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十大发明》限时特惠包邮115原价¥298),2022年12月12日活动结束。
发明特别是重大发明在人类历史上所起作用和所处地位,是众所关注和须予闸明的论题。与此相关联的,还有发明创造者的价值取向和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等问题。本文试图就此作一探讨和简述:
一、发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动力
纵观人类文明的进化史,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俗、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艺术无不与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有关。钻木取火无疑是人类的第一个大发明,从二三百万年之前懂得用火到约50万年前学会保存火种,再到燧人氏时代发明人工取火的技术,其间经历了数十万年无数世代的摸索、失败,再摸索、再失败,到终于取得成功并且成功地代代相传,所经历的艰难不是当代人所能想象的。钻木取火即摩擦生热和生火,是人类成功地运用物理学的原理,首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量。火带来温暖和光明,增强了生民的抵御野兽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以刀耕火种为标志的农业革命创设了条件,炊事用火使人们得以熟食、增强体质,有了火还便于先民们克服气候的限制,扩大生存范围。随着火被广泛利用,神农制陶、宿沙煮盐、女娲炼石、黄帝制矢,种种发明创造呈井喷之势,人类从蒙昧过渡到了文明。接下来的事,大家都很清楚:蒸汽机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工业社会;电的利用使我们进入了电力时代;核能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核时代;互联网的发明使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与此相应,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俗,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艺术无不在变:从农耕到工业化到信息化。从神权到君权到民权,从神学到玄学到科学。究其所以然,是因为有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动力发明在。再问一问:为什么科技发明会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动力?作者以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须善处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两种关系是互相依存、相生相克的。科技发明在于改进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人与人的关系必然也要发生变化。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改进,与人的关系也有可能得到改善,于是,人类文明便趋向于进步,反之则否。
发明创造属于创新的范畴。有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有制度的发明创造,例如度量衡、文官制民主制;有文学艺术的发明创造,例如诗的格律、水墨画和油画、管弦乐团;有体育娱乐的发明创造,例如足球、杂技、扑克和麻将。本书只讲科技发明,恕不及它。
图/蚕桑丝织-互动式双蹑双综机、丁桥织机
二、发明创造激励机制的构成
由上文所述中国历史上重大发明的梳理,可知中国人的创造力在不同历史时期是有明显的起伏的。如下图所示,大体来说,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平均1000年有一次重大发明。夏商周三代约450年有一项大发明。两汉为巅峰期,约45年就有一项重大发明。魏晋南北朝坠入低谷,370年间只有一项大发明。隋唐五代每75年有一项大发明。宋元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高峰期,每65年出现一项大发明。明代陈旧腐朽的政治经济体制走向没落,每140年才有一项大发明。清代皇权专制统治濒临末日,268年间再无重大发明。1911年,推翻帝制,肇建共和,古老的中国开始了文化复苏和民族复兴的征程,百年间有了两项重大发明。这就是纵向的比较。若从横向比较,自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伽利略发明20倍望远镜起算,500 年间重大发明数以百计,中国只有区区两项,这是中国人必须正视的历史事实。
图/发明和文明-中国人创造力之起伏
综观古今中外众多重大发明的事例,创新系源自民智的开发、心灵的解放、志趣的追求和功利激励。所有这一切,都须以一定的社会条件为前提。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教育健全,科学昌明,思想自由,学术独立,创新得到鼓励,创新者的权益得到保障,发明创造方能生生不息地源源涌现。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就是由这些因素的结合与互动构成的。
三、创新引领文明,发明创造是代复一代的中国人的志趣、使命和事业
清末迄今已百年有余,中国在此期间一直处于由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的阶段,缺少重大的明创造是可以理解的。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之所以得以成功,是源于谷物增产的紧迫需要和袁氏本人的民生关怀、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即便在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重大原创性发明的出现仍是可能的。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认识和自信。
图/杂交水稻-袁隆平观察超级杂交水稻
传说中的大发明家有神农、仓颉、黄帝、嫘祖……见于史籍、实有其人的有鲁班、扁鹊、欧冶、蔡伦、毕昇等。在白话文运动中,刘半农造了一个“她”字,因其合理和适用迅即为国人所采纳,他是在继续仓颉的工作。王选是毕昇的继承者,袁隆平和屠呦呦是神农氏的继承者,鲁班、扁鹊、欧冶、蔡伦也都有他们的继承者。
创新引领文明,发明创造是代复一代的中国人的志趣、使命和事业。
华觉明  冯立昇
《中国三十大发明》这本书,是一本非常美的书。从外表来看,它是大16开的尺寸,土橘色的德国布面纸上印着金字、暗纹,精致而内敛。内文采用80g东方美质纸,柔韧光滑,全彩印刷,上面所有的文字、表格、手绘、照片无一不精美,无一不值得细细欣赏。
从内在来看,它严谨而有意趣地讲述了中国自远古至当代的三十项重大发明:粟作,稻作,蚕桑丝织,汉字,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筹算,青铜冶铸术,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运河与船闸,犁与耧,水轮,髹饰,造纸术,中医诊疗术(含人痘接种),瓷器,中式木结构建筑技术,中式烹调术,系驾法和马镫,印刷术,茶的栽培和制备,圆仪、浑仪到简仪,水密舱壁,火药,指南针,深井钻探技术,精耕细作的生态农艺,珠算,曲糵发酵,火箭与火铳,青蒿素和杂交水稻。共计三十余位国内各领域学者专家参与撰写,著述50余万字,近600幅图,荣获过“2017年度中国好书”、“第十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奖”等数个奖项。
本书的主题由来,是基于文化自觉的理念。我们对中国的“四大发明”耳熟能详,却不知它的雏形——中国三大发明,这样的提法最初源自西方。事实上,中外科技史界从未就中国在历史上究竟有哪几项大发明及其排序作过认真的研讨,更不曾有公认的定论。
那么,中国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少项大发明呢?
本书无疑是这一课题的首次尝试。
文字:华觉明  冯立昇
版式:阿北
连岳的新书,点击以下图片可以购买。
▼ 点 阅读原文, 购买《中国三十大发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