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关心这些人的命运
 ——冯艳谈纪录片创作
冯艳
1984年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学院日本文学专业,1988年至2001年留学和工作于日本。1994年起开始用超8和DV制作纪录片。第一部长片《长江之梦》获1998年第一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优秀奖,入围1997年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亚洲新浪潮单元、第22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德国柏林人类学电影节、第一届云之南人类学电影节等。《秉爱》于2007年完成,获第四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优秀纪录奖”。入围2007年山形电影节亚洲新浪潮单元。曾翻译《小川绅介的世界》。
张秉爱是我所遇到的被拍摄者中最慢热型的一位她开始给我讲述个人的故事,是在我们相识了8年之后当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的时候,记忆如决堤的江水汹涌而出我被这洪流夹裹着,身不由己在这些似曾相识的故事面前,我感到一丝触摸到对方灵魂的颤栗。
秉爱 (2007)
8毫米摄影机和朝日电视台
从1994年我就开始拍片子,那时候刚开始流行8毫米的家庭录像机,我就用那个拍。朝日电视台那时候有一个30分钟栏目,每周一期,专门播放用8毫米拍的片子。从拍到剪都是自己做的提供给它。
以前的日本电视台都是自己拍,即使用外国人拍摄的东西,也只是用素材,以一个素材提供的身份拍摄,而这个“自由层”的栏目,是个人承包的。虽然用他的媒介,但是可以以个人的名义发表。这个栏目也是跟美国学的,美国大概在这一两年前开始,就在电视台播放用小型摄像机拍摄的作品。
电视栏目和纪录片是两种形式
在那个电视台,学了很多东西。后来在NHK做过几个片子,从那时候开始,日本电视台有了革新的动向,在那之前都是他们自己派人到亚洲去拍一些东西,回来放一放。后来发现这样有局限,都是他们以日本人的眼光来看亚洲,不知道别人眼里的亚洲是什么样子。我也就是借这个机会吧,给电视台做些片子。一般都是我去拍,他们给你配剪接师给你剪,因为那时候还没有那种非线编辑。我也不会操作。
长江之梦 (1997)
当时在那个时候跟他们学了很多的东西,当然也有很多不好的习惯。电视台的东西,有它的套路,电视节目如果有一分钟没有解说观众就要换频道,所以需要不停地解说,把观众当傻子一样,不用观众思考,把所有的情况告诉你,让你接受。后来为了摆脱这种情况,也费了好长的时间。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不好,对于电视来说就应该那样,不那样不行。再说观众也不愿意一直陪着你来看那么长时间的没有解说词的镜头。所以说电视栏目和纪录片是两种形式。
拍纪录片确实有很大的乐趣
我觉得拍纪录片确实有很大的乐趣。比如好像你能知道别人的生活,好像你有什么特权似的。比如秉爱,我从1994年拍纪录片开始,一直在拍三峡的题材,到现在一点一点的,最终集中在四个女人的身上。她只是其中的一个,我本来想把四个人物剪成一个长篇呢,而且四个女人的内容我都单独剪完了。后来一想可能太长了吧,每一个人就有两个小时,没完没了的。想把它做成一个片子,可能有点长,但是可以把它分成上、中、下。
秉爱 (2007)
我觉得在同样大环境下,四个不同人物的命运,可能叠加起来,会有更加深刻的现实的意义,所以就想放在一起剪,后来在剪的过程中觉得这个素材太大了,剪到感觉自己都看不到头了一样,结果就把这个人物线提出来了,现在的《秉爱》好像是对自己的一个安慰,不然剪了好多年,也剪不出东西来,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我想关心这些人的命运,
因为那些是我无法左右的
我去三峡的时候,还没有开工呢,我去调查,采风。后来我认识了一个妇女主任,这个妇女主任问我:你们想拍什么样的家庭?我说想去你们村里最穷的,她就带我去了秉爱家。果然非常穷,由于她家特别穷,所以她特别的孤独,而且她丈夫身体又特别不好,当地人又很封建,她不愿意被别人说,说他丈夫身体不好,什么事情都要靠一个女人,所以她在村子里特别孤立,不太跟别人来往,我去了之后,她特别高兴,因为我是一个外人,她觉得好多事情和我说没有压力。就像找到了一个倾听者。 
秉爱 (2007)
这部片子里有许多秉爱的自述是音配画,那是因为他们家当时被断电了,而且白天她要去地里干活,没有时间和我说话,只有到了晚上闲下来的时候,才有时间和我聊天。但这些聊的内容非常好,我很想用进去,就采取了这种方式。 
还有一些手提拍摄的画面。这些是在干部来做工作劝她们搬家的时候拍的。因为他们经常会提出不准拍摄的要求,所以我就一直把摄影机拿到手里,一般我也不可能问他们,我认为需要的画面,我就直接拍。等他们一提出停止的要求,我就停。也就是说你让我拍我就拍,你不让我拍我就拿走,我也不可能问你,我在拍的时候,你不阻止我,我就拍。就是这么做的。 
秉爱 (2007)
我想关心这些人的命运,因为那些是我无法左右的,其实我只是拍一个人物,尽量客观地、现实地去展示她是怎么样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在江边,在那个镜头之前,她跟我说了四个小时,其实她的苦也是因为她的爱情,因为曾经有过的这样一份爱情。她是个非常有主见的人,认准的事情,会一直坚持到最后实现自己的想法,她对爱情也是这样,从一开始到最后没有改变,这个人很固执。后来她丈夫来了,他还带着橘子,说现在树上已经没有橘子了,是爬上去摘的。那一段特别浪漫,她看完了这部片子,有点喜欢上她的丈夫,这是这个片子的意外收获。
不要什么都当成职业,
职业这个词,非常讨厌
我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所以我没有太多的顾虑。个人拍片子,跟电视台不一样,电视台的目的就是为大众服务的。为什么我自己拍片子,首先是要表达我自己要表达的东西,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有时候,我觉得这个东西都不能打动我自己,我根本不会拿出去,因为别人也一样不会被感动。现在DV不是很普遍么?而且也很便宜。
冯艳
如果我为电视台工作,我会作一些妥协,在日本电视台的时候,是这样的,因为我要对得起电视机前的观众,因为这些观众需要轻松,不需要太多的思考,观众如果想思考,可以去影院。国内就主要看有没有小型的放映厅,这样跟观众距离就比较近,会有真正的交流。如果你想把拍摄纪录片作为你的职业、你的谋生手段,那就要好好考验,如果你只是把它当成享受的一件事情,你就没有任何顾虑在里面。我认识很多人,都是说有了钱以后就拍片子。我还没有听说谁靠他生活。我感兴趣就去做,不感兴趣就不做,没有压力,不要什么都当成职业,职业这个词,非常讨厌。
我做片子之前,我的想法没有特别清晰,只有到了片场才不断找到感觉。有人认为中国的纪录片不行了,但是我认为新出来的更有意义。这些是草根的,产生于民间的,电视台出来的那一批人毕竟带有知识分子的烙印,很多东西都在他们的掌控之内。
秉爱 (2007)
所以我倒觉得现在,很多年轻人拍摄的东西非常好,没有任何束缚,也没有我们所谓的道德观什么的,是很灵活的,我觉得很好。
本文由冯艳在iDOCS纪录片工作坊的发言整理而成
▲▲▲
推广/合作/活动加微信号:directubeee

▲▲▲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