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千妈。
最近暑假陪娃时间多了,发现自己被碾压的时间也多了起来。
前几天我们在家玩一款叫聪明曲奇饼的桌游,这款桌游在国外很流行,是法国数学家Michael和Robert Lyons发明的,号称考验逻辑思维能力的神器。
【就上面这货,看似“美味”实则烧脑,我的理工伙伴小半爸之前强烈推荐过】
这桌游总共64关,难度是层层加码的,前面我尚能应付,越到后面越吃力,被娃轻松反超,忍不住问她怎么搞定的。
小丫头镇定地说:
“不难啊,用线索推导就可以找到规律了。”
“妈妈你看,线索2确定蓝色方形曲奇饼放这儿,那么红色圆形曲奇饼就只能放这儿......”
听她娓娓道来,我内心窃喜。
其实游戏本身没什么,很多牛娃估计早把这款桌游玩通关了。
我开心的也不是丫头能得出正确答案,而是她思考的过程,体现了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感受到的东西。
小时候不用说了,逻辑强的孩子,不论语言表达的条理性还是数学分析能力都会更好。
以后进入职场,逻辑也依然是各大公司看重的能力。
一个做人力资源工作的朋友曾和我分享,中层和中层以上职位招聘,他们最看重的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因为一个强逻辑的人,做事有方法,决策也更加理性。
怎么才能教出一个强逻辑的娃呢?国外学校普遍采用的一个方法,就是在早期阅读中融入逻辑思维练习。
千妈身为阅读达人,自然也学了不少秘诀,用到娃身上,受益匪浅。
今天就先和大家分享两本对孩子逻辑启蒙很有帮助的绘本,以及配套的共读方法。爸妈们看完要是觉得有启发有意思,可以在文末给我留言,如果留言人多,我就再接再厉奉献干货。
逻辑思维三大方法里,演绎法是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常见的。
从普遍到个别,先有一个认知和原理,再推导到个别结论。最经典的例子有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所有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我们常说一个人心思缜密,多半就是因为他的演绎推理用得好。
演绎法对应到启蒙阶段,就是大家熟悉的因果关系,演绎能力强的孩子首先是会理解并善于运用因果关系。
因此,Cause and Effect(因果关系)也是被写入了美国通用教学大纲(Common  Core)里,成为一项重要的阅读技巧。
最经典训练因果关系的绘本就是劳拉·努梅罗夫的《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如果孩子英文底子还不错,可以试试原版,这本书作为英文启蒙也是很好滴】
适龄:3-7岁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入选美国《经典图画书宝库》,是其收录的12本伟大的图画书之一。★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推荐100本童书。
在这本书里,孩子可以找到大量“要是......就会......”的因果关系结构。
要是你给小老鼠一块饼干,他会问你要一杯牛奶。
▲ 绘本内页
要是你给它牛奶,他会问你要一根吸管。
▲ 绘本内页
你可以故意不翻页,问问孩子:
“小老鼠有了吸管会干嘛呢?”
“喝牛奶对不对,那喝完牛奶呢,还可能发生什么?”
呃,吃完了,喝完了,小老鼠还需要一块餐巾擦擦沾满牛奶的嘴巴和胡须。
▲ 绘本内页
怎么擦呢?得照镜子,小老鼠一照镜子发现,自己的头发得剪一剪了。
这时候,他就会问你要一把剪刀。
▲ 绘本内页
等到头发剪好了,他又会要什么呢?记得考考孩子的推导能力,再往下读。
原来,他还得要用扫帚把地上的胡须渣扫干净。他不但扫,还要用水把地上拖一拖,干活干累了,小老鼠就要睡会儿。
这时候,你就得给他个空盒子做床,再加上毯子和枕头。他于是爬进盒子,躺得舒舒服服,还把枕头拍啊拍拍松......
▲ 绘本内页
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直推演下去,带给孩子关于事物因果联系的充分想象。
除了在共读时提示孩子感受逻辑关系,我还用到了思维导图来帮助孩子总结,让模糊的阅读感受落地,变成清晰可见的思路。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把原因和结果写或画在对应的方框里,比如“小老鼠喝了牛奶”是“原因”,那么这个“原因”带来的“结果”就是“他还需要一张餐巾擦擦嘴。”
▲ 【因果图练习模板免费分享给大家,文末有提取方式】
总结之后,我们还可以用一些开放型问题来拓展孩子思路,引导他/她思考生活中更多的事物逻辑关系。
比如,用绘本中的相同句式问孩子:
“要是突然下暴雨,会发生什么呢?”
还有涉及科学推导的提问:
“要是我把油滴进水里,会发生什么呢?”
注:【涉及科学推翻的问题将有助于孩子学会透过现象探索原理。】
又或者是一个原因导致多个结果的提问:

“要是你不按时完成作业,会发生什么?”
“会被老师批评、还会因为未完成作业的累积导致今天没了玩耍时间等等。”
注:【一个原因导致多个结果的问题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多维认知,理解到生活中一个事件可能产生不同结果。】
以上例子都是抛砖引玉,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精彩的发挥。:)
除了演绎法,类比法也是很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类比法用得好的人,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跨界能力的基础。
类比法对应到启蒙阶段,就是鼓励孩子观察寻找事物的相似之处。
最经典的类比训练绘本就是罗伦·乔尔德的《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
适龄:3-7岁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在这本书里,妹妹劳拉是个特别挑食的小女孩,很多东西她都不爱吃,豌豆、胡萝卜、花椰菜......尤其是番茄。
为了劳拉好好吃饭,营养均衡,查理哥哥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把劳拉不爱吃的胡萝卜比作木星上的橘树枝。
▲ 绘本内页
把豌豆比作绿色王国来的绿色小圆球。
▲ 绘本内页
把土豆泥比作富士山尖上飘下来的云朵。
▲ 绘本内页
......
在哥哥天马行空想象力的带动下,妹妹劳拉开心地吃了很多东西,她甚至喜欢上了吃番茄,因为那不是番茄,是会喷水的月光!
孩子通过故事情节的推进,看见原本没有关系的两件事物之间的关联,我们在共读时,则可以引导孩子思考那些把事物联系起来的共同点。
比如:
胡萝卜和橘树枝有什么共同点呢?因为它们都是长条形的吗......
土豆泥和云朵有什么共同点呢?因为它们看上去都很白很柔软吗......
之后,我们还可以运用桥形图帮助孩子总结归纳,把有共同点的事物列出来,请孩子说出两者之间的联系。
课程图
【桥形图练习模板免费分享给大家,文末有提取方式】
还可以加以延伸,请孩子思考生活中不同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共同点。比如:
勺子、碗、盘子、锅,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圆圆的苹果可以吃,圆圆的橘子也可以吃,还有什么圆圆的可以吃呢?是不是所有圆圆的都可以吃呢?
EASTWEST
看到这儿,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问了:
“千妈,不是逻辑三大方法嘛,除了演绎法和类比法,还有一种呢?”
是呢,还有一种是归纳法。但篇幅所限咱们今天就不聊了,留着下次再来分享吧。毕竟,除了阅读训练,还有日常沟通和很多特定游戏,都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这要聊起来,怕是一天一夜都说不完啊,你们多半也会“消化不良”。
不过我想看完这篇,在如何给孩子逻辑启蒙上,爸妈们应该已经有所启发,有自己想要尝试的思路了。
如果你的家里正好有这两本书就更好啦,马上就能用起来,感受到孩子反馈带来的惊喜!
最后温馨提醒大家,别忘了取资源~
千妈准备了《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的因果练习模板和《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的类比练习模板,需要的朋友点亮“在看”,然后在公号后台对话框回复 练习模板,就可以提取。
等等,领取资源前先顺手点个“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