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年”过得好吗?这个春节,千妈每天除了吃吃喝喝,就是陪老人小孩走走看看,享受到了难能可贵的惬意时光,也让自己忙碌一整年的身心得以休息。


乡野民宿的傍晚,我在湖边看夕阳,看它们从金黄到绯红慢慢变化色彩,时间仿佛停摆,这种不被催赶,自由的感觉真香。



趁假期没有工作学业压力,我还陪千寻重温了不少好书,其中有一本激发我们热烈讨论的书,特别想分享给你。


它的故事设计非常巧妙,有趣的切入点能瞬间打开孩子思考的阀门,哪怕平时不喜欢互动的孩子,读完这个故事,也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因为这些特点,我把它列入了千寻的【精读必选书单】里,我们读过不下十次,每次讨论都有新收获,如果你这段时间正好有机会陪孩子精读,不妨试试这本有意思的书。



01


聊书前,先分享个小插曲。


诗仙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大家都听过,请问,这个故事带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


小朋友A说,这还不简单,“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


没错,这是个耳熟能详的标准答案,老师家长从小就这么教育我们。


这时,小朋友B站出来,提出了质疑:

“不对啊,铁杵是什么,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比针值钱多了,老奶奶随随便便就能找到一根铁杵,为什么不直接买根针呢?”


A哼了一声,随口反驳:

“或许唐代针线还不普及,不好买呢!”


不服气的B开始搜资料找论据,一搜发现,人家崔颢在《七夕》里就写过了:“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白居易在《秋霁》里也写过:“独对多病妻,不能理针线。”


说明针线在唐代已经普及,不是什么和璧隋珠,如此一想,老奶奶的行为的确不合常理,难道是为激励小李白发愤图强而精心准备的行为艺术?


图源:网络


其实,在这个案例里,“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是真是假并不是重点,重点是A和B的回答,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学习路径:


一种是传统的“海绵式学习”,被动接收信息,不做思考;

一种是面向未来的“淘金式学习”,主动质疑,分析、思考信息。


这两者间,你倾向哪一种呢?我更倾向后者,因为全盘接受信息不加思辨,本质上,是任何机器都能够做到的事情,主动对信息进行审视、思考,作为人类的主体性才得以体现。


而作为人的主体性越往后只会越金贵,任何机器都可替代的标准化只会像唐代的针线一样,“家家夜可持”。



02


所以,第一次在书店看见《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我就一阵欣喜,这不就是激发孩子思考,现成的好教材嘛!


《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


这本书获得了美国图书馆学会年度好书推荐,并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师们推荐的100本好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如何巧妙激发孩子主动思考滴~



颠覆传统的立意,“诱”孩子去质疑


“三只小猪”的传统故事小朋友都听过,故事里,坏蛋大野狼吹飞稻草房,吃掉了猪大哥;吹垮木房子,吃掉了猪二哥;最后,聪明的猪小弟用砖头砌了座结实的房子,大野狼拼命吹也吹不塌,只好从烟囱爬进去,被烧水的猪小弟逮了个正着。【此为《英国童话集》里的故事原貌,还有很多孩子听的是改编后的温和版,即前两只小猪逃到第三只小猪的砖头房里躲过一劫】


图源:网络


在《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里,大野狼一改邪恶面目,变成了文质彬彬的样儿,它西装革履、戴着眼镜,一本正经地“揭露真相”:


“真相不是这样的......真实的故事是我为奶奶做蛋糕时,得了重感冒,不停打喷嚏。不巧的是,我的糖用完了,当我去向邻居小猪借糖时,忍不住打了个大喷嚏......你们知道发生什么了吗?那幢草房子居然全倒了,草堆中央躺着一只小猪---他死了!”


《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


这个故事妙就妙在,它借“大野狼”的口吻抛出质疑,让我们习以为常的标准答案变得不标准了。以前大家都觉得是大野狼吃掉了小猪,可现在大野狼说,不,我不是故意吃掉小猪的,这纯属无心之举!


当熟悉的故事出现不同观点,小朋友自然会忍不住开动脑筋思考,究竟是小猪说的对,还是大野狼说的对呢?



藏在书中的线索,引孩子去分析


大野狼巴啦啦说了一堆,但注意,它的说法都是观点,不是事实。


作者在书中埋下了很多细节,只要小朋友认真观察,很快就能找到线索,结合已有知识,做出事实判断。


书中至少出现了三次大野狼作恶的“线索”:


一处是大野狼在给所谓的奶奶做蛋糕时,它背后相框中的那幅油画:吞掉小红帽奶奶的狼正躺在床上装病,此处暗示大野狼和画面中那只狼一样,正在撒谎。


《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


一处是大野狼做的超级巨无霸汉堡,仔细看,你会发现,里面还夹着兔子耳朵、小猪尾巴、小动物的小手小脚,兔子耳朵同样出现在了给奶奶制作的蛋糕原料中,这些细节说明大野狼根本就不是它说的那么无辜。


《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


还有一处是封面,封面上写着“大野狼日报,口述:一只狼”,也就是说这个故事来自狼主办的报纸,难怪它要为狼“洗白”。


《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


关于这本书的“色彩基调”,图画书学者珍·杜南也有一番见解:


“在《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里,油彩涂抹的方式暗示着野狼的狡猾,飞溅的颜料跃动着、变换着,就像野狼诡计多端的奸诈、层层叠叠的谎言,以及与纯真之间的对抗。”


画面色彩,孩子能潜移默化感知到。但书中线索,孩子不见得能发现,这就需要家长伴读引导,带孩子学会分析信息背后的东西,做出客观判断。



【你还可以用思维导图里的树形图帮孩子区分事实和观点】



EASTWEST


书里还有很多伏笔,值得反复阅读品味,我就不剧透啦。


还可以延伸出不少讨论,比如“立场不同,会导致观点不同吗?”“事实和观点有什么区别呢?”等等,留待你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


在我心里,这些就是好书的标准,孩子读得懂,读起来有意思,读完还能有所得,这也是我分享文章的初心,希望帮大家绕过弯路,从“随便读读”变成“价值阅读”。


至于是不是真的有价值,孩子本身的反馈是最真实的。


前几天,和朋友一家去动物园玩,经过猛兽区,两个小朋友突然吵起来。朋友女儿说,狼是坏蛋,因为它们会袭击人类,还会吃小兔子。千寻说,狼不存在好坏,这只是它们的自然天性。好坏是观点,动物有自然的天性才是事实!


千寻的说法也不见得完全准确,但我很欣赏她看问题的角度,至少有了稍微深一层的思考。


回想我们小时候,看动画片总热衷点评“好人坏人”,却从没思考过,好坏意味着什么?是事实吗,还是只是立场导致的观点。


要知道,很多人就带着这样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浑浑噩噩长大,然后在应对复杂世界时,撞得头破血流,或者交了无数“智商税”而不自知。


我庆幸自己做妈妈后,有机会在我的孩子身上做出改进,而她再不必像我一样,等到三十好几才反思。



点个“在看”让我知道你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