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年我要写一份《2022年好物推荐》的话,那么最后一个挤进名单的应该就是微信键盘,因为它昨天才正式上线。在《槽边往事》我已经很久没有推荐过任何微信的新功能,不是因为微信没出,而是因为我没有眼前一亮---微信键盘算是这一两年来让我最喜欢新功能。

微信键盘,其实就是微信输入法。早在2021年年初的时候,微信召开公开课,张小龙在公开课上回应用户提问,解释为什么在群里在对话中提到什么商品,转身就会在电商平台上看到系统推荐。当时他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微信没有泄露用户隐私,是输入法在泄露。为此,他宣布微信要打造自己的输入法,把这件事情从根上直接给断了。

昨天,微信键盘正式上线,它就是张小龙在接近两年前承诺的微信官方输入法。其实没有必要为它写一个教程,因为微信键盘本身很简单,直接去商店搜索下载安装就可以。接下来,它自带新手引导教程,你在手机系统里设置好键盘,就可以直接呼叫出来使用。整个过程就是点点按按,无需任何注册和绑定,就那么简单。

我个人为什么很喜欢微信键盘?主要原因是苹果的iOS系统在过去几年中,不知道从哪一个版本更新开始,输入法出了问题。本来我在手机上输入速度极快,但是从那一天开始,我每次输入总会出点什么错,几乎每次都要修正一下。降低输入速度不说,而且让我怀疑自己的眼睛和手指之间的配合出了什么问题,因为我所想的和我打出来的总是不匹配。一时间很是沮丧,觉得要么是自己老了,要么是自己的神经系统出现了故障。

当我开始使用微信键盘5分钟之后,我决定写一封电子邮件给库克,诚挚地建议他去做一个脑部CT扫描,然后开除苹果的印度工程师。因为我换了微信键盘之后,那种熟悉的高速输入的感觉再次回到了我身上,手机输入给我带来的心理阴影不药而愈。当然,我在输入的时候还是会出现错误,无论哪一种输入法都是在猜测我的真实意图。毫无疑问,微信键盘要比iOS自带的输入法猜得更准,达到了蛔虫级理解。库克,CT做完加多一次MRI。
另外一个原因是微信键盘的语音转文字功能非常方便。过去微信也有,但是使用方法很古怪,需要长按语音输入条,等出现绿色的界面之后用手指搓到语音转文字功能,搓到之后不能撒手接着说话,这样才能顺利转文字。有了微信键盘之后不需要那么麻烦,只需要在键盘上点开绿色的Logo,选择语音转文字,然后就可以滔滔不绝地输入,微信键盘会自动给你切分句子,加上标点符号,而且识别正确率极高,我用方言的表达方式都毫无压力。

当我在向各个群里的好友介绍推荐微信键盘的时候,说是有了语音转文字,以后群里大概率会出现“废话通胀”,毕竟之前文字输入要更为书面语一些,文字上要更简洁有力,换了语音随便一说就是一大段话。结果,在我没有做过任何调教的情况下,系统直截了当地给出了“废话通胀”几个字,让我大为欣喜。以后谁再在群里发60秒语音,我打算一个微信键盘直接砸在他脸上---你现在不能再说语音转文字太麻烦了。
根据微信方面的说法,微信键盘的智能提示是根据云端的公共数据,而不是根据个人数据,所以隐私保护方面没有隐患。然后微信键盘没有关联用户的微信ID和手机设备号,所以和个人数据之间是做了隔离。在推荐了一轮之后,我也建议我的各位朋友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在微信里切换了微信键盘之后,是否还会出现电商平台个性化推荐的现象?
我在网上看到一些“产品经理”对微信键盘的测试和评论,认为微信键盘不能换皮肤,不能调字体,所以估计会高开低走,不受大众喜爱。对此我是这么看的:输入法的核心是准确和高效,先满足这一点再来谈其他。在准确和高效的基础上,用户界面简单易理解易操作,符合人们的直觉,这就足够输入法活下去了。至于说能否换皮肤,有没有增强功能,那只是增加了无聊的复杂度。站在我的角度上来看,我更希望微信键盘保持现在的简洁风格。目前,微信键盘集成了微信搜索的部分入口功能,这就已经够了。

如果说微信键盘有什么让我不满意的地方,目前我就发现一点:提示的字词字号比较小,略有些费目力,对于中老年人不太友善。但就微信键盘现在的表现来看,我已经有充足的理由向亲戚朋友,向我的读者进行推荐,并且衷心希望微信团队能尽早开发出针对PC和Mac的版本。如果你还没有微信键盘,建议你现在就在手机上下载一个试试,它也算是2022年里为数不多的美好事物之一。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小区普遍转阴之后,我在超市购物群里发现邻居们还在持续购入黄桃罐头。因此我可以基本确认---1、黄桃罐头对于治疗感冒应该帮助不大;2、他们选择黄桃罐头的原因只是因为馋,无非是选择太多,新冠给了他们关注到黄桃罐头的机会;3、黄桃罐头本身应该很好吃,这时候人们就不说什么罐头食品没营养的话了。

身苦,心苦,口苦的时候,有点甜蜜的滋味总是会让人感觉到幸福。
 南派三叔专区
南派,看着我的眼睛:你这样天天划水更新真的好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