的小书。”
对啊,怎么会忘了它~
我激动地从床底拉出藤箱,正巧,去年囤的读库版《城南旧事》,还没来得及读。
好奇的千寻,也要凑过来一起。
那就一起罢,反正也是学校要求的新课标必读。
说是长篇,其实被分割为五个独立的故事,我想着读完一个故事,就歇一会,却根本歇不下来。
“妈妈,书里的英子和我一般大小吗?她也读小学吗?”
“惠安馆的女人,是真的疯了吗?”
“那草丛里藏东西的贼,是好人还是坏人?”
千寻一口气提了好多问题,不待我回应,又急急催促道:
“妈妈,我们继续嘛!”
灯光下扬起的小脸,和记忆里雪天读书的女孩的脸,慢慢重合在一起。
我忍不住感慨,原来经典真的是可以跨越时光,代代传承~
普通的书,孩子读完就完,鲜有感触,更无追问。
经典好书,同样是汉字,字间却像藏了一只魔法棒,轻触灵魂的开关,让它活过来,去思考、感悟。
这些思考和感悟从未消失,只待长大后的某一天,一个契机点亮回忆,一切就又鲜活起来!
如果你也在寻找这样的书,一本冬季与孩子围炉共读的书,一本大人孩子都有兴致读下去且各有所获的书,那我真诚推荐——
《城南旧事》
出版社:读库;适读年龄:7岁+
(图源:当当)
读完书的周末,若有时间,还可与孩子看看电影。
这部片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电影里英子那双清澈的眼睛,至今印刻在几代人脑海里。【电影资源我已备好,大家待会看完文章记得随手取~】
#1
"妈妈, 好文章一定要用很多成语吗?"
读《城南旧事》时,我总是会想起千寻问过的这个问题。
那时,她正疑惑于老师说好作文要多多使用成语。
一度我也是用成语、掉书袋的高手,不过,写到后面我发现,真正的好文并不一定要用华丽的辞藻堆砌,将真情实感娓娓道来,也会有格外打动人心的力量,就像林海音的这部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妈的鸡毛掸子轮到来掸我的小床了,小床上的棱棱角角她都掸到了,掸子把儿碰在床栏上,咯咯地响,我想骂她,但她倒先说话了:还没睡够哪!说着,她把我的被大掀开来,我穿着绒裤褂的身体整个露在被外,立刻就打了两个喷嚏。
你瞧,一个成语也没有,都是些平平常常的词,就描绘出了一幅生动活泼的晨起图。
再读这段~
们俩搂在一堆笑,一边瞎说着心肝心肝的,也闹不清是什么意思。
我们真快乐,胡说,胡唱,胡玩,西厢房是我们的快乐窝,我连做梦都想着它!
口语简简单单组合到一起,英子和妞儿间那种纯真可贵的友谊便跃然纸上。
我觉得,这是《城南旧事》特别好的一个地方,它给孩子提供了一种正确的写作范式,即:用平实的语言,一样可以写出好文章,只要你对生活有足够的观察。
关于林海音独特的写作风格,余光中也曾做过评价,他说“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张爱玲是孤傲的,语言上长于典故比兴,加上些刻薄,好似旧上海的精英意识,读着像精致的舞台女子,可敬而不可亲。
林海音是敦厚缓慢的,语言长于日常真情流露,加上些温情,好似老北京的包容精神,读着像和蔼可亲的邻家女,容易使人感同身受。
其实,这种写实风格和林海音的人生经历也有很大关系。
母亲还不到30岁时,林海音的父亲就去世了。
像书里写的那样,在那个春夏之交的院子里,本该盛放的石榴花落了,“英子”的童年也随之结束。
没了父亲的收入,全家开销一下变得捉襟见肘。
13岁的林海音不得不一夜长大,挑起家庭重担。
为了节省开销,林海音与母亲商议后,辞退了家中女佣,搬到闽台乡亲可以免费租住的晋江会馆。
她白天上学,放学帮母亲做家务,照顾弟妹们的生活起居,乱世之中,孤儿寡母一家人,如同寒风中飘零的枯叶。
每当被生活折磨得不堪重负时,林海音总能想起父亲生前常对她说的话:
“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能闯过去。”
看过《城南旧事》电影的人大概都记得,片中有个好玩的场景,小英子看见骆驼队停在自家门口,就站在骆驼面前,学它们咀嚼吃草料的样子。
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镜头呼应的,是林海音在小说里的一段话:
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
这段话就是林海音人生的真实写照。
她一直像骆驼一样,缓慢却坚韧地前行,提笔写《城南旧事》时已是42岁,但书中读不到半分证明才华的急,唯有对童年真切的追忆。
我是多么怀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景色和人物啊,
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让实际的童年过去,
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默默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
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2
"这世界上, 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吗?"
除了写作风格独特,《城南旧事》里的每个故事也都很有意思。
因为是自传体小说,故事记载的是“小英子”7到13岁真实的成长经历。
有意思在于,作者透过孩子视角,讲述了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和困惑。
孩子读,会在英子身上找到强烈共鸣,因为那些难以言说,不为大人所理解的困惑与烦恼,他们也曾有过。
大人读,更多是获得一种反思,比如,我读完会感叹,孩子看人的角度其实比成人更贴近本质。
孩子看见的是“人”,成人看见的是“人”身上的社会属性。
就拿“惠安馆”的故事来说吧,主角是一个胡同里的“疯女人”。
“疯女人”其实有名字,她的名字叫秀贞。
秀贞家是开旅店的,年轻的秀贞和一位住店的大学生彼此相爱,私定终生。
年轻的秀贞不知道,封建战乱时代,爱是普通人不能拥有的奢侈品。
后来,大学生参加学生运动,被军阀抓走,原本承诺一个月后就回来娶她,自打离开便再无音讯。
秀贞独自等待,生下女儿小桂子,无奈人言可畏,小桂子一出生就被秀贞父母送到城根底下,不知生死。
从那以后,秀贞每天都痴痴在胡同口等,等小桂子回来,成了众人口中的“疯女人”。
胡同里的人对她充满鄙夷和嫌弃,连本该关爱她的父母也嫌她丢人。
只有英子觉得,她是个漂亮和气的大姑娘。
虽然宋妈再三叮嘱千万别去惠安馆,英子还是时不时去找秀贞玩。
在孩子的世界里,不需要世俗标准来判定高低贵贱,反而诞生了可贵的包容心。而在成人的世界,社会风俗成为铁规定律,人性沦为牺牲品。
对秀贞,身边成人或践踏或躲避,却无一人记得,她只是个女孩,一个也曾对生活满怀希望的女孩。
在《我们看海去》这个故事里,英子交了个小偷朋友。
小偷向天真无邪的英子吐露心声,他家里有个非常优秀的弟弟,和他不一样,书读得很好,以后,是要坐大轮船去国外念书的。
英子在高年级的毕业典礼上远远看见了她的小偷朋友,他眼里充满自豪,因为他的弟弟就站在典礼台正中央。
英子隐隐知道,小偷是为了供养弟弟读书才偷东西的。
小偷问英子,觉得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英子说,自己分不清好人和坏人,就像分不清海跟天的区别。
后来,小偷先生被警察抓捕了。
妈妈指着那被巡警捆住双手的男人,对英子说:
“小英子,看见这个坏人没有?你不是喜欢做文章吗,将来你长大了,就把今天的事儿写一本书,说一说一个坏人怎么做了贼,又怎么落得这么个下场!”
英子却在心里想:
不!我将来长大了是要写一本书的,但绝不是像妈妈说的这么写,我要写的是:“我们看海去。”
《我们看海去》,是英子给她的小偷朋友朗诵过的诗~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
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
金色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
世界上,真的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吗?
这是读完故事后,我留给千寻的思考题。
我说,不要急着讲答案,你可以把它放在心里,多想一想。
我抱着一种期望,期望她将来不会变成那种标标准准的大人,而是像书里写的那样,拥有一颗广大包容的心:
人生就像是一块拼图,认识一个人越久越深,这幅图就越完整。但它始终无法看到全部,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迷,没必要一定看透,却总也看不完。
EASTWEST
英子慢慢长大,她还知道了兰姨娘的故事,知道了宋妈的故事……她仍无法看清大人的世界,却已懵懂体味到人世间的五味杂陈。
最后,英子的爸爸因病去世,英子的童年也在这一年戛然而止。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全书也在这里落下帷幕,淡淡余味在心间荡漾开,让人不忍释卷。
耳边,陈叔同那首《送别》缓缓响起: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我终于明白,为何人们都说“读懂它,一切苦难就过去了。”
因为一切的一切都终将过去,唯有那美好的回忆,长存心间,熠熠生辉。
《城南旧事》好句摘抄
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
窗外很明亮,干秃的树枝上落着几只不怕冷的小鸟,我在想,什么时候那树上才能长满叶子呢?这是我们在北京过的第一个冬天。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
不愿长大的人,总是在瞬间长大。
我分不清海跟天,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
我的兴趣很广泛,也很平凡。
请不要为了那页已消逝的时光而惆怅,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就让我们安之若素。
走人生的路就像爬山一样,看起来走了很多冤枉的路,崎岖的路,但最终会到达山顶。
今天文末增加了一个小版块:好句摘抄。
这个版块以后的精读文都会有,方便孩子们参考。
但我更希望大家读完后,能找到自己有感的语句,不必局限于此。
关于版本,有几个推荐:一个是我自己选的读小库珍藏版~
这个版本价格偏高,但品质是对得起价格的。
大开本布面精装,插画由水彩画家关维兴先生绘制,关先生的艺术成就在中外都有极高评价,尤其水彩人物,笔法洒脱、神形兼备,文中配图便来自于此。
图文搭配几近完美,被称为《城南旧事》最美版本。
若考虑性价比,也可选择中信出版社的插图版~
同样是关维兴的插画,只是书封非布面,但也很有设计感。
前面说的电影,很多平台都要会员才能观看,我准备了免会员高清版,需要的朋友点亮“赞和在看”,微信对话框回复 城南旧事 即可获取。
我还精读过这些作品
直播预告 | 阅读理解在中高考中占比非常高,我们该如何提高孩子的英语阅读能力,尽早培养阅读思维呢?今天中午12点来直播间,果果老师教你终身受益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还有英语课双12活动等你来参加!)
如何培养孩子的英语阅读能力?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预约按钮参与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