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去的是条件非常好的方舱,环境并不具有普遍参照性,但个体的故事、现象、架构是能以小见大的,可以挑选感兴趣的部分阅读。
连亮路方舱医院由还未投入使用的养老院改建而成,九人一个房间一共六层,可容纳七百多病友。
护士、医生、工作人员住在楼下的铁皮房里,条件反而没有我们好。正因如此近的距离,我们所有的门窗只能开15°左右,通风不是很好。
图片来自网络,可参考布局
进入大厅时,我与家人合照一张发了朋友圈。外婆因此非常生气,因为我没有屏蔽亲戚们,几个小时内,外婆的几位朋友已经知道了她阳的消息,大家纷纷打电话来慰问她。她说,“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们得了这个肮脏的病!”我们为此大吵一架。
某中心医院院感的故事:
我到方舱的第二天,手上起了许多疹子,一到晚上奇痒难忍,几位医生都说是过敏性荨麻疹。每天都会有两位值班的医生奔走在七个楼层中,处理突发状况,也可以简单问诊。查询资料发现一部分感染奥密克戎的人,确实会有皮肤过敏的反应,可能对病毒过敏。
于是郑大叔带我去找某中心医院的医生帮我看看,没想到她们身上带了抗过敏的药,缓解了我的情况。
在这位医生临走前一天晚上,我们聊了几个小时,才知道她得新冠时的故事……
医院里分为做核酸和接待门诊两个队伍。在4月1日封控前,她在一天内就曾接触了三位阳性病人,可见情况已经不容乐观,医院某楼层不幸中招。4日核酸为阴性,6日前去值班照顾院内病人,早上在医院做核酸,共同值班的同事只是一级防护,其实已经开始有症状但她并不知情。直到6日傍晚出结果才知道同事们包括护工已经中招十几人,只剩她和另一位实习生是阴性,终于有了二级防护服。她决定让这位实习生在办公室别再出来了。当晚她们睡在办公桌上,第二天她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症状,头晕高烧腹泻四肢酸痛,于是在不停穿脱白大褂上厕所的过程中,照顾五十名病人的所有护理和医生的工作。
第二天值班的同事并没有按时来,直到傍晚,终于可以转到铁皮中,同事送了一些沉重的生活物资。她走路时已经极其疲惫和困难,到达铁皮差不多1公里路。发现铁皮中已经有大量病人医生,在其中生活了几天等待转运。只有刚做完手术的病人才有睡在地上的待遇,其他人过夜时均在椅子上。
同病房的女孩:
我和妈妈、外婆共同进入了九人病房,其中有一名女孩一直在角落里,不怎么吃饭,非常瘦。聊天过后才知道,她在工厂里被查出阳性后,就立即被安置在一个房间中与他人隔离,没有带换洗的衣服和任何日用品。
她中专还未毕业,从江西来到上海,完成学校安排的“实习”后才能领到毕业证。一个月2000的工资,来了3个月攒下5000元,工作服要自己买,这一套已经磨破了。
外婆非常心疼她,经常给她塞很多好吃的,她在舱里留了20天左右才打到出舱标准。
志愿者郑大哥:
在舱里,有病友自发组建的志愿者团队,我也参与到其中。这最开始是由刘大哥发起的。起初是因为舱里没有热水,原本容纳三百人的地方,住进了七百多人,部分房间出现水漫金山的情况,而且几天都不会有人修。为什么呢,因为方舱有三个医院的团队、物业、党委组成,发生问题护士反应到自己医院的团队,汇总到党委,再到物业,需要两三天的时间。而物业找到维修人员进入方舱后,他们的防护服只要一碰水就会失效。在舱里,即使是二级防护,许多保安还是感染了。我们还认识了其他方舱来的保安,他说当时看到800一天立马来到上海,没几天就感染了。(后续:部分大白的薪资被砍到两三百,甚至被就地遣散无处可去)
郑大哥说自己就是维修工人,不需要那么多环节,他把手机号贴在每个楼层,在一把屎一把尿之中,这些基础的水电问题他负责了,乃至任何坏的东西他都会去帮忙,往往从早到晚没有停歇。
具体来说我们每天早上配合医生做核酸扫码贴条叫人划名单,晚上发出院小结。我们还调试路由器给需要上网课的学生装上WIFI,成立了方舱美发部,20元一位。他自发组建起志愿者团队,进而构想出一个“方舱自治计划”,想让大白尽量不用参与方舱的日常生活。他觉得在舱里比封在家里自在多了,这里甚至就像桃花源。
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志愿者,往往本身就是公职人员,有一位小姐姐照顾了整个病房的老人,乃至癫痫患者的吃喝拉撒。20号之后进来的一成患者并不会用手机/没有手机,还有有几个月大的孩子、植物人、九十几岁的老人、聋哑人,特殊人群,往往有家人和护工陪同进舱。陪同是什么意思,就是和我一样本来阴性,自愿进舱变成阳性,为了和家人一起。4月初有一位父亲为了陪孩子,据理力争,直到他当场摘下口罩。
基本硬件情况:
一日三餐的待遇经历了逐渐变好的过程。据了解起初每天吃的差不多,13号开始每天的菜式有变化。13-18号之间群里出现过三次团购100-158块10斤水果。可能是上级看到了,18号开始每天会有一根香蕉或者苹果,再往后又增加了酸奶和小蛋糕。
需要配药可以上报,过两天会送到。期间一位癫痫病人和一位突然中风的病人,在几小时内得到转运。
这里每天做核酸,一人一管,不停有病人出院。头天早上检测,第二天知道是否能出院,第三天便能转运回家。
起初出院标准是达到连续两天ct值40以上才能出院,一般认为30以上就不具有传染性了。第一批共处一室的四位病友17天左右才达标。所耗时长全看个人身体状况。也有病友全家就自己1人得了,或者一家人里就1人没阳的情况。
经过病友的反馈和提议后,15号开始改回了国家标准35ct值,大量滞留的病友能够出院。
外婆与妈妈6天勇夺双阴顺利出舱,我10天双阴,陪外公到14天再一起出舱。等到回小区的时候,外婆与妈妈都已经自我隔离7天可以下楼接我们了。一回到家本人狂吃家里的美食,第一次尝试擀馄饨皮、做凉皮和面筋。最近的团购价格逐渐回到正常。小区里基本全阴,但每隔一周。
我病房里的病友来了一批又一批,各自进舱的故事总是让人愤愤不平,或者摸不着头脑,总感叹自己乖乖封着就感染了。住了两天又会产生一种矛盾的安慰感,觉得在这里像桃花源,可以省钱,还能社交,在许多方面比封在家好。好像忘了封在家和在方舱都是封。
▲▲▲

推广/合作/活动加微信号:directubeee

▲▲▲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