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第16届FIRST青年电影展获得“最佳演员荣誉”及“观众选择荣誉”的《何处生长》是一部受到影迷广泛关注的新人新作,本片近期又入围第3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国产新片展映单元,在厦门正式与观众见面。
《何处生长》影片信息:
中国 | 2022 | 彩色 | 90分钟 | 剧情
如本片导演阐述所说,“独生子女”是 80后、90后这代人独特的时代烙印。《何处生长》不是讲述宏大历史或政策,而是呈现一个家庭在遭受时代洪流之后个体的命运,以少年程非的视角观察来自女性的牺牲。最终,程非与何生同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这是每个人都需要勇敢直面人生的过程,然后重新开始。
导筒本期带来《何处生长》导演龙凌云专访,走进他与这部独生子女时代终结后诞生的长片首作幕后的精彩故事。
荣誉情况:
入围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会“训练营”
入围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会“青年导演计划”
获得2019年“青葱计划”五强
入围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会“WIP”
入围第16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单元”“惊人首作”
获得“最佳演员荣誉”“观众选择荣誉”
入围第3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国产新片展映单元
剧情简介:
18岁少年程非自幼无母,由父亲和奶奶抚养成人。他叛逆不羁,酷爱滑板,立志成为专业滑手,却不被父亲程建国接受。2007年暑假程非在父亲房间发现一张寻人启事,失踪者竟是自己失联两年的网友“燕尾蝶”— 何生。程非他假扮租客住进何生母亲何秀晴家中,却意外揭开了这对母女和自己千丝万缕的关系。 
神秘消失的何生,深埋谎言的程建国,古怪孤僻的何秀晴。两个家庭的往事迷雾里,程非逐渐靠近尘封多年的真相……
导演简介:
龙凌云
龙凌云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硕士戏剧设计导演专业。曾就读美国著名表演学校LSTFI和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编剧进修班。曾就职于英国著名先锋剧团MTD,参与制作过多部视频多媒体互动戏剧作品。回国先后任职ELLE CHINA ,VOGUE CHINA时尚视频编导,自由广告导演。
专访正文
导筒:导演请问您最开始是怎样接触和喜欢上电影的?
龙凌云:我上大学那会儿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看电影和看国内国外的杂志。大学毕业的时候要找工作,因为我自己不想做设计,所以就在杂志行业跟电影行业中进行选择。
当时电影的门在哪,我其实都不知道,在摸索。我就选择了先去做杂志,挨个给编辑部打电话,从助理开始,做了十年的杂志媒体人。我的性格就是如果特别喜欢一件事,就不想只做一个观众,我想深入了解到底什么东西那么吸引我。其实追求的是一种祛媚的过程,当我把这些外面的那些比较浮华的东西去掉了以后,看到它的内核,我是不是依然还会喜欢它,也是一种实践精神吧。
龙凌云在吴天明电影基金“大师之光”青年编剧高级研习班沙龙活动现场
如果我发现某件事情实践了以后,不适合我,或者我没有那么享受,就可能会放弃了。做杂志我就还蛮享受的,做了十年,然后又继续做了两年多广告。在广告行业的从业过程中,我在想如果再不转行,往电影这个方向走,可能这辈子就不能做我第二件我特别喜欢的事了。那会我对电影大概有一些了解,但不是很系统。当时觉得要做电影肯定得有个好剧本,但我不会写。所以就去报了北电的编剧进修班,课程大概半年。后来断断续续又趁着这个机会在北电听课,大概待了一年,学习期间就有了我现在这个剧本的雏形。
导筒:了解到您曾在英国求学、工作,任职于MTD,请问在国外的经历为您如今的创作带来了哪些帮助?
龙凌云:我出生在中国内地,资讯是会比沿海晚一些,然后就很想出去看看。因为地理条件限制,我人生第一次看见大海是18岁,当时去的是北海,其实环境一般,但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就还挺冲击我的,觉得这个真的太不一样了,就萌生了出去涨涨见识的想法。
工作了几年之后,自己有了一些积蓄,家里面也支持,所以就出国学习了。去读的学校正好是我一直很喜欢的——伦艺圣马丁学院。毕业后我进入了MTD,那是我们导师的剧团。
我在英国上学期间做很多新媒体的东西,因为我们专业是一个比较多元可以尝试实践很多方向的专业,有些人他是导演,他就直接做剧本性的工作;有些是演员,他可能会尝试很多行为艺术的作品。那会我对新媒体挺感兴趣的,比如说那种交互舞台,还有一些沉浸式戏剧,我就做了很多相关的视频,导师都蛮喜欢的。
毕业以后导师把我引荐到他的剧团,当时正好有个戏,结合了电影拍摄加现场实景表演,感觉是很新鲜实验的尝试。因为这个剧团有学院的背景,所以就受到英国很多学校的邀请,所以我在英国工作了一年,巡回了英国各大高校。
但我做完这个巡回演出以后,就觉得我的性格不太适合做戏剧,因为戏剧的工作有一定的重复性。等于你每到一个地,其实是把这些东西都重新再来一遍,是一种重复。演员可能每次的表演他都会挺兴奋的,但我就后来就有点麻木,还是想做电影吧,因为我觉得每一部电影的内容都是新的。
在剧团的工作经历对我后面做电影还是有挺多帮助,因为我们学校特别鼓励我们去创新,不要固守在一条路上,要去多尝试,帮助我拓宽了艺术创作上的思路,不会局限在一个点上。
导筒:能在FIRST世界首映看到《何处生长》这样关注人口、生育类话题的影片,真的很触动。您是如何想到在影片中谈及这些话题呢?
龙凌云:有两个点促使我去做这个故事。第一是2015年宣布的开发二胎新闻,当对我挺大冲击的。因为我是独生子女,这个对我们80后、90后这一群体都有很大的塑造,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当时就很想写一个以此为背景的故事。
第二是我有个好朋友,当时她有些抑郁,那段时间我就天天陪着她聊天,开导她。突然有一天,她告诉我,在她两岁的时候,家里想再生一个小孩。可是那会是计划生育不允许,要罚钱甚至会失去更多,于是就想钻个空子。同时八二年婚姻法也做出了修改,个体可以自主申请离婚,离婚从此变成了个人行为,所以他们家就选择了离婚获得再生一个孩子的机会,就等于抛弃了她和她妈妈。然后她就跟妈妈单独长大,但是她妈妈对她的爱有点扭曲吧,可能有点用爱控制、情感绑架这种,导致她后面的抑郁状态,可能这就是原生家庭之痛吧!所以这两个点触动到了我。
我这位朋友的父亲后来再生的还是一个女儿。而我代入的想如果是一个弟弟喃,这个弟弟突然有一天知道有个同父异母的姐姐,他会怎么想这件事?就以这个视角,再结合我想写一个独生子女故事,有了创作的灵感契机。有这个想法之后我做了很多调研,除了就网上的一些资料、新闻,还有一些人的分享帖以外,也访问了很多我周围的朋友,反正让我挺震惊的吧。就是作为男生,之前不会想到这些,可能是已经让很多人习以为常到忽略了吧。因为这种事并不是个案,很多人都有过相似经历,在某些地方甚至是一个普遍性的现象。可能上一辈人觉得生儿子特别好,不会去反思这个事。我自己还是有些反思,就想去写这么一个故事,希望跟大家有交流吧。
历史需要有人记录,不然很容易被人遗忘,对这种特定时代、特定现象的讨论和艺术创作,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导筒:影片中的角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艾丽娅老师饰演的母亲角色深入人心,观影中有一瞬间脑海中闪过了自己母亲的身影。对于选角和角色的形象塑造,您是有怎样的考量?
龙凌云:我很喜欢艾老师的表演,艾老师在《地久天长》里面的表演让我印象很深刻。我们剧本出来之后,选角导演也跟我说艾老师很合适。然后把剧本递给了艾老师,艾老师看完特别喜欢,我们就聊了很久,确实艾老师各方面都很符合“妈妈”这个人物,她可以表现出对女儿极致的爱与极段控制下的病态,她也给了我一些更多创作上的灵感,很快就确定下来了。
关于男女主的选择,影片中的三个人主要人物是相互影响的,在艾老师定下来之后,除了演员本身的各方面,我们也会从寻找跟艾老师看上去是母女的女儿形象,同时姐姐和弟弟搭在一起也要有感觉,他们之间是会互相发酵出新的场域。最后在这些年轻演员里面,语贤和骁恪的试戏表现是最出色的。
导筒: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程非和何生有现实原型么?构建这样的人物关系是基于您怎样的灵感呢?
龙凌云:这两个角色没有完整的原型,但是这个故事里面,这两个角色的部分经历是真实的。调研期间,我朋友也分享了一些她曾经发生过的事,比如说像小何生在妈妈床前试图勒自己,其实是真实发生过的。听完之后确实挺冲击我的,所以就想把它保留在剧本里。
导筒:《何处生长》的镜头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您会提出用怎样的镜头语言去进行表达呢?
龙凌云:拍摄中使用的这款镜头,是我强烈要求使用的。虽然这个镜头比较重,比较老,是库克的变形宽荧幕镜头。但是我特别喜欢这种质感,因为我觉得电影的有些质感是镜头给的,然后库克有淡淡的滤镜的味道。阿莱的变形宽荧幕镜头虽然轻很多,但有点像添加遮幅到2.39:1的,我个人感觉对现实主义题材增加了很多质感。
画面构图而言,我想表现的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向画内挤压的,尤其是家庭环境的这种挤压。因为以前学美术,然后又做过广告,我希望镜头是比较有节奏感的。所以,有些节奏感是我们现场调度出来的,有些节奏感是后期剪辑匹配出来的。因为是第一次拍长片,在现场做了挺多尝试的。
导筒:有质感的影片离不开好的选景与美术,您会比较看重怎样的视觉表现?
龙凌云:影片是在我老家成都拍的。因为是我第一部长片作品,在自己老家拍可能擅长一点。我们两位美术老师都非常的好,张浩洋是跟着我们从拍摄上海创投的概念片开始的。因为我们剧组里好多人并不是经验非常丰富的老行家,都挺很年轻的。
两位美术老师很早就到了成都,他们是最早的一批。然后跟着我和外联制片勘了很多景。我们基本上看了成都所有适合拍摄的废墟吧,像精神病院那个场景,以前真的是一个精神病院。何秀晴家是在彭州取景的,那边有很多荒废的工厂,特别有年代感。
我们之前计划好实景拍摄,但实景拍空间有些狭小,不太好下机位。然后美术老师大胆的给出了一个主意——把两套旧房子打通变成一套大房子,这样的空间就大了很多,一共拍了半个月。还有就是拍摄何秀晴的合唱团场景,取景的废弃地曾经是一个很完善的片区,有会堂、工厂、公寓等等,确实找到这些合适的地方拍摄还是挺不容易的。
导筒:影片中人物对手戏和雨天戏份中十足的氛围感离不开音乐的铺垫,请您聊聊本片的音乐设计。
龙凌云:我们影片的音乐指导特别厉害,他是《少年的你》和《沉默的真相》的音乐指导贝尔老师。创作过程中,他有非常用心在帮助我。
他知道影片的人物设定是两个年代,两个人物的线索往前推进,他说要给女主设计一个主旋律,然后男主的旋律是反过来的。我当时就觉得老师有这样的想法很厉害,能感受到贝尔老师对剧本的理解是很深刻的。之后我们一起打磨,做了好几版,到现在的样子,我觉得很满意。也是疫情的缘故,老师也不在国内,所以我们其实是隔空对话,就有一些遗憾吧。因为我觉得做音乐最好是在一起,做好马上演奏,马上感受。
贝尔老师真的很认真,他还请了弦乐队帮我们拉大提琴、小提琴,烘托真实的气氛,midi只使用了很少的一部分。然后他们每个主要人物最后都做了主旋律,是不同的风格,还有整个影片的主旋律,合成到了一起。我感觉整体音乐是能给人带来一种真实的沉浸感的,很感谢贝尔老师。
导筒:谈谈您为何以“何处生长”作为本片的片名。
龙凌云:关于片名,在初期的时候,这个故事里面是没有姐姐这个角色的,所以叫《消失的女孩》。后来有了姐姐的角色,大家商量改名。我们的制片人刘磊提出叫《何处生长》。因为何处,是一个疑问,生长是动态的表现。片名其实也是问到观众——何处生长?我们觉得名字是有力量的,又隐喻了女主何生的名字。
影片名字和主题曲其实都暗示了女主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可能很多人觉得她去世了,其实并没有。何处生长,它是何生对自己的叩问,也是程非对自己的叩问吧。他们会问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己的宿命到底是什么?
导筒:本片的选题其实可以看出您对当今社会现象是很有想法的,如果让您去总结一下本片的最重要的诉求或立意会是怎样的?
龙凌云:诉求的话是想做一个好的电影,立意就是想和更多观众沟通,当命运不可更改,当下的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面对的原生家庭,由此引发一些更深入的理性思考和讨论吧。我们很想做一个记录,可能未来五年十年,很多年轻人也不知道了这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但是通过影像的手段让这些事件得以记录和保留,引发大家思考,说不定能促进更多家庭关系和谐发展,那也是很好的事情。展映完之后,有好多人过来跟我说,导演,我也想去记录独生子女这一代的东西。我觉得就特别好,很感动。
导筒:您觉得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创作有什么注意点呢?
龙凌云:我觉得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创作调研是很重要的,你要对你想要创作的东西很明确,比如说对事件亲历者进行采访。剧本创作我觉得可以先放开写,然后再往回收。对于现实主义创作者来说,要关注自己,更要关注社会,因为很多事件的原型就是身边人的遭遇和社会上的一些新闻事件。我觉得对生活的还是要细腻敏感一些,多看多想,这样也会有利于创作。
导筒: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些有趣的事儿可以分享一下。
龙凌云:不知道对于影片的第一个镜头——火烧房子,你们有没有疑问,这其实是我的一个构想。写剧本的时候设计何生是在一个水房子,代表着充满着令人窒息的母爱。而程非是生活在一个着火的房子,就是跟他的原生家庭一样。烧房子也代表着程非和何生对他们原生家庭的一种感觉。
这场火烧房子的戏,当时刘磊就觉得这场戏拍摄还是挺危险的,会涉及到场景搭建,房子后面有一片森林,消防问题等等,并且经费不够了,就想取消了。但是制片主任和美术老师挺支持我的,最后商量下来众筹来拍。就是每个人出500块钱购买点火券,买了的人可以举着火把点燃房子,让剧照老师拍照,有这么一个点火仪式。还是很棒的,大家都很开心挺有意思的。
事实上在剪辑的时候,确实应验了刘磊的预见,这场戏确实剪不进去,剪进去会很突兀,打断先前的叙事节奏。最后我就把它设计成为一个独立的镜头,放在前面,暗示这是讲述一个着火了的家庭故事,是一个不理想的原生家庭。
导筒:今后您的影片还会聚焦这些社会现象和热点议题么,谈谈您今后的创作计划。
龙凌云:我希望就是能坚持拍片。我觉得导演是实践出来的,第一部拍完肯定有遗憾,就是要在今后的拍摄中避免,持续进步吧。
剧本的话,我其实蛮想写《何处生长》的第二部,因为《何处生长》这部其实是指子女对父辈的一个观看,我挺想做一个父辈对下一辈的理解的故事。因为艾老师真的把母亲这个角色演活了,获得最佳演员荣誉真的实至名归,也想着能不能再写一个母亲的角色。
今后的创作也不局限于现实主义,可能会有一些其他的类型和题材。我想多实践,跟更多人合作,同时再来磨我的剧本。希望我真正拍自己剧本的时候,准备的更充分,少一些遗憾吧。
导筒:这次参与吴天明电影基金的第六期“大师之光”青年编剧高级研习班,有怎样的收获和体验?
龙凌云:我是在2016年就参加过吴天明电影基金的第一期“大师之光”青年编剧高级研习班,当时就有很大的收获,让我从一个对影视行业一无所知的状态,结交了好朋友也明白了一些行业知识。这次是因为非常喜欢徐浩峰老师,庄文强老师,就又报名参加了。我这次体会研习班因为已经办过6期了,现在整个课程体系和安排都规划的非常好了,而且这次来的心态就和第一次很大的不一样了,不是一种小白心态,听老师讲课也就更能明白他说的很多看似简单的话其实是这个行业里很有用的道理。同时也看见创意营这个活动的升级更新,让学员都调动起极大的热情投入在剧作创作和项目演讲展示上,这种热情很激励自己要赶紧创作新的剧本。
龙凌云在吴天明电影基金“大师之光”青年编剧高级研习班沙龙活动现场
《何处生长》在第3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国产新片展映单元亮相
▲▲▲
推广/合作/活动加微信号:directubeee
▲▲▲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